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高校的若干启示
——以美、日、德、韩、瑞典等国为例
2017-01-28邓丽丽黄英
邓丽丽 黄英
沈阳工程学院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高校的若干启示
——以美、日、德、韩、瑞典等国为例
邓丽丽 黄英
沈阳工程学院
高等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国外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促进了其本国经济的发展及关键时点的腾飞。因此,本章作者从研究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入手,剖析其成功做法及实践经验,作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参考,以此希望对我国高校有所帮助及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 机制 模式
一、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一)美国
作为现今世界上“原创力”高度发达的美国,其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世界上履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美国高校在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颇有心得和建树,其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和高校有“敢为人先”的百森商学院和“硅谷模式”的缔造者斯坦福大学。
1.百森商学院。百森商学院自1919年成立以来,一直贯穿于其发展轨迹的是卓越的创业精神,作为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百森在创业管理方面的专长为世界所公认。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下几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多元化的核心教育价值观。百森商学院把多元化的核心教育价值观深耕于整个学院的教育氛围中,鼓励创新、卓越、合作、正直等核心教育价值观,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进行不断的探索,其创新创业思维也不会被束缚住,鼓励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激发创业热情。
(2)专业化的创业导师。百森商学院以其专业化的创业辅导而闻名,其创业辅导组一般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为百森商学院的教师,他们提供基础性的知识辅导;另一部分为外聘的有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他们提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辅导。两类导师在学生的整个创业生涯中,针对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辅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这也是百森创业辅导成功的关键。
(3)创业教育以实践为主。百森商学院的核心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实践,而这也促进了百森的课程变革。在1960年之后百森增加了大量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课程,在对学生的考核和教学方法上也以实践为主,学生可以提出较为完整的创业构思和创业方案,其中的优异者还可以得到资金支持。因此,在百森,实践是检验任何理论和学术观点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注重实践的优良作风。
(4)创业俱乐部提供支撑平台。在百森商学院,各种创业俱乐部为学生们提供了创业的支撑平台,包括百森创业俱乐部、百森创业交易会、百森商会等等。在这里,同学们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人脉支持、资源支持,还能够交流创业思想。而这些创业俱乐部对于成员的创业项目会进行完整的评估,优异的创业项目会以股东的形式被注资,因此,现在百森一些创业俱乐部的投资水平和资金实力甚至可以和一些专业风投相媲美。
2.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孕育高科技企业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独树一帜,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斯坦福大学也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双向互动协作关系。纵观斯坦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中可以概括出如下经验:
(1)互动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其亮点在于开放互动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多个专业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并带动企业,建立学研产机制等的多方互动,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层次结构。通过开放互动式的教学和研究方式,斯坦福大学收获了远远大于科学家们的发明专利,也书写了硅谷神话。
(2)创建大学科技园。1951年,斯坦福科技研究园成立,并逐渐吸引了通用、惠普、柯达、谷歌、英特尔、思科、甲骨文、苹果、Facebook等公司,其世界影响力不可小觑。为了在建园初期使进入企业得到良好的孵化条件,斯坦福大学逐步完善了科技园的各种专门机构,此举进一步加速了科技园的发展和壮大。这个科技园经过后续的演绎,成为了响彻全球的“硅谷”神话。
(3)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直接经济效益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还成立了技术授权办公室,为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市场化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推广、谈判和专利申请;还有,学校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在为教师和科研人员保留职位的同时,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和创办科技公司。这种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极大地加速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二)日本
1.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校发展模式。日本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特别重视社会各方、实业界和产业界的参与,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校发展模式。一方面,日本高校借助自身的科研项目与科研优势,广泛地与企业界、实业界进行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为企业实践提供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日本的许多企业愿意为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也愿意为高校提供实验实习和培训基地,日本企业界的这种做法为大学生培养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平台。
2.日本高校依托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日本高校设立了产学研合作中心、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旨在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为企业界和实业界提供技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和服务等;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这样大学生就能够借助企业这个实践平台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通过于此,日本高校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升级创新,实现了多方共赢。
3.日本高校注重创新成果的现实转化
日本高校没有把创新成果束之高阁,而是积极进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缩短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高校教师创立中小微企业,为师生创办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包括提供场所和资金支持等等,为培养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德国
1.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世纪50年代,德国职业学校开始进行创业教育;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科隆大学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及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1999年,德国政府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摇篮,许多大学建立了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双轨制”使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在企业接受实践能力的培养,且相关费用由德国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
