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
2017-01-28林慧
林 慧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
林 慧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不仅要对城市历史环境和文化空间进行整体性的保护,而且要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文化空间。通过建构、丰富城市的节日公共空间,更多的人可以在传统节日中有更切身的参与和体验,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城市化;文化空间;传统节日;保护传承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编号:13BH077)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节日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民族共享的历史和文化记忆,代表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当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时候,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传统节日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节日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冲击,在当代面临种种困境。日益加快的城市化为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急待解决的命题。
城市化给传统节日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它使传统节日所依托的生存环境受到了破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许多古老的村落消失了,现代化的建筑代替了传统的村居风貌,一些原有的文化遗存被破坏。以农耕文化为基点的传统节日文化,其生存的土壤必然受到冲击。这就造成了以乡土为根基的传统文化的断裂,其结果是农业社会形成的仪式和传统失去了传承。随着传统节日所依托的文化空间发生变化,日益转向城市,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正在消解。节日中很多原本在乡村中可以进行的公共庆祝活动和仪式,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开展。在一些城市中,整体的文化空间缺失,某些传统的节日文化习俗呈现消减,传统节日文化似乎成了支离的文明碎片。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传统节日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春节传统的年夜饭,原本是在家里吃的,需要精心准备,但近些年来,年夜饭走出了家门,酒店、宾馆成了新的首选。这既和传统相连,又有变异。可以说,城市化对传统节日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传统节日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城市化和传统节日就是对立的。正如有学者所说:“造成传统节日文化精神消泯的,不是现代化,也不是城市化,而是畸形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西方许多国家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虽然城市化使传统节日所依托的生存环境受到冲击,但它同时也给传统节日开拓了新的空间,赋予了传统节日重要的时代意义。这种意义就像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都市文化在发展中始终存在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没有内在的凝聚力就没有都市得以存在发展的根据。这种内在的凝聚力来自隐形的文化传统,即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情趣、人际交流活动的无意识中,一种内在的、稳定的、稳性的传统。①这种隐性的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就是传统节日。对于都市中的人们来讲,传统节日促进了社会各文化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群体之间的情感认同,从而形成城市的凝聚力。因此,城市化的过程也应该是传统节日在现代重构的过程。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应该以保护好传统节日为前提,而不是把它作为城市化的牺牲品。如何使传统节日在新的都市生活中得到延续,使传统节日更加适合于都市文化,这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国原来的城市周边都存在着一个个古老的村落,这些村子不仅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服务,也是向城市延伸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区域。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存在不断扩大,无序增涨的势头。这种结果导致了城市周边的村落被蚕食,历史环境被破坏。所以,在城镇过程中也应吸收新的规划理念,以保存原有的历史环境。例如:云南省大理州在开发海东建立新城的规划中,就引入了“新城市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对开发区内的村落进行保留,提出“村庄一个不撤,以延续当地历史文脉的”的规划理念民。新城市主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城市规划中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是针对现在在城市建设中,郊区不断蔓延,社区不断瓦解,城市边缘的农田和自然开敞空间被吞食,历史环境被破坏等状况。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在海东新城的总体规划中,保留开发区域内原有的村落,将其植入新城中,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社区。在这种社区中保存了村落原始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机理,原有的本主庙、戏台、古井、婚丧宴客场地等原有的公共空间。以保证传统节日文化伟承的土壤。
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节日与城市发展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依托于城市,需要对城市空间进行建构和重塑。现代化的城市应尽可能保留并提供适合传统节日传承与发展的文化空间,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精神服务。另一方面,城市化的进程需要乡愁,需要保持对故乡的文化记忆与价值认同。乡愁不仅是对故乡的依恋,更是对文化本源的一种追忆、珍惜和守护。它应该成为城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认同和文化意象。而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的乡愁,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因此,可以将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对传统节日来讲,如何适应城市化的进程,实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同时又赋予城市以文化意义,使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将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命题。
注释:
①高小康.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北京:《人文杂志》,2006(2)
②钟敬文.民俗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北京:《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③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96页
④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491页
⑤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编:《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1页
⑥见《文化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一项措施》
林慧,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职称:副教授,最后学位:博士学位,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