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
——韩寒电影的继承与改变
2017-01-28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210013
唐 朝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210013)
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
——韩寒电影的继承与改变
唐 朝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210013)
韩寒年少成名,2017年初他的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推出,票房竟然过十亿,一跃成为春节档为数不多的既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作品,韩寒也由一个作家、赛车手跨界成为了一名导演。因为目前为止韩寒才导演了两部电影作品,所以如果现在来说韩寒的“电影风格”实在有些武断,但是他的电影作品中也充分体现出了韩寒的个人烙印。本文就韩寒的两部电影作品进行对比,试探究韩寒电影的继承与进步。
韩寒电影;小镇青年;作家导演;商业片
一、韩寒电影的继承
韩寒的两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叙事空间、台词上笑点的营造等多个方面都有体现。
1.叙事空间的建构一脉相承
《后会无期》的故事是从主人公的家乡东极岛开始讲述的,当时的东极岛面临“大岛建小岛迁”的命运,并且从影片开头播放东极岛之歌时候的画面如落满灰尘的大礼堂、墙壁剥落的走廊、随意丢弃的残破家具等等这些画面也印证了东极岛的破败与陈旧。本片其他的几个地点如去片场见小时候的邻居周沫,在旅馆遇见了苏米,加油站和苏米家人的对话,去小镇上的台球厅见刘莹莹,在荒漠中碰见阿吕。片中除了片场的环境比较好之外其他的环境都很破、旧。碰见苏米的小旅馆,房门下塞了好多的“小卡片”,窗帘一拽就掉了下来;刘莹莹开的台球厅墙壁早已泛黄剥落。本片中韩寒对叙事空间的建构都是基于现实主义下的小城镇的真实面貌而定的,他对于他的叙事空间的建构就是觉得并非像郭敬明的《小时代》中的金碧辉煌或富丽堂皇的空间才是好的,恰恰相反在韩寒的电影叙事空间中,他一直选择的是衰败、破落的地方。
电影《乘风破浪》的故事就发生在用了多个场景组成的电影中的叙事空间—“亭林镇”。从电影中的很多镜头都可以看出本片的叙事空间的风格和《后会无期》的叙事空间的建构一脉相承,“亭林镇”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小镇,小镇上随处可见的江南水乡建筑—青瓦白墙,白墙早已泛黄并且布满了黑色的霉斑,小镇上没有高楼大厦,多是破败的建筑和二层高的住宅。《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在电影中都用了同一个取景地—金山朱行的一家百货店门口。《后会无期》中刘莹莹和江汉站在百货商店门口对话,《乘风破浪》中徐太浪和小花也站在百货商店门口对话。这家百货商店的门是过去的铁拉门,上面早已锈迹斑斑,百货商店内是木制的柜台和货架,上面稀稀疏疏的摆放着货物,这个百货商店其实更像是过去七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残存”到了现在,而供销社也已经是一种过去的代表。
这些叙事空间都充满了破败、老旧的气息。两部影片的叙事都是在一种充满衰败气息和破落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叙事空间的建构代表了韩寒对于叙事空间建构认知的一种真实写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像某些电影中那样金碧辉煌,相反所处的环境更加真实与自然。在《乘风破浪》中,叙事空间的老、旧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韩寒也对这种老旧的江南小镇有了一种诗意化的描写。同时叙事空间建构为历史悠久的破败的水乡小镇,其实也代表了中国很大一部分族群—小镇青年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引出了本片的思考:小镇青年的命运反思。
2.电影中“傻子”形象的塑造
在两部电影中用了同样的一个场景已经够让人津津乐道的了,然而韩寒的两部电影中更是都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形象—傻子。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且想要去试着探究两部电影中的“傻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后会无期》中的傻子形象
电影《后会无期》影片开头便是由本片中的“傻子”—胡生的独白来开场,介绍了本片的主人公江河、浩汉以及在开头便告诉了我们影片的整个故事流程:浩汉开车送江河穿越整个中国去新学校上课。胡生是本片故事的讲述者,但是却并非是本片故事的书写者。胡生在开头说道直到他看到了一本游客带来的书才知道后来的事情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得知其实本片故事的书写者是江河,而本片是通过胡生这样一个傻子的形象在影片的开头向我们讲述。本片中的傻子形象—胡生并没有参与到情节叙事中来,并且胡生的形象塑造也并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观众对胡生的印象可能只有“智力低下”这一最明显的特点。所以本片中的傻子形象更像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古伦木”的形象,他们都并没有参与到故事中来,但是他们见证了这个故事。而本片中的胡生更是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形象和讲述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并且在深层次去印证了本片的主题。在本片的结尾浩汉对江河说“跟人告别的时候应该用力一点,多说一句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说不定就是最后一眼。”而胡生在宾馆的走失恰恰就印证了这一句话。