2.政府向高校提供财政支持。自1999年起,德国政府在高校推行“生存”计划,旨在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德国政府在1999~2001年投入4200万马克,2006年投入2.6亿欧元,这些资金作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用来支持大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1998年,德国政府在部分地区实行了区域创业计划,支持所在区域的大学与经济界、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支持鼓励辅导大学生进行创业,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初创企业的专业服务,进而与德国工商联合会、贸易管理局、经济发展和培训基金会等机构组成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组织体系。
(四)韩国
韩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源于1997年横扫亚洲的金融风暴,为了缓解当时日益萎靡的韩国经济和严峻的就业压力,韩国政府适时提出“创新创业”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此基础上,2013年, “创业精神校园培养计划”由韩国政府在高校里适时启动,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支援中心”模式。在该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服务,那些经过专家和教授评估过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可以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包括场地、资金、软件、硬件等,以及政府和投资银行等的协助,还有各专业教授的指导,他们会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税务、法律、谈判、融资等服务,进而保障大学生创业项目能够较好地实现落地生根。
(五)瑞典
在瑞典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体系中。瑞典的中学开发了相关的课程和游戏,使学生们从小就对创业、竞争、创新、成本、利润、企业等概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瑞典的大学既提供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又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种创业培训项目。在瑞典,这种全民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精神成为全民推崇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瑞典社会产生了数量极大的创业生力军和预备队。
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大多融合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导致其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经验,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课程研究与设置。如下是可以参照的具体措施:①根据创新创业的目标调整高校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将创新教育融入进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之中,使大学生能够充分汲取复合型知识,例如艺术、人文、人类学等学科,进而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增加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基础课程,例如创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投资学等方面的课程,进而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③在创业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重点开设实践类课程,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设置实用性强的创业知识课并将其与基础知识课的融会贯通来实现。
(二)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师资的培养力度,并聘请相关创业者、投资家、企业家、技术专家等来为学生讲授其创新创业经验、企业管理经验、及其创业经历等。据估计,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缔造了硅谷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牛津大学,讲授“创业与商业技能课程”的相关教师50%由企业一线管理者、技能专家、领导层担任。因此,构建以创业者、企业家、专业教师、技术专家等为核心的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保障途径之一。与此同时,为了组建校内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各高校可以针对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设计不同主题的相关培训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并将这种对师资力量的培训常态化和系统化。
(三)建立一体化的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行业、产业、社会等的合作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也是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具体来说,一体化的产学研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如下模式:①架构高校教师创新科研项目与企业的交流、互动和对接平台,并让学生参与其中;②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③把企业资质认证引入课堂;④在相关企业为学生们建立创新实践基地;⑤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⑥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管理者、专家、资深行业从业者、人力资源等部门来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同时,学校师生也可以走进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注重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家庭等相关资源,共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广泛联合企业、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及援助,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校企合作,把高校大学生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及可行性的创业方案直接纳入企业的运营中,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有效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成功落地及应用转化;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扮演好策划者、帮扶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在信息提供、简化审批手续、提供财政支持、出台与落实优惠政策、给予法律法规支持、建立创业基金等方面给予各种支持,形成保障性力量;再者,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创新创业精神,使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从而革新人们的观念,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人们可以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还有,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舆论宣传中提倡家庭对孩子从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塑造日渐成熟的大学生;与此同时,大学生个人也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些“软能力”提升了,才能在未来的创业路上走得更远,并充分利用各种“硬件”,使创业路途更加顺畅和成功。
[1]张秀娥,马天女.国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6,(10):98-101.
[2]刘荣.美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94-96.
[3]王道勋.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创业人才与教育,2016,(14):71-73.
邓丽丽(1979.05-),女,硕士学历,讲师职称,沈阳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创新创业;黄英(1963.05-),女,博士学历,教授职称,沈阳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创新创业。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差异化的应用型人才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课题(课题批准号:JG14ZXY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