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木雕与现代服饰设计的应用
2017-01-28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50000
朱 茜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000)
徽派建筑木雕与现代服饰设计的应用
朱 茜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50000)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派别之一,而徽派建筑也是徽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徽派建筑中雕刻技术乃是中国的骄傲。把雕刻的技术,雕刻内容运用在当今现代时装中去是设计师必其去研究的精彩课题。而徽派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都是其精彩绝伦的,其中木雕的纹样,色彩,造型,质感,技术等特点与服装设计颇有联结相似之处。把传统手作纹样图案带入现代服饰设计中,从而探索徽派建筑木雕元素之应用。
木雕;纹样;服饰纹样;造型
一、徽州建筑雕刻特点
徽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山水涧青山绿水,别有一番滋味。而徽州建筑中著名的“徽州三雕”有木雕、石雕、砖雕,为徽州建筑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徽州雕刻从雕饰的内容和形式上反应了当时遵循了中华文化的儒、佛、道合流的思想,构图“乱中有序”。儒家则以“孝治天下”,以孝,礼,忍让著称。所以在当时徽派建筑雕刻的纹样图案中,常以“孝”用之,例如《二十四孝图》,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以及中庸思想《和为贵图》、《群僚同乐图》等等木雕作品。
以及当时不止有儒家礼仁文化之外,还有民间生活常态的社会生活表现,还有体现了百姓劳动的美好生活。例如《八仙过海》、《五福捧寿》等题材深受民众的喜爱,劳作的美好生活的民间文化,例如《吉祥神》、《吉祥花木》、《吉祥鸟禽》。这些雕饰作品,其内容和题材都与儒文化相结合,这其中审美特征更与现代服饰设计审美特点相符。
木雕艺术最为特色的乃是人物雕刻,人物造型生动形象。人物造型,服饰款式,配饰灵动性。其个个时期的雕刻手法均不同,徽州的民居在雕刻配饰艺术上,在风格上,明代之时,刀法简练明了,人物塑造上简练挺拔,生动,形象。在清代时,风格增添了不少细节,增添了繁华,细腻,精致,在雕饰上追求完美,可在雕刻的力度上慢慢不像从前明代时期的粗犷、挺拔的气势;在雕刻的手法上,明代向浮雕靠拢,高浮雕,透浮雕,而在现代时装二次再造上,有种面料再造名为浮雕发,用特殊的机器造出图案浮雕,时常用在字母,文字上,在视觉效果上体现了立体的效果;清代则是有多种雕刻手法,皮雕,多层雕,凹雕,而多层雕从名字上意味着多层次的雕刻,雕刻层数多,这次手法在服装设计的手法种,类似堆叠手法,将面料层层堆叠,塑造廓形,内容丰富。至清朝以后,木雕运用了髤漆,在颜色上也是很单一传统,有黑、红、金,这三种颜色虽然简单,但是结合在一起彰显了大气之风,简单质朴。这三种颜色在现代服饰设计种也是很好的流行颜色,黑色沉静,在红色和金色的修饰搭配上启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徽州服饰的流行变迁
从古至今,人类离不开衣食住行。从夏娃摘叶遮体到猿人时代裹上叶子披上毛皮取暖御寒,一直到几千几万年经历多少朝代以至至今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再是当初御寒取暖那么简单了。徽州奇特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对徽州服饰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徽州独特的生活生产方式,地理环境让徽州服饰所用的面料,款式息息相关。
