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中友情蜕变及原因分析
2017-01-28温鹏程
温鹏程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二十年后》中友情蜕变及原因分析
温鹏程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二十年后》是美国作家欧·亨利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可以从友情的产生、性质、维护、深化、升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主人公鲍勃和吉米的友情蜕变过程。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友情基础单薄,当两个人的行为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而动时,他们友情的小船已经无情地被现实的洪流所吞没了。
友情;蜕变;原因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二十年后》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全文约1400字。内容短小精悍,讲述的是在黄昏时分纽约街区的一角发生的事,但时间跨度却又长达40年。两个美国青年——鲍勃和吉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当鲍勃要到西部去创业时,他们相约20年后在纽约大乔·布雷迪餐馆相会。然而当在西部闯荡了20年并且正受芝加哥警方缉捕的鲍勃赶到纽约来践约时,在纽约已当了巡警的吉米却出人意料地逮捕了鲍勃。小说以这两个青年20年后重逢之际所发生的意外变化,反映了从19世纪后半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迁。[1]
1 友情的产生
友情是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的社会化过程起始于亲情,在父母及亲人的庇护中走上了社会化的第一步;人的社会化发展于友情,这是比亲情更大一些的圈子,其实现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是人的社会化的第二步;社会化的第三步是比亲情友情更广阔的圈子,是社会化的完成阶段,即独立地在生活、工作、娱乐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鲍勃首先出现在践约地点时,对巡警 (吉米)说,“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和他都是纽约本地长大的,像一对兄弟。我十八岁,杰米二十。”短短一句话,将他们的成长经历概括了起来,即相仿的年龄,相同的成长环境,相似的家庭背景。如果这些条件不存在,他们不可能在一起,不可能像一对兄弟。更重要的是,如果友情不深厚,他们可能早把这个20年前在老地方的约定见面忘记了,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忘。鲍勃从西部不远万里地赶来,站在寒风冷雨中赴约。这就是证明。
2 友情的性质
友情看似属于精神层面的,实际上是离不开物质条件的。友情是附属于人的精神产物,是随着人的产生而产生的。友情不仅是纯粹的精神追求,它的生根发芽更需要物质条件。人是动态变化着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人体器官,特别是认识水平的器官大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在器质上大脑功能增强,也在于对个人成长经历中所收集信息的加工累积与分析处理的量的拓展。
鲍勃和吉米从小一块儿长大,那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资本集中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中小资产阶级的破产及失业大军的不断扩大,使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和表面化。虽然在二十年后鲍勃亲口对吉米说,“第二天上午我要动身到西部去挣家业,你没法从纽约把杰米拉走,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个性的人对未来职业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两极分化的深刻变革中,个人及家庭的发展虽然在开始时可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随后由于对职业的选择,时机的把握,及受时局的影响,有一部分人可能生活逐渐优越起来,可以在城市中继续过中产阶级小市民的生活,而另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则必然选择离开城市,到西部去寻找憧憬中的冒险和理想生活。个像其实是群像的缩影。鲍勃和吉米在作品中正是分别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在鲍勃十八岁,杰米二十岁那年,即二十年前的那年,他们也长大了,他们不得不告别了过去那种亲密无间的生活方式,为生活所迫,为追求理想,他们选择了分开,但作为友情的见证,他们决定死守诺言,在二十年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再见面。
3 友情的维护
正如友情的产生是物质的一样,友情的维护同样是物质的,也需要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这些正是友情的基础与营养,否则友情无法枝繁叶茂,将不再生长。在二十年中,人的思想行为将会随着自身所处环境的变迁而产生深刻的变化,这才是人本质的适应性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二十年前,鲍勃和吉米分开了,他们的联络交流即便有,恐怕也不多。所以在这二十年中,他俩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经验的分享,没有成功的共勉,当然也没有焦虑与抑郁的互相宽慰与排遣。对于友情大树来说,这是荒芜的二十年,只能开出隔阂与淡漠之花,这便是友情的疏离与枯萎。二十年前青少年的友情更多的是一种共处与情感的依赖,因为衣食尽为父母包办,因此显得单纯而较少涉及其他因素。门当户对本是结婚嫁娶时的用语,其实也适用于友情,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什么时候门不当户不对了,友情便不复存在了。[2]
