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过程中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研究
2017-01-28李志勋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
李志勋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
大学生管理过程中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研究
李志勋
河南农业大学学生处
在社会经济与信息全球化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管理逐渐趋向复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上面提到的如此紧张的教育现状,许多高校的学生管理体体制都适时的做出了改革。高校大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成为高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这种适时的改革,不仅仅是提升了学校的管理质量,还为学校管理学生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学生也能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这样也尽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学生和学校方面管理的矛盾,有利于让学生和学校更加和谐的相处,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安全,有利于学校的更好发展。有了更好的管理办法,学校才有可能会走的更加长远,发展前景才会更好。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机制创新
引言
大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管理质量的好坏对大学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这种适时的改革,不仅仅是提升了学校的管理质量,还为学校管理学生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学生也能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这样也尽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学生和学校方面管理的矛盾,有利于让学生和学校更加和谐的相处,有利于学校的稳定安全,有利于学校的更好发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能力重视程度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管理迎来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化的需求。对此,高校应基于伦理性与法制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开展。学生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管理,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才会更满意,更乐意接受学校的管理。这样的学校也才会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学生才会真正的爱上学习,学习才会更好。
一、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社管理缺乏教师管理队伍
在大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的高低对大学生管理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作用。老师越是好,老师的教学方法越是好,那么他的领路作用也就发挥的最好,那么学生也就更加乐于学习,学生也才学的更好。近年来,随着全民教育的深化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呈现了规模化、大数量化、多元化发展趋势。许多高校在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尤其是许多发达城市,比如说北京,北京的985.211高校大约就有50多所,许多学校还是国家重点培养学校。除此之外,它还有许多普通本科高校,可以说北京每年的每年的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来自于学生。除了这些发达城市,还有许多边远的边疆城市也发展了许多高校,比如说新疆,那里的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也是国家的重点培养学校,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上升,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性,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整体数量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加之,原有教师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其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1]。
(二)大学生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并没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管理制度,依然在沿袭过去落后腐朽的旧制度,管理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也不讲究人性化,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怎样去做,却从来没有考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多根据自身管理经验进行模糊化管理,从而不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这样做造成的结果就是,过多的繁杂的不必要的事情占用了学生过多的精力,使得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学业,反而每天把精力集中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收到挫伤,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同时,部分学校虽制定的一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但其规章制度多从学校利益出发,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使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矛盾,使得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加剧,学生对学校的怨恨加深,学生更加讨厌学校,自然学生也更加不想学习,成绩更差。致使导大学生管理制度与规范缺乏实用性,制约了导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2]。
(三)大学生管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高校大学生管理是在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得以有效实施的。我们国家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所以特别制定出相关法规,以保证高校大学生必要的权益。因此,高校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根据国家法律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从而保证管理的实效性,完成管理任务与责任。要知道,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当今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与学校的双赢。好的管理方法,不仅仅是让学校更好,最重要的是会促进学校与学生的更加和谐的相处,只有当学生真正爱上学校的时候,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去服从学校的管理规定,自己愿意服从了,他们也就不会把学校的规定当做是一种条条框框,自然也不会再有那么多违规违纪现象。只有这样的校园环境建立了,学生们才会安心去学习,享受学习,学校也才实现了应该发挥的作用,这样的学校才能长远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高校并未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对学生进行合法管理与权益维护,从而导致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学校管理效率低下。
(四)大学生管理外部适应性相对较差
目前,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的促进,存在一定的缺陷,感知能力相对较差。许多学校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老师上课也不创新,只是一味地满堂灌。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厌恶学校,讨厌上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在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一种负担。这种教育方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的他们不能透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叛逆性,降低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误差,从而导致大学生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对学生发展以及教学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老师说话,学生再也不听了,学生开始逃课,厌学。学校的一切都不在对他们有诱惑力,外面才是广阔的天地。试问,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成绩呢,你拿什么去向他要求好成绩呢?
二、大学生管理过程中机制创新的分析
(一)建立大学生管理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内部管理的成效,对化解学生管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竞争机制,不仅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还有利于激发她们学习的动力。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内心中的竞争精神驱使他们拼尽全力,这样他们就在无意识当中开发了自己隐藏的实力。只有每个学生都倾尽全力去学习,这样的学校才可以说是教育成功的学校。衡量一个学校办的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它培养出了多少金牌状元,最重要的是它能开发学生的多少潜力,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创新大学生管理机制,进行竞争机制的引入时,应注重以下几项要求:首先,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竞争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全面性与可行性,用以促进竞争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以及合理的惩罚与批判举措,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竞争优化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避免过度竞争、负面竞争问题的产生。
(二)建立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
互动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通过互动机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学习经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学习的时候少走很多弯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理解知识的时候也会容易的多。除此之外,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老师自己满堂灌的学习氛围比起来也要更轻松,学生的心情感到轻松,愉快了,自然学习效率也就好了,学习成果也就事半功倍了,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不成功呢?从而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建立完整的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规章制度,如“学分制”、“课程选读制”、“导师制”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提升管理的实效性。其次,建立包括课堂互动、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多样性的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模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此外,革新大学生管理互动机制的管理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指导者”等具体体现。
(三)建立大学生法制管理机制
法制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有利于保证大学生管理秩序,提升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树立管理规定的威严。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使他们不敢去违反学校的规定与纪律。还可以让他们专心于学习一件事上,摆正学习态度。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那又怎么会安心学习,不脚踏实地的去学习的话,又怎么会学习成绩提高呢?学习,方法是很重要,但是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你从心里觉得自己应该学习,自己愿意学习,那么你才会真正去学习,如若不然,就算你坐在教室里,你也不可能是在学习。首先,树立自身法律管理意识,转变传统大学生管理观念,明确高校管理目标;其次,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管理规定与原则,借助法律法规约束自身管理行为与学生行为,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管理的自主性与全面性。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管理对高校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外部适应等问题,建立并促进互动机制、竞争机制、法治管理机制等机制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大学生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就告诉我们,现在中国的高校教学仍有许多欠缺的地方,我们对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未来的路,仍有很多问题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去解决。真心希望我们中国教育的未来可以得到改变,未来不会再有今天的困境。
[1]陈来荣,钱桦.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48-50.
[2]吴远征,倪杰,董玉婷.基于多维动态创新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2)∶20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