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益智 回归自然
——从电影《VITUS》看中国的儿童钢琴教育
2017-01-28纪晔晔上海大学音乐学院200000
纪晔晔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200000)
怡情益智 回归自然
——从电影《VITUS》看中国的儿童钢琴教育
纪晔晔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200000)
电影《VITUS》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从逆反到回归的过程。它引发了笔者对中国的儿童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提出钢琴教育应该怡情益智,回归自然的理念。
怡情;益智;回归自然;儿童;钢琴教育
《VITUS》描写的是一位天才少年维特的故事。维特从小就拥有令人惊异的钢琴才华,但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让他倍感压力。只有当他和爷爷相处时,才能暂时释放自我。电影中段,维特经过坠楼意外后,有关天才的记忆全部闭锁起来,在父母伤心之余,维特终于可以恢复到平凡少年的生活。直到某天,维特在爷爷家里播放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他终于又开始了和钢琴音乐的对话。在没有父母压力的轻松环境下,维特不仅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股市为爸爸赚了很多钱,也帮助爷爷完成了飞行的梦想。最后,维特独自驾驶飞机,一直飞到那位他曾经拒绝的钢琴大师的住所,当飞机缓缓降落之时,我们明白了,他终究是离不开钢琴的,他对音乐的热爱,难以言表。
这部电影,不禁引发笔者对中国儿童钢琴教育的思考。
一、中国的儿童钢琴教育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学习钢琴成为很多父母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梦想,一些家长像维特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从小师从名人。对于儿童来说,其生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意志活动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很多孩子看见别的小朋友学习钢琴,或者看见钢琴家的演奏,会主动要求学习钢琴。这说明儿童对音乐有着“原始兴趣”。 在学习的初期,他们意志坚定,兴趣浓厚,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单调的音阶训练和枯燥的手指练习后,一些孩子仍然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学习;而有一些孩子则开始动摇,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加上家长的压力,孩子渐渐地对学习钢琴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正如电影中处于逆反期的维特一样,当妈妈带他到那个钢琴大师家里时,他拒绝弹琴,他不想总是为了妈妈而演。
笔者在上海某高校做过一项调查,该校两万多名本科生中,具有业余钢琴考级十级证书的有近五十人,而能够愿意继续学习和演奏的不足十人,究其原因,要么没有学习钢琴的兴趣与动力,要么认为已经通过特长生的考试,其学习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揠苗助长的方式,终将把孩子对音乐所有的热爱与兴趣全部抹杀。
二、儿童钢琴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做到怡情益智,回归自然
1.怡情
艺术教育是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它是美育的核心内容。
钢琴弹奏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重复,枯燥的技术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信心、耐心和恒心。儿童练琴过程中务必不受外界干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这种严格的训练下,孩子能够逐渐地形成坚定的信念,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同一目标。因此,钢琴教育对于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通过钢琴学习,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儿童钢琴学习的曲目选择方面,增加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如儿歌改编曲。一方面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这些熟悉的旋律进行一些改编创作,培养其敏锐的音乐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益智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只有当一个人充分地使用左右半球大脑,让其合理分配,这个人才能更加聪明,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众所周知,而所有的乐器中,只有钢琴弹奏是左右手基本平衡的参与,需要人的“眼、脑、手、耳、脚”配合完成。美国脑医学家曾对不同人群的的脑细胞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中酷爱音乐的人比普通人的脑突触要多。而脑突触的数量最终决定着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方向。在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习钢琴的孩子手指更加灵活,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更强,也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
3.回归自然
电影《VITUS》与卢梭所著的《爱弥儿》的要旨不谋而合。卢梭主张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认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社会人,而仅仅是人。由于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还并不成熟,处于逐步完善中,因此,其教学方式不应等同于成年人,而应该尊重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1)生理方面。儿童的骨骼,虽然弹性较大极但是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特别强调科学的弹奏方法与正确的弹奏姿势。由于儿童的小肌肉群并不发达,所以弹奏的动作幅度不能过大,尽量减少大跨度训练,在练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强调放松。而且练琴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产生肌肉劳损。另外,由于儿童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15分钟左右。针对这个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表达方式,使用儿童易于接受的语言,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注意力完成课程。而对于教材的选择应该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不应求快求难,应该从培养儿童的兴趣入手,循序渐进。
(2)心理方面。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种种原因产生厌烦情绪,这与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尽量运用儿童们能够接受理解的、形象直观的语言,使乐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用尽善尽美的演奏进行示范,激发他们演奏的兴趣,为钢琴教学的展开创造有利条件。给予孩子表演的平台,多鼓励、多赞美,使之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随之稳定。如果孩子实在失去兴趣,也不能勉为其难,可以暂停学习。在这期间积极引导孩子,唤起他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钢琴的渴望,就像电影中的维特一样,相信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回到了音乐的世界。
天才少年维特的故事并不能代表大部分普通的孩子,但是,电影《VITUS》却唤醒着中国的钢琴老师和家长们:只有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根据孩子生理、心理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进度,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才能让孩子爱上钢琴,爱上音乐,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儿童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吴岩.浅议钢琴教育对人脑智能的开发[J].钢琴艺术,1999(5).
[2]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37).
[3]马晓鸥.论钢琴学校业余钢琴学习者的学习目的[J].艺海 ,2013(1).
纪晔晔(1978.3- ),女,吉林,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与教学,硕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