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天子岗孙吴、西晋墓墓主蠡测
2017-01-27张秋华
张秋华
(安吉县博物馆 浙江安吉 313300)
浙江安吉天子岗孙吴、西晋墓墓主蠡测
张秋华
(安吉县博物馆 浙江安吉 313300)
1993年浙江安吉县博物馆在天子岗发掘了一座西晋太康六年纪年墓(M2)和一座孙吴时期无纪年墓(M3)。根据两墓的形制规格、随葬器物分析,这是两座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天子岗一带是朱氏家族墓地,三国东吴至晋没有其他贵族葬在这里。据随葬器物特征判断,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推断,M2、M3的墓主应是朱氏家族的朱才与朱琬父子。
浙江安吉 太康六年 孙吴时期 朱氏家族 墓主
安吉县位于长江中下游浙江省西北部,东界浙江省德清县,南临浙江省余杭县与临安县,西接安徽省广德县,北面浙江省长兴县。天目山脉在其西、南及东面构成天然屏障,只有北面留一豁口,面向太湖平原,整个地形呈一簸箕形。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地形使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即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通途。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越楚争夺之要地,秦汉时期也是长江中下游之旺郡。安吉县内发现有大量的商周及两汉时期墓葬,遗存非常丰富。然三国以降,由于统治中心的转移以及交通的变化等原因,墓葬等历史遗存发现相对较少。至今在安吉发掘的三国西晋时期较大型的墓葬只有两处:一处是1958年发掘的安吉县三官乡的六朝初期墓[1];另一处是1993年发掘的高禹乡天子岗的孙吴西晋墓[2]。
1993年,安吉县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天子岗墓地,共清理墓葬三座,其中两座为纪年砖室墓,分别为东汉永和二年(137年)墓(M1)和西晋太康六年(285年)墓(M2)。M3为无纪年墓。M1早年被盗,仅存少量陶器和铁器。M2共出土器物22件,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M3被盗扰,器物位置错乱,在公安部门的努力下,被盗器物被悉数追回,随葬器物共计七十余件(套),以青瓷器为主,有少量的铜器、金器和铁器,多件器物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M2与M3两墓墓向一致,相距仅1.2米,应有密切关系。发掘简报认为两墓属于高等级贵族墓,但对墓主未作分析,故笔者不揣冒昧,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以及相关史料,对M2与M3墓主做一蠡测,祈请专家指正。
一、天子岗两墓(M2、M3)为高等级贵族墓
据《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发掘报告,M2为双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构成。墓门砖砌,高1.93、宽1.6米。前甬道长0.92、宽0.75、高1.02米,券顶。前室平面呈横向长方形,长1.26、宽2.52米,现存稍高的北壁及东西壁均从高1.58米处起劵,推测为穹庐顶,顶部坍塌,残高2.25米。墓室甬道劵顶,北口居前室中部,南口则偏后室西壁,长1.03、宽0.78、高0.88米。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长3.27、宽1.79米,墓壁残高1.15米,墓壁有“太康六年八月廿日作”反文砖[3]。
M3紧挨M2东壁,方向12°,形制与M2相似,惟后室东壁有一耳室。前甬道长1.2、宽1.04、残高1.2米,自高0.9米处起劵。前室平面近方形,长2.48、宽2.42米,墓壁残高2.12米,现存稍高的北、东、西三壁均从高1.65米处起劵。墓室甬道长1.04、宽1.06、残高0.8米。后室平面呈长方形,长4.38、宽2.46米。东壁筑有一深1.37、宽0.96、高1.2米的劵顶耳室[4]。
孙吴时期墓葬之形制等级较分明。从考古发掘来看,东吴与晋时期的墓葬,诸侯王、列侯之墓与贵族之墓有显著的区别。宗侯之墓,一般由墓道、甬道、耳室、前室、后室、回廊组成;贵族之墓,则无耳室与回廊。对此,王志高先生等在《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一文中已有深入的研究认为,安吉天子岗这种前后室结构的砖室墓应为东吴时期典型的高等级贵族墓葬。近年来类似墓葬多有发掘,如1984年发掘的安徽马鞍山朱然墓。朱然位至左大司马、右军师、当阳侯,其墓也为前后室结构,由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组成,总长8.70、宽3.54米[5]。1996年发掘的安徽马鞍山朱然家族墓,也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组成,总长10.9米[6]。M3形制略有不同,有耳室,但其耳室的空间狭小,只能称龛室,与孙吴宗室墓中空间高敞的耳室不能同日而语[7]。因此可以确定,安吉天子岗两座墓之墓主的身份为孙吴、西晋时期的高等级贵族。
