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家孙铭勋

2017-01-27台桂莲

乡村地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劳工陶行知劳动

文/台桂莲

我招待燕子,也招待喜鹊。

我欢迎黄莺,也欢迎白鹤。

乌鸦来开会,斑鸠来唱歌。

只有那爱啄小鸟的鹞鹰,我不准它从我这里飞过。

知了来拉胡琴,牵牛来吹口笛。

蝴蝶来跳舞,蟋蟀来摇铃。

萤虫来散步,蜜蜂来旅行。

只有那害人的蚊子和苍蝇,我不准他在这里停一停。

上面这首诗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弟子,中国早期幼儿教育家,平坝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孙铭勋的童话诗《老树的故事》中的两段。整首诗扬溢着童趣,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心理和习惯的深刻理解和对儿童满腔热情的挈爱。

孙铭勋于1904年2月生在平坝县白云镇槎头村。l927年来到上海,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救国”主张的影响,同年底由上海到南京,报考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立志献身劳动大众的教育。

1934年,孙铭勋回到上海,总结从事农村幼儿教育的经验,著书立说。同时,创办了劳动工人子女的幼稚园——上海劳工幼儿团。他在《劳工幼儿团宣言》中写道:“劳工幼儿团要在真正的劳动工人居住的区域之内,把劳动工人的幼儿集合起来,在一块儿过生活,在一块儿受教育……而且,不论是在形式上或实质上都要革除传统贵族的幼稚园与传统慈善的托儿所的流弊……使全中国每一个劳动工人的幼儿都得到享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小孩子有伟大的创造力,而孕育于劳动工人怀抱中的小孩,其创造力之伟大当更惊人……我们要用科学的集体的力量来使每个劳工幼儿都有创造的机会与能力。”在从事幼儿教育期间,孙铭勋主张幼儿教师要以“慈母的心肠,尽奶妈的责任,随时随地都用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儿童”,主张幼儿教师要具备下述条件:l.要有慈母的爱(不是溺爱);2.要有小孩子的天真;3.要有医生的本领;4.要有艺术家的修养;5.要有科学家的头脑;6.要有做杂役的职务。教师要抱着为儿童牺牲的精神,才能得到儿童心悦诚服的敬仰。孙铭勋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这个主张,亲自抱孩子、逗孩子,编选儿童故事,让小孩听得懂、听得有味,从而给孩子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在他从教过的幼儿园、小学,孩子们称他“孙妈妈”。

1935年9月,他到广西南宁教育研究院的幼儿师范班任班主任。并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孙铭勋接受组织的指示向内地转移,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任生活教育社编辑和育才学校教师。1939年孙铭勋带领学生到农村、矿山作社会调查,了解农民和矿工的悲惨处境。1944年春,孙铭勋同其妻邹慧珍(中共党员)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平坝开展工作。他以探亲交友的方式,联络一批进步青年,建立朝气青年社,主办《明明壁报》,出版《朝气青年》半月刊,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同年12月经知名人士推荐,孙铭勋被聘为县立平坝初级中学校长,他以校长的身份聘请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并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孙铭勋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他在进步人士的掩护下离开平坝回到重庆,继续从事编辑和教育工作。

重庆解放后,孙铭勋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兼任育才学校校长等职。1954年孙铭勋调到西南师范学校任副教授,开设《儿童文学》课,当时此门课程全国只有华东师范学院开设,西南师范学院没有教材,参考资料缺乏,孙铭勋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儿童群体观察研究,自编讲义,其讲课精炼生动,常吸引其他系尤其是中文系学生(当时未并为一系)前来上大课,他还主持成立了《儿童文学》研究组。孙铭勋的教学工作不仅在校内,在国内一些大学也引起重视。

1957年夏,在“反右”斗争中孙铭勋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身心遭到严重摧残,1960年1月死于疾病,享年57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的错误,l979年1月西南师范学院党委为他纠正错划右派的问题,l981年5月恢复了他的党籍。

孙铭勋留下的专著有《幼儿教育》、《乡村幼稚教育经验谈》、《劳工幼儿团》等。孙铭勋的著述发扬了陶行知先生人民教育的思想,充满了对劳动群众教育的关注。

研究孙铭勋的人曾这样评价他:“孙铭勋1935年在行知幼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在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劳工幼儿园。他喊出了‘全中国每一个劳动工人的幼儿都应该得到享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的呼声,他对运用和发展行知幼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在中国的近代教育史上,在中国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占有应有的位置。”

猜你喜欢

劳工陶行知劳动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陶行知教育名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