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文本写作之我见
2017-01-27李春社
李春社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史志办公室,河北 邯郸 056200)
概述文本写作之我见
李春社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史志办公室,河北 邯郸 056200)
概述是志书的“眼睛”,本质上是一种评述体的带有个人写作风格的“文本”。概述要有与地情本身气韵相符的“地情之气”。概述要总括地情,需要找到一方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之线“地情之线”。还要找到“地情之点”,通过“节点”才能写好“地情之线”。概述中的“评”一是在叙述“地情之线”中表达,用以彰显因果;二是在最后表达,用以总结得失,说明经验与教训。
志书;概述;文本写作
志书在篇目设计中,专门在卷首设概述,其功能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种意义上,概述代表着编纂者的主体意识和认识层次,是志书的“眼睛”。
在志书的“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七大体裁形式中,“述”主要是指概述,“无题序”虽然也算“述”,但因为篇幅所限,不足以将“述”的功能发挥出来。如果说地方志的篇章内容是依据资料进行编与纂,那么,概述就是一种“创作”,是写作者对地情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笔者从事方志事业近三十年,先后撰写了二十多篇概述。其中有多篇概述(总述),得到方志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下面,笔者结合写作概述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一、创作文本贯注“地情之气”
概述虽然是志书的一部分,与全书风格一致,但概述本质上是一种评述体的“文本”。评述,即是将评与述结合一起写,是评,又是述,是述,又是评,是自成体系独立成篇的“文本”。所以,要把概述看作独立于全志的文本来看待,这个文本吸收了全书的精华,是创作性的志语文本,但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本。
概述既作为独立文本,那么在语言风格上,就可以打上作者鲜明的烙印。志语那种规范的、客观的、“述而不作”隐藏写作者倾向的风格,在概述中不适用。概述可以贯穿作者的“气”。这个气,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气,而是带有与地情本身气韵相符合的气,笔者将其称之为“地情之气”。将地情研究透了,找到地情本身蕴含的具有人文特点的气,如山水地理蕴含的人文之气,历史事件包含的人文之气,历史人物带来的人文之气等。因为这个“地情之气”有与之相对应的地情在,所以,有气而不失为“志语”。气是风格,让语言流畅、通达;志语让语言真实、饱满,站得住脚。
笔者在写作新编《邯郸市志》总述时,开篇第一句话是“邯郸,一部传奇般的史诗”,为全篇定了基调和风格。然后,顺着这股文气,接着写地情之气:“这部史诗,书写在邯郸12071平方公里土地上。她西接山西晋中、长治两市,拥名山、揽高峰,得一脉太行之雄奇,集万缕清泉之灵气,漳河、滏阳河、洺河、渚河、输元河顺流而下,或交汇盘旋,或比肩穿越,滋润着邯郸大地963万生灵。她北接河北邢台,南通河南安阳,东连山东聊城,平原广阔,沃野千里,有农耕、商贸之便利……”①邯郸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邯郸市志·第一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1.
在写《峰峰矿区志(1991—2006)》概述时,笔者也在开篇贯注了评述体的地情之气:“峰峰是一个神奇而古老的地方。其神奇在山,西靠太行,鼓山坐拥其怀抱,峰峰人得太行山势之雄气;其神奇在水,滏阳河发源于其间,源泉沸涌,曲折东流,峰峰人得滏水秀丽之智慧;其神奇在地利,东临华北平原,山路水道通于天下,峰峰人得山水无阻之便利……”②邯郸市峰峰矿区编纂委员会.邯郸市峰峰矿区志(1991—2006)[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1.
虽然是总括地情,但因为作为评述体的“地情之气”贯穿了整个叙述过程,评而不显自夸,述而无罗列之嫌。
二、穿越历史贯穿“地情之线”
概述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总括地情。这个功能常常让许多撰写者迷失方向,面对一方纷繁的地情,总觉得这个应该写,那个不能丢,结果理不清头绪,导致文本中出现地情罗列、层次混乱。
其实地情是有内在之“线”的,关键是如何发现、找到这个“线”。这就需要写作者研究地情,从中发现。如果一方地情,已有许多地方研究者从事这方面工作,那就可以借助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以笔者个人的经验,作为总括一方地情的地方志概述,在某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但在整个地情大框架内,没有可以借助的现成成果。因为地方从事文史研究的人,多是凭兴趣爱好,偏重于某一方面,如对历史人物、宗教寺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兴趣,而对政治、经济、近现代的地情研究等往往不及。因此,撰写概述,还得写作者下功夫去深入研究地情,将资料烂熟于心,才能发现“地情之线”。
所谓“地情之线”,就是一方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之线。即便是地理,也有发展、变化之线,如一条河流的变迁,就是一条线,一座山的变化也是一条线,通过这些线,可以将地理总情串联起来,构成一方地理变化的概述。经济有经济的发展、变化之线,如主导产业就是一条线,一地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条线,通过这些线,可以将经济总情串联起来构成一方的概述。政治、文化亦然,都可以找到一条线。总之,只有找到线,才能串起来各部分的联系,从而将凌乱的地情有条不紊地叙述出来。
笔者在撰写《峰峰矿区志(1991—2006)》概述时,写经济,以“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之线:“实力峰峰得益于16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峰峰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帆风顺,大体上经历了‘挖资源、卖资源—由地下向地上转移—实现循环经济’三个时期。”然后,围绕这条线,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写“1991年至1996年,是‘挖资源、卖资源时期’。”第二阶段写“ 1997年至2002年,是矿区经济‘由地下向地上转移’的时期。”第三阶段写“2003年至2006年,是实现‘循环经济’时期。”通过三个时期,将16年的经济有背景有决策、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果、有数字写了出来,可谓“眉清目秀”,读来饶有兴味,不觉枯燥。③邯郸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邯郸市志·第一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5:1.