二、M3的年代在240年左右
M2有“太康六年八月廿日作”反文砖。太康为西晋武帝年号,即285年,年代很明确。根据汉六朝时期的长幼尊卑位置,按照墓葬方向,多以尊者居右,即如果墓门向南,则居西者为尊,如果向北,则居东者为尊[8]。M3与M2方向皆12°,墓门朝东北方向,平行排列,M3在M2的东边,位于尊者位置,应该是M2的长辈,埋葬的时间应早于M2,即在太康六年以前。
《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发掘报告认为,M3“随葬器物的组合及造型与南京西岗西晋墓大致相同”,“推断M3的年代当在三国末西晋初,为266~280年间”。南京西岗西晋墓出土的青瓷羊形器与南京清凉山孙吴甘露元年五月纪年青瓷羊相一致,因此判断西岗墓葬的年代大约在265~280年间。然有专家认为同类器仅见于个别墓葬,“还难以总结其器形变化的规律,不能将它们外观上的大体相似简单地理解为同一时期的产品”[9]。故安吉天子岗M3的时间亦有待于商榷。
M3为前后双室墓,由甬道、前室、过道、后室构成,后室有一耳室,推测为穹庐顶,这种形制保留了东汉晚期的特点。根据黎毓馨先生的研究,此类墓属于四类C型Ⅱ式墓,应是东汉末至吴中期的形状,“其时代相当于孙吴占据江东的二世纪末至东吴中期的永安年间,……绝大多数是赤乌至永安年间的”[10],也延续至吴后期直至西晋。典型墓有南京幕府山M2、吴县狮子山M1、安吉三官乡六朝早期墓等。南京幕府山M2出有五凤元年(254年)砖地券[11]。据此,M3年代的上限当可推至吴中期,约240年左右。
另一方面,从M3出土的器物来看,青瓷双系罐与朱然墓出土的Ⅱ式青瓷双系罐无论形制、大小、釉色均一致,青瓷盘口壶以及青瓷碗也相一致。朱然墓中有两种属于不同产地的青瓷器,质地、釉色皆有差异。M3也存在同样情况:一种施釉薄,有釉处呈米黄色,无釉处显砖红色;另一种釉层较厚,呈暗绿色,无釉处呈暗红色(具体参见《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另有部分墓砖,上有一对朱雀,其展翅欲飞的姿态和造型与朱然墓中漆盘与铜镜中的朱雀非常相似,据此推断,M3的年代与朱然墓应该比较接近。M3出土的青瓷香熏与嵊县大塘岭M104:10相似,青瓷斗连盆与M104:14十分一致。嵊县大塘岭M104的上限在赤乌元年,即238年[12]。
根据以上墓葬的形制以及有关出土器物的综合分析,安吉天子岗M3的年代上限可以推至更早至孙吴中期,约240年左右。
三、天子岗墓地为朱氏家族墓地
查阅相关史料,三国东吴至晋时段,原故鄣县(包括今安吉县全部、长兴县西南、广德县等地区)没有贵族级别的人员葬在天子岗,但在安吉县范围内其他地方的贵族墓葬有以下几处。
1.朱治墓
清《安吉县志》:“吴,毗陵侯后封故鄣侯朱治墓在顺安乡姚坞”[13]。顺安乡姚坞即今三官乡,位于天子岗东南面,距天子岗约20里。
朱治(156—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14]。朱寓之孙,被尊为故鄣朱氏的始迁之祖,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江东最有实力的“顾、陆、朱、张”四大地方豪族中朱氏家族的代表性人物。东汉末年因征黄巾,破董卓,辅助孙坚、孙策、孙权有战功,被孙权上表封为九真太守,扶义将军毗陵侯,后因年老思恋故土,自请屯驻故鄣,镇抚山越,徙封为故鄣侯。“在故鄣岁余,还吴。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15]。
2.朱然墓
清同治《安吉县志》卷六《墓域》记:“当阳侯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墓在定福乡皇墓山。”[16]今三官乡(现已并入递铺镇)三官村有自然村名朱墓山,旧传朱然墓在此,故得名。
朱然(182—249年),三国东吴名将,是朱治其姐之子,少时尝与孙权共习读,两人关系甚密。朱然一生戎马倥偬,屡立战功。《三国志》载:“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17]朱然被先后封昭武将军西安乡侯、征北将军永安侯、当阳侯,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卒,终年六十八。
3.朱才墓
清同治《安吉县志》:“武骑校尉领兵朱才墓在铜山乡朱墓岭。”[18]朱墓岭是今安吉县递铺镇赤山村一个自然村,因有朱才墓在此的传说而命名。此地在天子岗东南方,距天子岗约40里。
朱才,朱治的长子,生卒年不详,但从朱然过继给朱治时已13岁而朱治仍未有子推算,朱才的出生时间至少比朱然晚13年。《三国志》载,朱治“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19],“才字君业,为人精敏,善骑射,权爱异之,常侍从游戏。”[20]
4.朱纪墓
清《湖州府志》引南宋谈钥嘉泰《吴兴志》:“扬州别驾、偏将军、校尉朱纪墓在县西八里。”清《安吉县志》载:“朱明府庙,《曹志》在州西南五里,祀吴扬州别驾偏将军朱公纪,其墓在焉”[21],载:“扬州别驾偏将军朱纪墓在顺安乡”[22]。顺安乡即今三官乡。同在《安吉县志》中,对朱纪墓葬的地点记载也不一样。
朱纪,生卒年不详,朱才之弟,朱治第二子。孙权以兄策女赐其为妻,历扬州别驾、偏将军,官至校尉。《三国志》载:“(朱)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纪弟纬、万岁,皆早夭。”[23]
5.朱琬墓
清同治《安吉县志》卷六《墓域》载:“镇西将军朱琬墓在顺安乡姚坞。”[24]