徽州僻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以来,“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服。女子正洁不淫佚,虽饥岁不鬻妻子。山谷 民衣冠至百年不变”从中可以看出因为徽州的地理环境,山水围绕封闭的生活,民风民俗简朴,徽州的服饰变迁速度缓慢,但有独特的民俗特征。在东汉末年,山越众多,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主,所以服饰大多以麻和动物皮毛为主,被孙吴政权征服以后,服饰吸收了东吴服饰的特征。徽 州各地“俗重蚕,至欲熏斋洁以饲之”,得以葛、麻的广泛种植以及养蚕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徽州则以麻布和丝绸为主,但是深局与深山之中的贫民百姓,只能以纸为衣裳。宋《新安志》有云:山居者尝以纸为衣……亦尝闻造纸衣法,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即尝洒乳香等水,令热熟阴干,用箭竿横卷而顺蹙之,然患其补缀繁碎。今黟、歙中,有人造纸衣段可如大门阖许。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者,盖利其拒风于凝冱之际焉。“山居者尝以纸为衣”以纸为衣为士大夫所效仿,为有蔚然简朴之气,说明当时的造纸技术高超不已。
元代之后至明清以前,木棉的大量种植,木棉产量递增,所以当时百姓多则以木棉为服饰原料;明清开始,徽州的商业开始繁荣,在服饰上开始追求繁华,富态之相。明万历《歙志》云:“长老称说:成(化)、弘(治)以前,民间椎少文,甘恬退,重土著,勤穑事,敦愿让,崇节俭;而今则家弦户诵,夤缘进取,流寓五方,轻本重末,舞文珥笔,乘坚策肥。”服饰华丽奢侈;到清代之后,徽州的服饰大概有了一定的基础样式:男着大襟长衫或对襟短衫,女穿大襟中长褂,男女均穿大腰折叠式筒裤。女装样式稍有不同。男子长袍,马褂均盘领,窄袖。长袍的的前襟为大襟,而马褂的为对襟,袖子大多以马蹄袖为主,马褂大多以直筒呢、黑色提花绸缎,和蓝色、朱青色、灰色长袍配套,显得庄严大方。也有马褂、长袍相连的“两接头”形式,与现代服装设计中“拼接”、“假两件”极其相似相同。这种形式的长袍只有下半截,用扣子扣在马褂的下摆内,与战国时流行的“战衣”类似;徽州女子则以襦衣为主,襦衣则为短衣、短袄,女子的襦衣多为宽衣大袖,单件则称为“褂”,里头夹棉的则称为“袄”,白底蓝花布、蓝竹布、朱青布、士林兰布和黑箱云纱、绸、缎等,袖口有大袖,宽袖,袖子可以甩动起来收回袖内,领口有盘领、元宝领,有大襟、如意襟、斜襟等式样。百姓女子的服饰简洁朴实素雅的特征。
三、徽州服饰与现代服饰的结合
在徽州女子服饰上,有百姓之服饰,富商,以及孩童的服饰,端午衣,以及女子出嫁时的服饰都有所不同。徽州女子出嫁时,得穿一身红色的离娘衣,红色服裙,称为“一身紫”。在现代设计中女性的嫁衣也颇有意义,从古一直延续至今。在徽派建筑中木雕技术之宏伟壮观,雕饰的内容也生动形象,雕饰的内容中木雕髤漆描金木门,莲花门图案,在现代婚礼嫁衣中,设计师则会运用刺绣的手法,在裙子上刺绣“莲花”以“百年好合”的吉祥寓意,在领子,扣子上采用徽州女子盘领,元宝领,则有“富贵吉祥”的深意,徽州女子嫁衣的元素让现代女子嫁衣服饰传承了吉祥如意,大方,有大雅的韵味。
在木雕的雕刻手法中,多层雕的手法在现代女子嫁衣中,大多会运用在裙子的裙撑之处。设计师把多层纱多层堆叠在裙身,运用堆叠的手法堆叠出不同的造型,让裙子的廓形更加有设计感,设计师也会用不同的面料堆叠。在颜色上,也与徽州女子嫁衣颜色相似,红色为主,金色,绿色为辅色。在徽州明清的女子服饰中,大襟中长褂,在现代服饰中部分中式龙凤服中也有此设计,中长褂在裙下身中。在褂中会运用盘绣,刺上“蝙蝠”图案,在那个时期,用金丝绣上万只“蝙蝠”图案,因为“蝠”通“福”字,寓意为“万福金安”。
徽州的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瑰宝,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木雕与服饰变化影响着现代服饰,为现代服饰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手法,元素图案,影响了一带设计师们的设计。
[1]汪舜民.徽州府志[M].山东:齐鲁书社,1997:2.
[2]新安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9.
[3]歙志[M].合肥:黄山书社,2014:3.
[4]王晔,邬红芳.徽派建筑元素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蚌埠学院学报,2013,1:3-5.
朱茜,女,汉族,福建省莆田市,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