APP下载

用纪录电影留住即将消逝的自然村落
——浅析纪录电影项目《失落的山村》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农耕山村纪录

李 金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用纪录电影留住即将消逝的自然村落
——浅析纪录电影项目《失落的山村》

李 金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作品《失落的山村》围绕“失落”现象构建的基本意象由人与祖先、人与土地、人与家园以及人与精神世界的分离构成,而此种建立在发展代价上的“分离”又直接关涉到乡民的生存权利、文化空间和生活处境。记录了留守山村的侯军礼和最早出去打工的刘国平的生活状态。仅靠片花,《失落的山村》就入选了“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理由是:该片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表现民族精神,以“变迁”为核心,记录了原生态农村人的四季生活,围绕“失落”的现象,表现当下农民的生存方式和命运变化,展示了独具晋北地方韵味的农村文化和即将消失的传统农耕文化,呈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土地的关系。

纪录电影;农耕文明;传承与留存;新锐力量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

电影一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纪录功能。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影片是纪录片。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会搅乱我们的期待,打破我的局限,带我们进入未曾熟悉的世界——文字与思想,好的纪录片具有令人惊讶的影响力。例如:《麻烦的溪流》曾影响过澳大利亚的农业政策:讲述美国西部变迁的故事的《卡迪拉克沙漠》曾在国会上被政策制定者们观看讨论。纪录电影在电影类型片中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但纪录片不仅仅只有纪录的作用,纪录电影《失落的山村》将真实的原始农耕生活记录并经过各种艺术形式的加工,将将最真实的自然村落更富有生动性的村庄故事画卷展现在每一个观众面前。立项初衷就是希望通过镜头真实的呈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即将消逝的农耕文明和淳朴的传统文化。而这样踏实的将纪录电影的故事娓娓道来,无疑对中国纪录电影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也对家文化根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良好记录。

一、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作为非虚构电影和电视之一的纪录片,将现实生活中的影像经过人为的加工,将真实的人物,空间,事件等真实的信息成现在观众面前,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用真实性来界定纪录片。

纪录片不仅仅是一种呈现,客观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失落的山村》呈现自然村落中传统的生活习惯,民俗文化,精神状态和自然环境,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大量纪实的拍摄,和细致的后期剪辑将主创人员的关注与聚焦融入影片当中。纪录片的制作者往往是将这些真实的要素收集齐,并且通过不同的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将符合现代思潮或提出思辨的意识融进影片要表达的故事脉络之中。

《失落的山村》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的真诚表达。与此同时还通过清晰真实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

让农民在这个社会发出声音。让从大山走出来的人或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的人既能理解农村的生存状态,更要体会到农民真实、矛盾的内在情感。这不仅是一份乡村调查,如此贴近土地,贴近民生的作品,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进入现实的艺术样式,更将为中国农村,中国传统文化留下具有学术价值的参考资料。

用影像的语言回到坚实的土地与人生。以丰富多变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在忠直谨慎而虔诚的镜头中,成为认识中国乡土之现在与未来的醒目标本。

二、讲故事的背后是文化与文明的呈现

《失落的山村》从两个年轻人的角度出发,一个是早早告别山村来的城市安家落户的沉默务工者刘国平,另一个是唯一留守山村的青壮年孤独放羊娃侯军礼。他们的根都来自于大山深处,平行时空里的两个人各自演绎着悲欢离合,面对着无奈和选择,导演刘飞芳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对山村怀抱着复杂情感的汉子,对于山村,对于农耕文明有着深深的执念,也将留存农耕腾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为使命,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多的是责任感。制片人李金则是耳濡目染父辈对农村文化的难舍难分的深刻情愫,并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深深眷恋的大学老师,这样两个身份背景经历完全不同但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情感对文化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担忧顾虑和深刻思考的两个土生土长的晋北汉子把目光投向一个个的生命存在,去发现、叙述他们彼此的差异及个体情感的存在他们在这样的时代所经历的特殊情绪和困惑。

中国乡村生活正在发生巨变,这也引发了不同身份角色的乡愁和思考,其视角各异,有的抒情,有的哀悼,有的深挖乡村结构的变革……但也有一个共同点,即对这场变革时有着普遍的不适感和迷茫。因之,每个人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各自的认知体系做出相对不同的反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农业文明社会,乡村在骚客文人的诗词曲赋里是一个充满浓浓乡愁的故园,在专家学者眼中自然村落是人性与文明的回归。

