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羌族舞蹈的发展规律与文化传承

2017-01-28李韵葳阿坝师范学院623002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羌族民间舞蹈舞蹈

李韵葳 (阿坝师范学院 623002)

论羌族舞蹈的发展规律与文化传承

李韵葳 (阿坝师范学院 623002)

羌族是我国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通过相关的历史记载以及研究能够发现,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在高原农牧业文化的形成当中,羌族都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人口大多生活在岷江上游一带,由于受到历史发展、生活习惯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影响,羌族人民对于原始信仰以及自然崇拜等仍然保留着,同时“释比”,也就是巫师成为羌族文化中的主要传承者和主导者,许多羌族的民间舞蹈都是在“释比”所主持下的相关民俗活动中所进行的,本文将对羌族舞蹈的动态化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探究“释比”在羌族舞蹈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并探究保护和开发羌族舞蹈的有效途径。

羌族舞蹈;发展规律;文化传承;开发与保护

羌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羌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等创建出了羌族人民坚毅、勇敢、豪放的民族特征与民族性格,因此也形成了具有羌族独特特征的民族特色舞蹈。羌族舞蹈时羌族人民在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肢体语言,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羌族舞蹈不仅是羌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羌族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羌族舞蹈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精神价值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积累也是羌族人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创造出的宝贵财富,是羌族人民集体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历史与文化财富。

一、羌族舞乐的发展历史

羌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上羌族人民主要以牧羊为生,也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雏形。羌族舞蹈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羌族人民多信仰神,在生活中有崇拜神、崇拜祖先的习惯,常常进行巫术活动,而羌族人民的这种思想观念在羌族舞蹈中也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羌族的舞蹈活动大多都是在“释比”的主持或领导下开展的,“释比”是羌族巫师的俗称1,有时也被称作“阿爸许”,是一种边进行宗教巫术活动便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宗教师。“释比”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等,因此在羌族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羌族人民的精神领袖。羌族中这种宗教信仰习惯也影响到了羌族舞蹈的发展,为羌族舞蹈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表现环境,并为羌族舞蹈提供了独特的舞蹈内容,羌族舞蹈与羌族的民俗和民风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合为一体的关系,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研究羌族舞蹈的过程当中必须结合着羌族的宗教民俗活动进行研究,特别是注重对于“释比”所主持的宗教活动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得到羌族舞蹈的内涵与文化特性,才能更好的促进羌族舞蹈的发展与开发。例如在羌族的祭神活动中,“释比”们所主持的羊皮鼓舞以及群众所表演的萨朗等都充斥着“释比文化”的特点与氛围2。

羌族舞蹈是伴随着羌族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在今天的我国岷江上游一带,仍然有当年羌族人民生活的历史印记。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羌族舞蹈和羌族文化都经历的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然而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羌族舞蹈中找寻到羌族历史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影子,同时在现今留存的丰富多样的羌族民间舞蹈当中仍然能看到羌族先民的智慧与舞影3。

二、羌族舞蹈的主要特色

羌族舞蹈发展的基础就是圆圈舞,在羌族的大部分地区中圆圈舞又被称作萨朗,而在部分羌藏地区也称其为郭庄舞。这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在舞蹈过程中人们围成一个大的圆圈进行舞蹈。每当羌族的萨朗遇到事情时都会跳起圆圈舞,依据不同的唱腔又可以将萨朗分为喜庆萨朗、忧事萨朗以及丧葬萨朗等等。萨朗通常都在室外围着火塘来跳,但也有在室内起舞的,萨朗中的中心舞蹈内容就是摇起来并唱起来4。萨朗当中体现了刚柔结合,特别是女性舞者在跳舞时需要左右两边顶臀部,颇有现代舞蹈中迪斯科的感觉。舞蹈者在跳动时不仅要甩动两手,还要配合双肩的扭动,整个舞蹈过程中非常热情和洒脱,体现出了羌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在羌族舞蹈中民众会随着鼓乐声以及唱乐声进行起舞,时而平缓时而激昂,使观赏者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这同时也是萨朗舞蹈中的精髓。羌族中传统的萨朗舞蹈表现了羌族人民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着也形成了萨朗中独特的内涵。喜庆萨朗通常在结婚庆典以及羌族传统的大型节日或活动中进行表演,主要突出了人们内心中激动、愉悦的心情状态,因此在节奏中通常都比较富有张力,曲调十分欢快愉悦,突出了羌族人民豪迈、大气的性格特征。而忧事萨朗通常在羌族人民举行吊念活动或丧事礼仪中进行表演,所使用的乐曲通常也比较低沉和沉稳,音调的高低浮动较大,泳衣表达对于逝者的吊念5。而在祭祀萨朗当中通常会采用麻龙舞或者羊皮鼓舞等,主要的舞蹈场所就是羌族人民在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当中,是一种比较庄重的祭祀舞蹈。

