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学对于绘画的适用性
——我的《守望者》系列作品阐述

2017-01-28林建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100124

大众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守望者人类学绘画

林建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100124)

人类学对于绘画的适用性
——我的《守望者》系列作品阐述

林建寿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100124)

随着人类学与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兴起,绘画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也为学界关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可以对绘画创作提供新的实践路径,探寻画作多层次的意义。本文介绍人类学理论、研究工具从几个方面参与绘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展现人类学对绘画创作的适用性,揭示人类学对绘画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人类学;绘画;跨学科

笔者1999年受邀为著名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编著的人类学教材进行插画工作,我们谈到人类学对于绘画的适用性以及绘画用于帮助阐述人类学意涵的必要性。我们合作创作了绘画人类学作品《刮痧》、《回访》、《祈男》,而后又创作了跨国婚姻的《囍临门》及云南彝族的《守望者五》。前三幅作品已经在人类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后两幅作品在美术界也开始引起关注。

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先生曾在中国油画院林建寿个展开幕式评价《守望者》系列作品:“林建寿这几年跟杨飞云院长在一起收获很大,尤其是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写生创作的大作品。非常有生活气息、非常生动,把生活当中的人非常灵动,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

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院长与林建寿交流时谈到:“没想到你更擅长创作,你最近的创作比原先的对着一个人写生的作品好多了,没有过多的修饰,更加深刻,更加直接”。

我想: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的方法,通过充分的田野工作,把地方性知识、文化比较、主位与客位等研究视角,植入画家下乡体验生活、写生并创作中,可以改变一个画家盲目地对着一个农村的人并景和物,使写生更加有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笔者总结了四个较为普遍的运用性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一、田野工作与地域研究

笔者在2016年春节期间有幸与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院长同行,在云南诺邓地区写生一个月。诺邓村在山顶上,全是台阶。机械类的交通工具全废了,上山只能靠骡子或者步行,所以当地建筑及改造装修房屋费用非常高,生活在这个地方的骡子和马最辛苦,上山下山都不容易。山下面有一口盐井,所以当地人就用这种盐把猪肉变成火腿。假如不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根本无法体会火腿的味道为何有别于其它,因为他们用的不是普通的盐。一个月后笔者回京,受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邀请再次到云南的苧蒗地区进行人类学考察并走访这里的好多地方。了解毒品偷渡及戒毒等,并且成功的采访到当地民间禁毒组织者以及成功戒毒的人。在当地有一个民间禁毒组织,他们看守本地村民不让他们或外村村民偷偷的把毒品带到村里,他们往往有两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是牧羊人,同时也是守望者,既看守羊群又看守人群,一般情况下是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老太太来监督吸毒的人,就是民间禁毒组织的成员。这就是地域特色,也是民族特色。据吸毒者介绍,这里的毒品分为冰毒、海洛因。一般情况下娱乐场所大多是吗啡和摇头丸。海洛因、冰毒是化学品,很难戒,而且毒瘾很大,容易失眠、浑身痒,现在假的太多、人吸了容易死亡。这是我为作品《守望者》整理的一手资料。

二、文化比较和跨学科实践

2016年3月,我们到了战河地区,地域决定农作物的生长。在这里,土豆,玉米,荞麦居多,山多,吸毒和贩毒者更方便隐藏。笔者和庄师并当地的几个专门研究彝族文化及民间戒毒的几位专家自驾车去苧蒗,一路上有好几次被要求靠边停车检查。

我们知道,彝族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多神多教的地方,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游牧和定居并存,而且个个能歌善舞,善于交际,毒品也容易在公共场所交易并传播。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画家在进行创作之前一般情况下要先对所到的采风之地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文化,地域信仰方面。当然,每一样学科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有它的适用性,用画家的视角来进行人类学式的考察或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资料整理和采集显然已经是跨学科了,跨学科的意义,在于刺激生成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人类学学科的介入可以使绘画更加具有人文、地域意涵,甚至更加具有先见性和理性。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达,是对于人类学本身研究方法弥补,人类学绘画可以用速写的方式记录田野调查结果,用写生人物和风景,静物的方式进行人文、地理、生存环境的记录。用创作的方式来表现地域人群的面貌特征、文化科学、宗教信仰等各种活动场面的研究性再现。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有电影导演的功能,作品里面有情感的表达,文学艺术性的表达,有图像的记载功能,也有宗教的融合,有绘画本身语言的构成、色彩、造型等因素的表达,更有自己的立场和他者的研究。

三、客位与主位视角

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研究而不是偏见先行。观众可以从我们的研究对象的角度及态度(主位视角)看出我们的立场,以至我们的情感和情怀,是去揭发还是去弥补。从自己的立场(客位视角)出发,虽是研究他者实至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对他者的态度,特别是在道德和法律层面,我们不应有过多的指责和谴责。因为社会在改变,人在改变,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改变,然而有一个比道德法律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爱。爱能遮掩一切的过犯。因为我们毕竟是人。人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的追求公平公义。《守望者三》也是用从替代性的受苦,背负,来唤醒吸毒犯罪的年轻人的心志,用一种无奈的又恳求又坚持的目光面对读者。而且一直前行在云南苧蒗这片红土地上,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达到教化的作用。

四、作品情感意义的表达

人类的活动总是在不同程度的进行交融、重组和变迁的过程,自然界的被破坏和改变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大自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人类有智慧且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而言,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因此人类要担当,要背负。这就是我画《守望者》系列作品的初衷。

《守望者一》是从现实意义上讲,彝族老人是在看守羊群寻找丢失的一只羊,这是第一层含义。但实际上他是在保护村里的年轻人不让贩毒的人把毒品偷偷的运到村里来,这是第二层含义。第三层含义是真正的守望者的角色——灵魂的守望者,毒品是要人命的。我赋与老人精神上的角色是看守灵魂的,不想让灵魂失丧一个。《守望者三》是用老人的背来担当重担,用老人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觉得羞愧、自责。老人的眼神充满对吸毒的年轻人的耐心和对他们戒毒的盼望。用痛苦、辛劳来唤醒年轻人,从而来拯救失丧的灵魂,通过人性来表达神性。

当然,我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也渗透了我的内心情感,比如通过作品来表达我对家庭的担当,对社会的担当,以及对中国油画发展的担当。作为中青年在中国油画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做为画家,作品就是我们情感的出口。

五、结语

笔者创作的作品《守望者一》入选“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写实展)及在中国油画院和厦门美术馆两地个展中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证明人类学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人类学作为一种研究人和文化的复合性的整体是一门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问,然而人类学也是研究人类情感的一种工具,它更像是一个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使绘画作品的产生更加有深刻的内涵。但是,渠道毕竟是渠道并不能替代情感。绘画作品离不开绘画本身技巧、造型规律、文化内涵乃至哲学意义上的表现,更离不开人类的情感。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守望者人类学绘画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美丽乡村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