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7-01-28贾平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中心小学
贾平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中心小学
关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贾平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甘泉镇中心小学
创建最优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有效性属于教育行业追求的目标之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素质教育方面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应针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1 前言
随着我国对于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品德与社会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该学科强调的是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其社会性综合发展,做好民族教育与精神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其不但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还可促进其个性积极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针对性措施,提升教学有效性。
2 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观念属于行动的向导,所以若要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观念上有所创新,才可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
2.1 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给予其学习的主动权,并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体,积极互动,达到学生积极获得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的效果。
2.2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认知活动的进行需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参与,其中非智力因素属于影响认知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教学氛围则对于非智力因素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应给予重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将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被外界影响,所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反之若学习氛围枯燥,则会降低其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率。
3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3.1 按照课程标准,按照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及价值观三个角度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整把握并落实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价值观、情感及态度。
3.2 教学目标贯彻教学全过程。课前活动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准备,课后活动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围绕教学目标对系统性的设计与组织,而课堂教学则属于对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的主体。
4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4.1 做到认知、体检及实践的有效结合,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教学过程需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师生互动教学。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教学手段及环节等,均需有明确目的性,具有教学实效。
4.2 依据学生特征及课程特点,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多样性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教学。
4.3 按照情景感染、榜样诱导的规律,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及接受性学习进行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5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5.1 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避免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课程内容晦涩难懂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类教学手段,对他人优秀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吸收,利用影音、动画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情绪,使学生于喜乐之中达到课堂内容的最大有效吸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课堂内容的归纳并不是一味的按照课本抽象归纳,而是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及表达,使学生理解且印象深刻。
5.2 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教师针对生活中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实例践行中了解道德标准,总结自身感悟。例可利用无人监考让学生体会“自律”与“慎独”,通过亲身体检,深刻感悟。
5.3 将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知识的呈现,让学生在了解思想品德知识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学会做人,方可成才。如若要求学生尊重父母、学会感恩,从理论上进行知识的灌输势必会较为困难、抽象。但如果采用具体实例进行教学,如讲述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的保护与关爱等实例,让学生去感悟,便会达到目的。
5.4 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尝试与探索,归纳所学知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归纳,教师引导其改正。这样学生不但会主动学习知识,还会留有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
5.5 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学生实际生活与课堂内容的结合,不要将教学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向社会延伸。如可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对品德与社会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感悟,得到深刻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
6 结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但可提升学生的品德学习能力,还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生活的习惯。所以,应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教学功效进行高度重视,利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等手段,切实落实高效教学。
[1]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2)∶192-192.
[2]赵志华.浅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93.
[3]李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9.
[4]陈友水.善学习重感悟促发展——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6,(9)∶60-61.
[5]阙瑞雪.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18)∶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