三、羌族舞蹈中的“顺边美”与文化传承

高原环境中比较缺氧,因此羌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节奏不能太快,这样会产生缺氧和气促感,同时由于高原气候的昼夜温差较大,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穿长袍,而当温度升高时将衣袖系在腰后,而由于高原道路崎岖,因此羌族人民多选择软底的长靴,在搬运物品时通常选择背负,这些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的形成也在影响着羌族舞蹈的形成与发展。同时由于高原的山地崎岖,人们在走路时或者在背负重物时将着力点放在腰部,而在进行农业生产劳动中为了减轻负担,通常会以跨步为轴心转动身体,这些劳动中的特点也就形成了羌族舞蹈中的“顺边美”,这也是高原文化特色的突出表现6。舞蹈中的“顺边美”是羌族人民在劳动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优美舞蹈动作,并不是俗话中所说的顺拐,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形态美。

在羌族舞蹈当中通常都是众人牵手起舞,因此手臂的动作相对比较少,而舞者腿部的动作则较多,需要舞者的小腿比较灵活和敏捷,在舞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以胴体为轴心的身体向后转动的韵律以及倾斜转动的顺边韵律。在舞蹈者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胯部向两侧顶出,重心集中在舞者出胯一侧的腿部上,真提神我到这形成了“S”型的体态,给观赏者以优美的感觉,也就形成了羌族舞蹈中独特的特征——“顺边美”。而“顺边美”在羌族舞蹈萨朗中表现的更加突出7。在羊皮鼓舞以及跳盔甲舞当中多以男性舞者为主,这些舞蹈中主要突出的表现了男子的豪放以及粗犷的顺边美特征8。在羌族的民间舞蹈当中通常都采取了集体的舞蹈形式,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乐器进行伴奏的,同时对于参加跳舞的人数也没有限制,跳舞着通常都会边舞边高歌,或高声地呼喊,利用整齐的呼喊声音或是整体的踏地声音作为舞蹈中的节拍。羌族舞蹈当中通常都是多个舞者围绕着火塘或者在园中围城一个大型的圆圈进行表演,对于舞蹈的动作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范,形式比较自由,变化较为丰富,同时羌族舞蹈的整体风格十分淳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羌族人民智慧生活的表现9。在羌族的生活中每逢不同的节日等羌族人民都会以不同的名族舞蹈进行庆祝,不同的节日以及礼俗活动都有不同的相对应的羌族舞蹈,在舞蹈中所配有的歌曲名称与该舞蹈的名称也是一致的。舞蹈的组合也有不同的变化,主要是随着曲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然而舞蹈中的基本动作大都比较相同,通常每支舞蹈都会配有一支相应的个却,在整个庆祝活动中火将多个舞蹈进行不断的重复跳跃,直至活动结束或者尽兴。在每一段舞蹈的开始与结束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然而在舞蹈的中间部分可由舞者进行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整个活动中的舞蹈一方面显得比较规范,另一方面又显得比较自由活泼。

按照舞蹈的不同目的又可将羌族舞蹈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娱乐性、祭祀性以及礼俗性。然而无论哪种形式的羌族舞蹈在形式上都具有祈福消灾以及祭祀神灵的含义。羌族民间舞蹈当中主要有羊皮鼓舞、忍木那、萨朗、跳盔甲、席步蹴以及耸瓦等。由于羌族舞蹈在形式上与藏族的郭庄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羌族人民更喜欢将形式较为欢快的萨朗称为喜事郭庄,而将在丧葬活动中所跳的席步蹴称为忧事郭庄。

四、羌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

羌族舞蹈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羌族民间舞蹈也想其他的民间文化一样正在面临着失传或者永久性消失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于保护和开发羌族民间舞蹈重要性的认识,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额保护措施,对羌族民间舞蹈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对羌族民间舞蹈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以促进羌族舞蹈的发展。羌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动态性的文化,羌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始终都离不开产生以及培育羌族舞蹈的生态环境更以及名族群体对于其的认同。在羌族舞蹈的发扬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受到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随着舞蹈表演者的创新与推动,羌族舞蹈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于羌族舞蹈的保护以及开发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重点在于为羌族舞蹈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舞蹈活动时间以及舞蹈活动场地才能真正的有人愿意参与进来,才能使羌族舞蹈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开发。同时还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舞蹈功底以及热爱羌族民间舞蹈的接班人,只有首先热爱羌族舞蹈才能为羌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真正的作出贡献,并在舞蹈中国体现出羌族舞蹈独特的名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在羌族舞蹈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政府的组织与协调作用,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多方参与,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羌族民间舞蹈的开发与保护。

五、结语

羌族舞蹈时羌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羌族舞蹈中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舞蹈具有其独特的发展归律与传承规律,对于羌族舞蹈的进一步开发与保护不仅是维护羌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需要,更是保护我国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需要。通过多羌族舞蹈的保护更多的体现出对羌族人民智慧成果的保护,能够使羌族人民形成强大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羌族文化以及羌族的不断发展与延续。

注释:

1.周明初.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4,03(03):40+37.

2.谢鲤芯.羌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大众文艺,2014,09(04):52+182.

3.范燕华.基于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羌族舞蹈价值研究[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02(01):71-72+88.

4.尹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4,04(10):116-117.

5.刘荔.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才智,2014,09(21):276.

6.卢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艺术科技,2014,12(09):99-100.

7.韩珂.民族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探究[J].大舞台,2012,05(08):80-81.

8.冯玲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黄河之声,2015,11(06):117.

9.王琳童.汶川地震后羌族舞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艺海,2013,08(08):142.

李韵葳,女,现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舞蹈教育,现代舞教育,少儿舞蹈教育,音乐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羌族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羌族征战歌的发展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