《失落的山村》将他们二人的真实生活和心路历程呈现,将创作团队对于农村对于文化对于这个时代的思考渗透到影片的每一帧当中,将城市化和中国农村的小事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呈现,以及走出农村到城市生活的这一代人的水土不服呈现,引发所有关注文化发展的现当代人的的思考,是不是城市化的进步和传统美德的留存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引发所有的观众对于“根文化”的不断思考: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多元文化的生态格局下,传统的“根文化”显得弱不禁风,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转变,个人主义,自由思想都对跟文化产生了剧烈冲击。“家”对于人的意义也在一次又一次巨变中发生着改变。这种矛盾和剧变不断地向观众提出,这无疑对留存中国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农村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

三、纪录电影《失落的山村》所带来的巨大意义

由于农村居住人群的锐减,农村文化的应用价值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是导致农村文明的消失的根本原因。人的消失意味着教育的消失,教育的消失导致了文明的消失。

《失落的山村》希望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保护农村文化中非物质的文化财富,尤其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最深刻的“家文化”“根文化”。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的根基,农村是文明发展之源,“农村是一个民族的子宫”是中国人价值观核心体系的来源。

每年,都有将近9000万个自然村落从地球上消失,而农业文明的探寻与留存,无疑是对世界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对世界电影史中关注人类文明关注东方农耕文明的巨大印记。而面对这样庞大的数字,纪录片的镜头能将中国农耕文明留存。《失落的山村》立项到拍摄结束长达两年的时间,记录了晋西北地区自然村落中,中国农民最原始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满脸沧桑皱纹的老妪,陡坡上成群结对的山羊和孑然一身的牧羊人,古老原始的耕作方式,符合传统美学观但却孤独残存的砖瓦房,以及不断离奇消失的古文物古建筑,性格坚毅的高寿老人,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耕作习俗,巧夺天工的炕围画和技艺精湛的手工剪纸,自给自足传统耕作方式,还有碧水蓝天,袅袅炊烟,鸡鸣犬吠的安逸祥和。以及西北最原始的语言风格,乡音风韵都真实的还原在了影片的故事之中。影片最终将文化视像转向人文文化视像的描述,民俗对于人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回望历史的过程,祭祀等看似迷信的做法,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土地和大自然给予的感恩,以及对美好的憧憬。而这种美好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也是历史发展的亘古不变的追求。

中国自古至今就有“告老还乡”“衣锦还乡”人到老年之后回归家乡建立私塾,反哺乡村,弥补乡村教育资源缺失的良性循环的教育模式,而“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留不住乡愁”的根本原因也是教育资源的缺失,教育的凋敝导致了农村经济的凋敝,这种对立是否真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物欲的单向崇拜将冲击原始传承而来的文明秩序。而影片让从未在农村生活过但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文明有过思考的一代人冷静的思考,自我判断。对农业粮食土地文明等人类生存的根本产生探索与思考。

影片贴近生活,以纪实手法,真实生动有趣,人物具有代表性,故事性强不失观赏性与艺术性。定会让走进城市、定居城市的新一代农民群体,产生强烈共鸣,同时引发思考。对即将遗失的一些文化的思考,具有影像资料价值,对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不同文化背景的现代国人都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唤醒人们对于保护即将遗失的文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样一部独具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作品,能够将现在的事情记录下来,成为将来的历史。能够成为一幅留存古老农耕文明的历史长卷。

由于纪录电影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及严肃的历史价值,所以制作团队将纪录电影的镜头聚焦到这样一个平凡而极具代表性质的晋北山村。而对于影片终将要呈现的即将消失的历史,《失落的山村》最终留存了长达四百个小时的素材。将通过紧张的剪辑为观众呈现一部有思想有思考的真正关于中国农村的纪录电影。同时该项目将在剪辑结束之后,参与国际电影节大赛的角逐。《失落的山村》将带着传统中国文化和真实的农耕文明走向世界,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最后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问世。■

[1] [美]希拉·柯伦·伯纳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9.

[2] [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电影的首要原则[M].北京:中国电视出版社,2001.

[3] 高山.纪录电影:积极迎接挑战——“纪录电影发展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0,04:30-34.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 单万里.影像大使与影像外交——论纪录片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N].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6.

[6] 杨诚,贾樟柯.跳好这七天的舞蹈[N].中国电影报,2006-11-7(11).

[7] [英]乔治.撒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农耕山村纪录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山村日出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山村一天一个样
出版纪录
山村晚归
《科教·纪录》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偏僻山村有个“五老”帮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