在撰写新编《邯郸市志》总述时,面对三千年的时空,如何将城市发展写出来,的确很伤脑筋,通过对地情研究,最终找到一条“古都之轮回交替”之线,即:“邯郸,作为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最初从赵都邯郸向南转移到邺城,再从邺城向东北转移到大名古城、广府古城,再从大名古城与广府古城回到出发的圆点邯郸,形成了一个传奇般的轮回。”①邯郸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邯郸市志·第一卷[M].方志出版社,2015:2.围绕这个轮回,次第写出各个都城,邯郸城市发展脉络理清了,各个阶段城市发展的背景、规模、影响一一呈现于人们面前。
三、吃透事件找到“地情节点”
历史的发展、变化,总有某一个看似偶然实属必然的事件所触发,宏观历史是这样,一地的历史也是这样。这个突发事件,笔者称之为“节点”。因为在一个地方,触发的事件在当时影响不一定很大,或人们关注度不一定很高,称之为事件有些夸张,作为“节点”比较恰当。
这个“节点”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以是领导班子的决策,还可能是某项政策的影响。总之,节点是支撑“线”的支柱,找到“地情之线”还不够,找到“地情之点”才能把线写好。
笔者在写《峰峰矿区志(1997—2006)》概述时,关于经济部分的内容,面对浩繁的资料,如何找全矿区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节点,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经过研读资料,终于发现了一个重要节点:1996年10月,峰峰矿区界城镇一个小煤矿发生老窑透水事故,造成相邻的峰峰矿务局国营大矿孙庄矿被水所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门作出报道,在全国影响很大。为此,峰峰矿区作出关闭全矿区小煤矿的决定,从此峰峰矿区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陷入低潮。此后,峰峰矿区的经济支柱由“地下(煤矿)向地上”转移②邯郸市峰峰矿区编纂委员会.邯郸市峰峰矿区志(1991—2006)[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3.。这个节点很重要,抓住这个节点,为全矿区经济产业调整的这条主线找到了支撑点,写起来驾轻就熟。
2016年9月邯郸县撤销后,笔者为最后一部《邯郸县志》撰写概述,为了在短短的文字中追述邯郸县近现代历史,以“节点”作为支撑:“历史发展总有一个变化的节点。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是邯郸县走向现代化的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邯郸县走向和平发展的节点;1978年是邯郸县走向改革开放的节点;2003年,是邯郸县走向跨跃式发展的节点。”由节点而引出概述的主题:“本志作为《邯郸县志》从明代以来有籍可查的第10次修志,着重记述2003至2016年邯郸县跨跃式发展的历史,也是邯郸县撤销之前最后一段可以骄傲于后人的13年历史”。③邯郸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邯郸县志(2003—2016)[M].北京:线装书局,2016:1-2.
四、彰显兴衰表达“地情因果”
概述是评述体,必须“述中有评”。所谓评,就是评述之语,即通过兴衰之线的铺陈,彰显因果,总结得失,将经验与教训告诉后人。
概述中的评语出现的地方有二:一是在叙述“地情之线”中表达,用以彰显因果;二是在最后表达,用以总结得失,说明经验与教训。
在叙述“地情之线”中表达的评语,必须是“点睛”之笔,是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表达“不得不说的话”,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效果。
笔者在《邯郸县志(2003—2016)》概述中,在写“经济从工农业为主导产业,到工商业为主导产业,再到商贸业为主导产业”这条“地情之线“时,最后加了一段评语:“以商贸业为主导,正是城市化经济的特征,邯郸县迈着大步,向城市化奔跑,最终将邯郸县融入邯郸市大城区。”点明邯郸县撤销,也是邯郸县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写邯郸县干部群众为城区发展进行大拆迁时,最后加了一段评语:“在邯郸东区的快速发展中,无论是决策者、领导者等主动推动者,还是许许多多割舍不断乡愁的原住民、被动搬迁者,他们都是在一种创业的氛围中,在充满激情的情境中,一笔一画地绘制着城市化蓝图,他们都应该被邯郸县这最后一段历史所铭记。”④邯郸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邯郸县志(2003—2016)[M].北京:线装书局,2016:2-3.由此深化了概述的主题。
总结得失的评语,要中肯,要善意。特别是教训,语气上要平和,语言上要敦厚,不能尖刻,让人读了服气。
笔者在写《峰峰矿区志(1991—2006)》概述中,在最后是这样写评语的:“回首16年来的历程,峰峰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面临着诸多机遇。挑战之一,环境压力不断增加……;挑战之二,经济转型任重道远……;挑战之三,改善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挑战之四,维护稳定的形势不容乐观……;挑战之五,部分干部观念作风与改革开放的形势不适应……。”①邯郸市峰峰矿区志(1991—2006)[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第7页.然后再写机遇,将教训以“挑战”代替,将对未来的展望以“机遇”代替,构成文本的“善意”表达。
概述是一种有个人风格的“文本”,以上是笔者实践的思考,希望此文能对其他概述写作者有所帮助,写出更多更好的带有个人风格的概述来。
K29
B
1003-434X(2017)06-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