(2)《乘风破浪》中的傻子形象
与《后会无期》中的胡生不参与叙事只作为讲述者不一样,《乘风破浪》中的六一不仅仅参与了叙事并且还是故事中一个重要情节的推动者。片中的六一是正太帮老大徐正太的忠心手下,跟随徐正太一起出生入死,在徐正太考验徐太浪的时候正巧被六一听到徐正太对六一的评价是“脑子不行,成不了大事”于是六一耿耿于怀想要在老大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在徐太浪成婚之日想要找黄志强报仇却被黄志强拿雨伞捅死,引出之后徐太浪和徐正太为他报仇。本片中的六一的形象塑造是比上一部《后会无期》更加丰满和立体的,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六一是一个智力低下却忠心耿耿,没有心眼的善良的人。本片中的六一便不再像《后会无期》中的胡生那样如局外人一样见证了一段故事,而是作为局内人参与了故事并且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乘风破浪》中六一的遭遇其实也象征着小镇青年的命运:在小镇上生活的青年可能往往都如六一一样心地善良但是却因为缺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而让自己成为“浮萍”,随波逐流。
3.精心的文字设计
《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都是喜剧片,作家出身的韩寒自然少不了对电影中文字的精心设计,韩寒导演的电影中文字更是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喜剧效果。电影《后会无期》中江河和浩汉开车路上险些撞上一条狗,江河和浩汉下车后望着问“他死了吗?”韩寒在文字上写的是“他”,韩寒原本想要营造悬念意在引导观众以为江河开车撞到人了,然而后期字幕将“他”改成了“它”,一字之差,将韩寒精心设计的悬念弄没了。作家出身的韩寒对片中的文字设计之精心可见一斑。
首先便是两部电影中人物名字的设计便在营造喜剧效果。《后会无期》影片一开场胡生便说道自己的爸妈草率地生下了我,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个叫胡生的主要原因。《乘风破浪》中的人物名字设计则更为喜剧化,如徐太浪的父亲叫做徐正太,而徐正太当时的对手名字则叫做罗力。正太和萝莉是原本是用来形容小男孩小女孩的词,但是韩寒将这两个词语转化为两个人名并且让他们成为了对手。还有如“五一的儿子六一”,片中六一喜欢并且追求的女生名字叫做佳依(加一)。还有片中徐太浪的母亲小花原名牛爱花等等,这些人名都是经过设计并且营造出了喜剧效果。
韩寒在影片中的台词设计少不了下了一番大功夫,尤其是第一部《后会无期》中的人物对白更是充满了“韩式文学”的特色,如“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等等,韩寒的这些台词像一碗毒鸡汤,对现实的承认以及对自我的否定,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的杂糅。而在《乘风破浪》中也延续了这种“韩式文学”风格的台词设定,如“歌舞厅里只唱歌,桑拿馆里就洗澡”、“都是小人物就别说什么大话了”。
同样韩寒在利用台词制造笑点上也很出色,如《后会无期》中的江河一紧张就会说错话“交心吧,放在我身上”以及“我是交配到边境去发书的”、以及利用网络段子来制造笑点如“这个时代真好,当我说我想静静时没人问我静静是谁”。“离开故乡后一段时间再回来,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栋楼这么小,这棵树这么矮,这段路这么短,这条街这么窄”“什么意思?”“妈的路还没车宽。”这段对话是网络上曾经流行的“甄嬛体”的衍生,韩寒将它转化为影片中的笑点可见作为一名作家韩寒对于电影中的文字是十分敏感的,同样他也善于利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制造笑点。
二、韩寒电影中的改变
虽然韩寒导演的两部作品在创作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部电影实则有很大的差异。《后会无期》作为韩寒的导演处女作在故事结构、影像表达上还是有些不成熟的,然而我们从《乘风破浪》中却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变,故事结构更加完整,叙事和人物塑造更为自然合理,同时为了影片的故事性而舍去不少个人化的东西。
1.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倾向改变
首先便是电影中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倾向变化,虽然两部电影都是商业片,两部电影有着很大的差别。
(1)文艺外衣包裹着商业内核的《后会无期》