4 友情的深化
友情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地域,有类似成长经历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人之间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依托与精神的慰籍,它的成长同样需要有时间、空间及经济作基础与后盾。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成功的认知,对善良的认知,对人生的认知,或其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即形成或重塑。友情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就个人的成长而言,越年青考虑的问题越少,见识少,思想越单纯,与之相反,越年长,阅历越多,人格越独立,思考问题就越复杂。因此不同的年龄的人对友情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是时间对友情的冲击。年青人较理想化,思虑的是在友情基础上对未来的憧憬,是向前看的;而中年人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对过往的回顾,是向后看的。人在年青时培养起来的互相之间朴素的信任情感,如果不再有共同点,友情就不会再深化下去。鲍勃和吉米在二十年各自的生存环境中独立打拼,培养出不完全不同的人生价值。鲍勃戴着硕大的宝石戒指、胸针,神情志得意满,他在西部得到了财富;脸上的明显刀痕,说明他为了打拼成功,曾经经历过血腥残杀。在寒雨中千里践约,对待友情忠诚,没有欺骗与龌龊。鲍勃有血有肉,重情义、讲信用,从一个不甘平凡的聪明人变成了一个不法之徒。吉米,人高马大,威风凛凛,认为纽约是世界上唯一的好地方;他稳扎稳打,不愿冒险,是一个冷静世故,深思熟虑的人;更是一名富有心计,维护和平的纽约警察。二人如期赴约,等待他们的不是喜悦的重逢,命运却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机智的警察吉米成功捕获了狡猾的罪犯鲍勃,是对二十年前友情,与二十年等待的告白与作别。[3]
5 友情的升华
友情虽始于颜值,友情发展需要有追求,心中没有精神与信念,就不会有友情的深化,升华更是侈谈。虽然友情的产生是基于物质与物质条件的,但友情的升华是一定要建立在共同的精神追求与崇高的信仰之上的友,升华的友情常常称为友谊。坚定的革命热情可以使友情得以升华,就如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我国的“高山流水”之典故也是友谊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执着的正义信念也可以使友情得以升华,如在赵氏孤儿中,义士程婴、公孙杵臼挺身而出为保赵氏一脉,取义成仁,他们之间的友谊为人称颂。反观鲍勃和吉米的友情,在分别后的二十年中,独立打拼,没有联系。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学术造诣及正义事业。二十年后的赴约相会旱已是物非人非,鲍勃能做的想做的是“成功的炫耀”,并没有未来的规划与打算。吉米能做的、想做的是维护自己安稳的职业,是“忠于职守”。他们能量有限,小人物的处境让他们不能对友情的小船进行未雨绸缪。只能被动接受上天的安排。这虽是意料之外,而实在情理之中。
[1]沈敬萍.《二十年后》人物关系变化人际功能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3-134.
[2]叶凤丹.对照《二十年后》小说原版分析作者写作意图[J]. 当代学生,2015,(Z1).
[3]高伟华,徐建纲.《二十年后》的美学蕴涵[J].文学界(理论版),2011,(11):142-143.
【责任编辑:黄素华】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Friendship in After Twenty Years
WEN Peng-cheng
(Shanxi Pharmaceutical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31, China)
After Twenty Years is the magnum opus of American writer O Henry.We analyze the evolving process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protagonists Bob and Jim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 nature, maintenance and sublimation of friendship.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ir friendship,which is without shared background and interests,is in fact a partnership.Their friendship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capitalism and cannot survive the tremendous change of the society.
Friendship; Change; Reason
I106.4
A
1671-9565(2017)02-031-03
2017-04-12
温鹏程(1973-),男,山西原平人,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