朱琬,生卒年不详,为朱才之子,《三国志》载:“才子琬,袭爵为将,至镇西将军。”[25]
6.朱绩墓
清《安吉县志》载:“骠骑将军朱绩墓在定福乡黄墓山。”[26]定福乡黄墓山即今丰食溪黄墓山,三官姚坞的南面,在天子岗东南方约30里处。
朱绩(?—270年),朱然之子,字公绪,三国东吴重要将领。《三国志》载:“绩字公绪,以父任为郎,后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绩领其兵”,“然卒,绩袭业”,“太平二年,拜骠骑将军”,“永安初,迁上大将军、都护督”,“元兴元年,就拜左大司马。初,然为治行丧竟。乞复本姓,权不许,绩以五凤中(254—255年)表还为施氏,建衡二年卒”[27]。
从以上史料可知,东吴西晋时期,葬在安吉县的贵族级别的人员皆是朱氏家族成员。朱然墓现已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乡境内被发现,于此可见,史料记载并非完全准确,或为避免坟墓被盗,或有他因,记载的地点往往与实际位置有出入。对于史料我们不可全信,但至少可以提取到这样的信息:安吉天子岗墓地是朱氏的家族墓地。除此之外,在相关时间段内并无其他贵族墓葬。
安吉县博物馆藏清光绪二十九年重修的《故鄣朱氏宗谱》记载,安吉朱氏世居沛国,“东汉延熹年,寓事桓帝,为尚书司隶校尉,绊党锢祸,子孙奔避丹阳,……此安吉朱氏之所由来也。”明万历甲申年重修谱序《朱氏家乘序》又载:“……始居故鄣,盖吴環桥左侧其故址也。”由此可知,安吉朱氏的始祖朱寓,在东汉延熹年间迁徙故鄣,居住地在吴環桥旁。吴環桥在今安吉县安城镇横塘村永胜河上,桥名为纪念朱琬所命[28]。
安吉为原故鄣县的一部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周王朝分封制行郡县制,会稽郡西部地区设鄣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和浙江省新安江以北地区。据有关专家研究,鄣郡郡治设在今安吉县古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置故鄣县,故鄣县属丹阳郡,县域大致包括今浙江省安吉全县、长兴县西南部、安徽省广德全县和郎溪县一部分。清同治《安吉县志》“建置”载:“汉更鄣郡为丹阳郡,置故鄣县”[29]。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故鄣县一分为三,析故鄣县之东境地置原乡县(长兴)、南境地置安吉县,安吉建县始于此[30]。
朱氏迁居故鄣县十余年后才置安吉县,朱氏后人为了表示对始迁祖的尊敬,历次修谱均沿袭故鄣之名。在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名刺与谒中,朱然称自己皆为“故鄣朱然”[31]。
《三国志》载:“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32]。可知,天子岗是朱治的封地,后朱才袭父爵,领父地,此更佐证了天子岗墓地为朱氏家族墓的可能。
四、天子岗两墓墓主分别为朱才、朱琬父子
《故鄣朱氏宗谱》记载了朱然、朱绩及他们的后代与朱氏家族的关系:“治姊子曰然,本姓施,初治因未有子,启孙策乞以为嗣,故顶朱姓,后治生才及纪。然子绩于五凤(254—255年)中表还为施氏,则其后必无更混为朱氏之理。特记此以便览。”[33]朱绩后还姓于施,朱然、朱绩就不再属于朱氏家族,故朱然、朱绩就无理由葬在朱氏家族墓地。朱然墓的发现,证实了这一记载。
1996年,安徽马鞍山三国朱然文物陈列馆扩建工程中,在马鞍山市雨山区朱然墓前部西南方34.20米的地方发现一砖室墓,墓葬总长10.59米,出土器物28件,有青瓷器、铁器以及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此墓墓主应为朱绩[34]。
据以上情况初步判断,天子岗墓的墓主应是朱治、朱才、朱纪、朱琬四人中的两人。M2年代为太康六年(285年)。朱治“黄武三年卒”[35],即224年,故M2的墓主不可能是朱治。朱才、朱纪虽生卒年不详,但通过史料可以进行分析。“绩字公绪,以父任为郎,后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绩领其兵。……(朱)然卒,绩袭业,拜平魏将军,乐乡督。”[36]可推断朱才早于朱然离世,也即早于249年。朱纪又早于朱才卒,故朱治、朱才、朱纪的年代均与M2不相符,惟有朱琬与M2年代相吻合。
据前分析,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而朱治卒于黄武三年,故墓主不可能是朱治,余下的就只有朱才和朱纪了。一般来说,朱琬和父亲葬在一起要比和叔父葬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再从墓葬的规格分析,M3随葬了大量的青瓷器,还有少量的金器、铜器和铁器,随葬品丰富,墓葬形制是当时较高规格的穹窿顶。朱纪官至校尉,而朱才嗣父爵,官职要远高于朱纪,与朱然的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比较,朱才的地位更加符合M3这样的埋葬级别。据此可以断定,安吉天子岗墓M2的墓主是朱琬,M3的墓主是朱才,这是一个埋葬朱才、朱琬父子的墓地。
朱氏家族是三国孙吴时期的地方豪族,朱然、朱绩墓已被相继发现,朱才、朱琬墓的确定有助于对朱氏家族成员的埋葬情况进行梳理,对研究朱氏家族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安吉三官乡的一座六朝初期墓》,《考古通讯》1958年第6期。
