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动画创作教学方式探讨
——动画叙事手法的教学研究
2017-01-28嘉兴学院314200
张 倩 (嘉兴学院 314200)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动画创作教学方式探讨
——动画叙事手法的教学研究
张 倩 (嘉兴学院 314200)
本论文通过对经典动画的叙事手法研究,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易于符号化的叙事手法,总结出适宜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动画创作的叙事手法规律。
数字;媒体叙事;手法
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嘉兴学院重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复合型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N851515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动画教学中,对于动画作品的重头戏——动画叙事手法。教学侧重点应放在受众即观众对于动画作品叙事情节等的直观反映。教学中结合数字媒体专业特点,以经典动画作品为案例。总结出一系列的叙事手法模式。
动画作为用视听语言讲诉故事的艺术形式。既不能纯粹依靠旁白,也不能完全依靠实拍或者直白的演绎。有了这些限制,应该如何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呢。这个问题,于动画艺术产生之初着实是个难题。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动画创作者们就这一难题进行了探索,这样探索的成果构筑了如今的动画创作基础。
成果中以叙事为主要作用的创作手法可分为,叙事顺序、故事情节发展和角色演绎三大类。下面我们就逐一总结下。
叙事顺序按时间分,可分为正叙、插叙、倒叙。正叙属于中规中矩的叙事方式。以时间线为依据,属于线性展开故事。直白的比喻就像是人生,从始至终,不能回头。这种叙事方式出现频率最多。有点是贴近观众熟悉的时间发展,剧情易于理解清晰。缺点则是处理不当可能会变成流水账,领观众兴趣全无。但这种叙事方式出现时间做早,发展相对成熟,常见于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中。插叙顾名思义,在已有的时间线中插入另外一个时间线的剧情,常出现在文艺片或者追诉类型的作品。倒叙则是翻顺叙之道而行之。由结果反推过程,由悬念勾起观众兴趣。三种叙事方式各具特色,也各具优劣势,所以除了纯顺叙的作品外,现在很多作品更多的是采用三种叙事顺序穿插的方式。
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叙事顺序属于互相扶持的关系。我们经常用“启承转合”来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 万变不离其中。观众对套路也是有了一定理解的情况下,会对情节发展有一定的预判,那么作者可以选择按套路让观众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也可以反套路吓观众一条。如今年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在剧情高潮时就采取了一改大家对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成见,反派居然是一只看起来很温驯的绵阳。而常识中凶悍的狮子、狡猾的狐狸则设定为单纯怯懦和忠诚负责的形象。这样的情节铺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观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增加观赏趣味。 如果完全采用观众不明白的叙事方式,那就不一定可以成功的打动观众。这类实验范畴的作品不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以上提到的叙事和情节,不是动画艺术形式专有的,也是影视类作品的必要元素。下面我们从动画艺术特有的原画表现中的表情和动作来看。
作为讲诉故事的动画作品,离不开角色的演绎。因为有别于真人实拍。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动作多采用夸张手法否则表现力会大打折扣。,以表情中的大笑为例,动画中的大笑经常会出现看到口腔和嘴角扯到耳朵的夸张手法;表情中除了笑,哭泣的夸张也是很有趣,如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常可以看到鼻涕眼泪混在一起的哭相。在国内的动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如雨下的泪水。虽然不美形,但是极具表现张力。表情之外动作上的原画表现上体现心情愉悦的走路方式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反地心引力的表现方式。
综上所诉,作为有别于真人拍摄的艺术形式,动画在其叙事方式上具有很强的特色和规律。研究动画的叙事方式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动画创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别于动画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动画创作中对叙事手法的要求更为精确简达。案例中的规律总结能够更好的指导数字媒体学生的动画创作。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4]林黎胜,倪震.《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中国电影学院学报,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