虽然《后会无期》在宣传时以商业片自居,但是在大多数观众看来更像是一部文艺片,故事从上路开始遇见一个人便是一段故事直到最后到达地点江河和浩汉分道扬镳,全片叙事结构松散,情节缓慢。这样的一个故事没有高潮,全程很平淡,和我们以往所看的以奇观化的视听感受、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代表的大多数商业片并不一样。全片情节十分平淡没有高潮,剧中人物的遭遇都是一些“糟心”的事:江河碰到喜欢的女孩却是骗子、浩汉喜欢的女孩却是自己的姐姐,并且从她那儿得知了自己父亲不是英雄而是抛弃自己的男人、两人碰到了搭车的阿吕却被骗走了车,江河和好汉也因为这件事成为了导火索最终两人分开等等。韩寒借由两人不顺利的遭遇表达其实人生就如《后会无期》中一样,更多的是平淡和挫折。韩寒的双重身份“赛车手”和“作家”正是片中江河和浩汉的两个人的职业,本片实际上说的是江河为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浩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碰撞,其实也代表了韩寒本人在电影中想要表达东西: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并且也有一种理想化的希望在里面:影片最终代表理想主义的江河老师获得了世俗的成功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并且还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了。
《后会无期》全片充满各种文字上上笑点和黑色幽默,在演员阵容上明星云集,影片的宣发也十分符合商业片的套路,从最早期的海报、主题曲等物料的放出到后期的路演、微博宣传等等。但是因为韩寒对于影视创作的不熟悉反而让他的艺术性倾向在《后会无期》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2)具有人文情怀的商业片《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是韩寒有过导演经验之后的一次改变,他为了使影片故事更加吸引人、故事情节更加合理,舍去了自己作为作家身份的许多东西,如《后会无期》中各种各样的“名言金句”,《乘风破浪》中也有类似“喜欢就是放肆,但爱是克制”这样的句子,但是减少了很多,并且这些台词说出的地方也和故事情景十分贴切,并不像《乘风破浪》中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人物在说书面语言那样生硬。
《乘风破浪》全片就围绕着徐太浪和父亲徐正太的情感和遭遇叙事,讲述徐太浪回到过去和父亲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然后让父子之间的隔阂消融父子重归于好,情节紧凑结构完整严密。
而且《乘风破浪》中的赛车戏也是全片的一大亮点,导演韩寒因为自己对赛车的了解把赛车加入到电影中,成为一个比较吸睛的元素。并且本片从主题曲、演员阵容、前期宣发都比《后会无期》更进一步,甚至发布的主题曲《男子汉宣言》引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乘风破浪》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片,但是在商业片的包装之下,本片也蕴含着韩寒的人文情怀在内。
《乘风破浪》的英文名“duckweed”翻译过来就是“浮萍”。其实也是暗指着韩寒对小镇青年的命运隐忧和反思。虽然片中的徐太浪成为了赛车手拿了冠军、片中的小马去了南方成为了我们后来都知道的QQ创始人,但是这些都是个例,更多小镇青年的命运是如徐太浪父亲徐正太一样、六一一样的。就像片中徐正太说过“我就像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韩寒虽然用“乘风破浪”代表徐正太、六一等青年时期的热血、励志,但是其实他们也就如浮萍一样生存在破落、安逸的小镇环境中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直至灭亡。
韩寒把对于中国小镇青年命运的反思这份人文情怀投射到了电影之中,这是很多商业片导演所没有的,他在说故事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情感的表达,《乘风破浪》是一部具有极具人文情怀的商业片。
2.更加完整的叙事结构
俄国形式主义在电影叙事研究上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论:在研究电影时首先需要鉴别、建构分析的对象,确定最小的功能单位,逐层分析,直到一部影片的整体结构,直到电影机制的叙事体系。在电影中镜头是最小的段落单元,由镜头组成场景,场景构成段落,再由段落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
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提出他认为叙事作品单元有两种方式:后续(时间顺序)和后果(逻辑顺序)。《后会无期》中的叙事段落则是多按照时间连接发展的方式和悬空方式进行组合,而往往商业片为了情节的完整、结构的严密,叙事段落多为按照逻辑顺序组合,《乘风破浪》中的叙事段落大多数便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合。
《后会无期》中的段落连接大多数以时间顺序连接,影片开头介绍人物,之后开车上路,遇见苏米、去找刘莹莹、沙漠中遇见阿吕,最后两人分道扬镳,最后给出一个三年后江河的状态代表结局。《后会无期》全片段落连接方式大多数靠时间顺序和悬空的连接方式所以导致本片逻辑性不强,全片叙事零散。而《乘风破浪》全片围绕徐太浪回到过去的遭遇进行叙事,从穿越回去开始介绍本片的人物、到去解救小马捣毁罗力的帮派、再到被黄志强打断腿之后徐太浪结婚,六一为了证明自己去找黄志强复仇被杀,徐太浪父子再去找黄志强报仇。《乘风破浪》中的大多数段落都是依靠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行组合的,并且借鉴了《新难兄难弟》、《回到未来》、《终结者》、《时光倒流七十年》几部影片,所以《乘风破浪》的叙事结构更加紧凑、严密。
三、结语
虽然韩寒只导演了两部作品,但是在两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寒对电影的用心以及在电影中表露出来的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在电影中寄入了他的文人情怀。这是一个真诚的韩寒,绝非最好的韩寒,对于未来韩寒导演的电影我们应抱有更大的期待。
唐朝(1993.3- ),男,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