[2][3][4]安吉县博物馆、程亦胜:《浙江安吉天子岗汉晋墓》,《文物》1995年第6期。
[5][3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化局:《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6][34]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7年第6期。
[7]王志高、马涛、龚巨平:《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东南文化》2009年第3期。
[8][9]王志高、王俊:《马鞍山孙吴朱然家族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分析》,《东南文化》2008年第5期。
[10]黎毓馨:《论长江下游地区两汉吴西晋墓葬的分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长征出版社1997年。
[11]南京市博物馆:《南京郊县四座吴墓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8,文物出版社1983年。
[12]嵊县文管会:《浙江嵊县大塘岭东吴墓》,《考古》1991年第3期。
[13][16][18][22][24][26]清·张行孚、宝书丁编撰:《安吉县志》卷六《墓域》,清同治十三年刻本,第17页。
[14][15][17][19][20][23][25][32][35][36]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六《吴书十一》,中华书局1982年,第1303-1305页。
[21]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二四《舆地略陵墓·安吉县》,同治十三年爱山书院刻、光绪九年校补本,安吉县博物馆藏;清·张行孚、宝书丁编撰:《安吉县志》卷六《壇庙》,清同治十三年刻本,第15页。
[27]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六《吴书十一》,中华书局1982年,第1308-1309页。
[28]范一安:《谱谍一卷见证千年》,《安吉新闻》2013年7月19日。
[29]清·张行孚、宝书丁编撰:《安吉县志》卷一《建置》,清同治十三年刻本,第2页。
[30]晋·司马彪:《后汉书志》第二二《郡国》“丹阳郡·故鄣”刘昭注补,中华书局1965年,第3486页。
[33]清《故鄣朱氏宗谱》,清光绪二十九年丛桂堂木刻本,安吉县博物馆藏。
Identifying the Owners of the Sun Wu Tomb and the Western Jin Tomb at Tianzigang, Anji,Zhejiang Province
ZHANG Qiu-hua
(Anji Museum,Anji,Zhejiang,313300)
In 1993 Zhejiang Museum conducted excavations at Tianzigangon a tomb(M2)dating to the sixth year of the Taikang reign of the Western Jin and another(M3)dating to the Sun Wu Kingdom,which, however has no specific year documented.The forms and scales of the two tombs as well as their burial ob⁃jects suggest that they belonged to two aristocrats.The area around Tianzigang is where the Zhu family’s cemetery is located,and no available evidence shows it also houses tombs of other nobles from the Three Kingdom period through the Jin.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burial objects,it is believed that M3 was buried around 240 CE.Based on the related historical documents,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owners of M2 and M3 are Zhu Cai and Zhu Wan,father and son from the Zhu family.
An’ji of Zhejiang;the sixth year of the Taikang Reign;the Sun Wu period;the Zhu family; tomb owner
K878.8
A
(责任编辑:刘兴林;校对:王霞)
2016-02-26
张秋华(1968—),女,浙江安吉县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安吉乡土文化与历史、陶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