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力在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统一作用

2017-01-28杨宇轩河北省衡水中学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力学美学

杨宇轩河北省衡水中学

浅谈力在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统一作用

杨宇轩
河北省衡水中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时代对建筑的要求也在日益严苛,建筑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我国建筑形式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首先,由原来传统的单一形式过渡到照搬西方建筑理论的“拿来主义”,其次,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提高,我国在建筑理论与形式上经过了认真、冷静地分析与探索,逐渐了解到建筑的本质,认识到了建筑所包含的发展规律,在建筑方法和风格上完成了华丽的逆转。本文就结合力的作用,浅谈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之间的联系与和谐统一的方法。

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美学与工学

一、对建筑的认识

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已由单纯给人类提供庇护的地方变成了可以提现人类精神文明和个人或集体价值的一种象征符号。建筑原本的概念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一般来说,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生存空间”才是目的,即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建筑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手段,并结合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所创造的人工生活空间。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基本解决生存空间问题,所以对建筑的需求逐渐转化为更注重提现个人精神价值层面上来,对建筑的美学要求更加严格。影响建筑风格和创作的因素有很多,分析一个建筑的角度也有很多。我们结合以前和现在的建筑评论可以了解到,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都可能会导致失衡,大部分的评价标准都是以美学和艺术风格为基础,而忽略技术上的高低,导致许多建筑设计师在创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只有认清楚建筑的本质,才能将所以因素在分清主次关系的层面上统一起来。纵观从古至今的优秀建筑物,没有任何一个建筑是脱离美学或是技术而单一存在的,所有的建筑应该都蕴含着一种力,可以讲建筑工艺与艺术风格统一在一起。

二、对力的认识

建筑活动是自从人类出现之后就有的社会活动,在原始时代,人类利用最简单的树枝和草叶来搭建简单的窝棚,并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力在建筑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任何一种建筑的构建过程,都蕴含着不同类型的作用力体系。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力的形式:

1.“斗拱”

“斗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风格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周朝之前,房屋的固定是用几根落地的斜撑来支承屋檐的出挑,在周朝之后,发明了一种固定的新方法,即把斜撑的支点从地面移到柱子上,这种固定方式一经出现就被大量应用,并且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这种“斗拱”风格被评价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具表现力的、典型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有机单元。仔细研究“斗拱”就会发现,这种固定方式不仅满足了支承结构的受力问题,而且这种明确的作用力系体现出一种整齐、对称的美学感受。如果不分析一个建筑的力学体系,而只是把某种结合方式当成民族的风格特色而强行应用在建筑建造上,不仅会造成建筑的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建筑的本质作用。

2.“几何体”

世界著名的古埃及金字塔建筑,全部采用几何体构成。不仅结构稳定,而且借助于几何体自身的力学关系使金字塔呈现出大气、整齐、庄严的建筑风格。建造所用锥体单位有正方体和三角体。正方体的重心和三角体的中心重叠、对称,构成一种整齐的和谐之美。在广阔的地面上建造建筑群,并且平衡好各建筑的体积、形状、距离,本身就是对建筑与环境的高度统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力的美学体验都是来自于与长期的在自然中的实践,最后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纵观宇宙中的物质,会发现,其实物体与物体之间无论是宏观结构还是微观结构都是由力联系在一起的。建筑常用的结构单位是几何体,简单几何体不仅易于施工建造,而且几何体的力学关系简单清晰,更容易被大部分追求稳定感的人们所接受。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空间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多严格。其实,空间组合的美学性、统一性,体现的就是力学体系之间的联系。

3.“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是赖特发明的一种概念,是指事物所固有的本质特征,“有机建筑”是指按照物质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从内部到外部来建造的一种建筑形式。这种本质特征是建筑的本体生命力,它就是作用力系,随着人们美学体验的提高,对作用力系的认识也不断得到增加。柯布西埃认为“这种美学观是以数字、也就是秩序作为基础的”。他所说的“这种美学观”,是他建立的一种以工业基础为前提的新的美学观。他认为建筑应该更强调建筑自身的整体感,即各平面、墙面、拐角等结构单元在建造的过程中应该互相调整以达到和谐统一,创造出一种纯粹的美感。建筑材料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建筑的统一结构,但是空间力系啃超越材料而完成对整体风格的补救。

三、对艺术的认识

古语云:仓禀实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礼节。应用在建筑上也是这个道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艺术,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美学角度来看,能带给人类美学体验的事物形态大部分是由简单物质形态组成的。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大致看出结构呈现的作用力量。这种结构力量是力的美学表现。建筑依赖与力学体系,形成具有空间造型艺术价值的人类居住环境,不仅满足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而且满足人类对艺术对美的追求。

四、总结

当代人们对建筑的感性体验应该要以理性的物理思维方式为基础,而不能像中国古典思想那样过于倾向于感官体验的美学性而忽视对理性技术的分析与欣赏,造成建筑理论、风格与形式失衡。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外国先进技术的大量涌入,造成许多人盲目崇拜外国文明,而漠视我国传统文脉,建造了一部分离奇夸张、缺乏合理科学理论支撑、不符合力学关系、毫无建筑本质艺术体现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纸盒子建筑”,这就更是新世纪的我们认识到,正确认识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和谐契合,走出一条合理、冷静的建筑创作道路的重要性。我国建筑的发展道路还很长,我们任重道远。

[1]沈红军,郭淑玲.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2]秦佑国.建筑、艺术与技术[J].新建筑,2009(03)

[3]王泽猛.现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7(01)

杨宇轩(2000-),男,河北省唐山人,河北省衡水中学,学生,学历:高中,研究方向:力学。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力学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外婆的美学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纯白美学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