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潮剧《淑芳亭》音乐配器的探索

2017-01-28王庆苏广东潮剧院51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潮剧配器淑芳

王庆苏 (广东潮剧院 515000)

对潮剧《淑芳亭》音乐配器的探索

王庆苏 (广东潮剧院 515000)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潮剧音乐更是潮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无曲不成戏,无乐不成曲”。传统的潮剧音乐伴奏均采用单旋律齐奏的形式进行演奏,乐队规模较小,乐器种类不多,其所用乐器多为高音乐器,中低音乐器相对缺乏,在音乐演奏形式上比较单调,表现力、伸张力都严重不足。文章从潮剧音乐的配器入手,探讨潮剧的伴奏音乐问题。

潮剧;音乐配器;伴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也与时俱进,一方面深入挖掘传统艺术精华,予以保护传承。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艺术品种,加以补充,化为己用。现时代多样化的娱乐形式令观众的审美不断提高,潮剧艺术也不断在变化在创新,对音乐伴奏的功能也同样产生了新需求。从而潮剧音乐创作人开始结合西洋音乐的配器理论,运用现代音乐的多声部和声、赋格、卡隆等技法进行创作。同时还引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号、圆号、长号、定音鼓等许多西洋乐器加入伴奏。二胡、中胡、唢呐、木琴等民族乐器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潮剧乐队的演奏体系当中,电子琴、小军鼓等电声乐器也时有用之。通过这些变化,潮剧音乐的表现力显得更加丰满,艺术效果更具震撼力。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积累,本人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吸取外来的创作技法,还是运用外来的演奏乐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戏曲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好去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但在吸收外来物种时,我们必须保持自己那些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精髓,千万不能丢弃了自己的文化特点,而被外来文化做同化。潮剧音乐的配器应“万变不离其宗”,遵循潮汕地域的传统方言、音乐特征的规律。即是应以“潮”为本,在不破坏其本色特点的前提下,巧妙地糅合外来音乐元素去进行创作。

2016年,广东潮剧院投排重点创作剧目《淑芳亭》,该故事以过番人林继忠以及妻子李淑芳、打渔人徐阿义的人生遭际和情感经历,来体现潮汕百姓诚信坚韧、有情有义、贤良孝道、克己成人的传统美德。讲述了清朝末年,许多为生活所逼的潮汕人飘洋过海,远赴东南亚等地谋生。过番人林继忠以及妻子李淑芳分隔两地,留在故乡守望的妻子李淑芳恪守妇道,养育儿子、服侍老人,不料在异国他乡却传来丈夫的“噩耗”。痛苦万分的李淑芳度日维艰,幸得打渔人徐阿义慷慨相助,对李淑芳无微不至、对孩子视如己出,渐渐两人互生好感。心疼媳妇的婆婆主张二人结为夫妻,李淑芳一心婆婆养老送终,又不忍拒绝徐阿义,两人结为“有名无实”的夫妻。 三年后,婆婆寿终正寝,完成心愿的李淑芳深感对不起“丈夫”徐阿义,决定全心全意与其过上真正的夫妻生活。这时,林继忠却突然回到家乡,原来他在海难中被庄园主人救起,为报恩留在庄园帮忙。期间,林继忠日夜挂念妻儿,委婉拒绝了庄主将对其心生爱慕的女儿许配给他的好意。后来庄主女儿因病去世,林继忠决定回乡与家人团聚。不料多年不见,儿子早已离不开徐阿义,却与亲生父亲形同陌生人,悲喜交加的李淑芳陷入两难境地。深感愧疚的林继忠不忍心再次打破妻儿的生活轨迹,留下钱财转身离去,分别于东湖岭上。李淑芳用这笔钱修了山路并在此处盖了座雨亭,被后人命名为“淑芳亭”,至今屹立。

该剧由广东潮剧院一级编剧范沙侠担当编剧,特邀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执导,由本人担任作曲和配器。根据导演要求,我除了认真写好唱腔以外,还为该剧精心设计了一个音乐主题。这个主题音乐采用潮剧传统的“轻六”调式,结合民族乐曲写作技法创作而成。主题乐随着剧情的发展,根据情绪的需要,始终贯穿全剧,运用了拉伸、压缩、转调等多种手法去体现。为使旋律更加饱满富有表现力,在音乐配器上运用多声部和声法进行编配。当剧中情绪需要轻柔委婉时,用琵琶、二胡进行独奏或轮奏;当需要沉郁深情时,用洞箫、中胡、大提琴来表现;而欢快抒情则用笛子、唢呐来吹奏。由于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段对乐曲进行处理,主题乐很好的体现了全剧的情感需要。凡潮剧配器者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潮剧音乐中最具特色的“活五调”唱腔。大多数搞潮剧配器者认为“活五调”的配器,因调式旋律与和声学的矛盾而难以处理,甚至不宜配器。本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对“活五调”的深入研究,充分的理解,在剧中对这个调式大胆地运用了配器技法。“活五调”的配器一定要巧妙的去运用副旋律,对和声中一些不适合的音程进行删减修整,合理回避旋律与和声上的冲突,既要保留潮剧“活五”音乐的特色,又要发挥和声配器的作用,使传统与外来音乐相得益彰、互补互生。

30多年来,我在潮剧音乐配器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大胆创新,创作大大小小的作品无数个,深知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必须心存敬仰,广征博采,取长补短,慎重而为。作为潮剧音乐创作人,我在实践中开拓新的艺术视野,提高自身艺术的综合素质,努力为潮汕传统音乐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1]沈湘渠.潮剧史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林淳钧,吴国钦.潮剧史[M].花城出版社,2016.

[3]梁卫群.潮剧的味道[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潮剧配器淑芳
“一带一路”背景下潮剧“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以潮剧《情断昆吾剑》为例
关于潮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调研报告
——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统计的潮剧研究梳理与分析
Visual Storytelling and Globalization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91岁开画展
ChineseStudents’PerceptionofEnglishLanguageLearningActivitiesintheclass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