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校文明宿舍 提升校园文化育人软实力
2017-01-27郭勇
郭勇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创建高校文明宿舍 提升校园文化育人软实力
郭勇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宿舍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宿舍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不断提升高校文化育人软实力。
大学生;宿舍文化;文化建设;软实力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这一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开展文明宿舍建设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实践育人”教育成果,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完善宿舍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着力建设“卫生环境整洁、文化氛围浓郁、服务体系健全、管理职责明晰”的新型大学生宿舍,将大学生宿舍建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第二课堂,直接体现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管理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大学宿舍文化的特征
1.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它具有无形的向心力和感染力。大学时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黄金阶段,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每天在宿舍的时间至少有13小时,占据大学时代的近一半时间,是推动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养成的绝佳时期。
2.以群体文化为主,发展宿舍文化
大学宿舍是学生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宿舍里经常结成某种“小群体”,一般是由地缘、兴趣、情感乃至成长经历等因素主导形成的学生群体,如地缘因素的“同乡群”、情感因素的“闺蜜群”、兴趣因素的“兴趣小组”等。“小群体”内部成员地位平等、志趣相投,群体文化对成员内部影响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宿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以新媒体为平台,形成传播宿舍文化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宿舍文化已经成为网络和大众传媒等新媒体的风向标。大学生在宿舍里关注和交流的话题,大到全球、全国政治经济,小到明星绯闻、家常琐事,无处不映射着信息传播报道的影子。大学生们足不出舍便可晓知天下事,大量媒体信息深刻充盈和影响着宿舍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大学宿舍文化发展的因素
1.校园文化对宿舍文化的影响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主导宿舍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在校园文化的吸收、内化、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校园文化在宿舍这一空间的具体体现。从根本上讲,高校整体校园文化氛围决定了宿舍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从客观上讲,宿舍文化是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综合目标展开的。
2.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文化的影响
宿舍成员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宿舍文化的和谐发展。随着高校扩招,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日趋显现。为了学生在校均衡发展,高校应避免宿舍等级化,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同住一宿舍。据调查,现今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0%。贫困生和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在思想认识、处事方式等方面往往存在一些差异,使得他们在宿舍费用、宿舍活动等方面意见不统一。如引导不好,可产生嫉妒、攀比、猜疑等矛盾,制约着宿舍文化的建设,难以达到建设和谐宿舍的目的。
3.网络信息化对宿舍文化的影响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对独立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思想交流和信息方面享有较大的自由度,面对多媒体下的不良信息和西方腐化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极易跌入认识误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更多学生热衷网聊、网络游戏,更甚者浏览不健康、不利于青年学生思想成长的污秽信息和接收不法分子散发的扭曲事实的煽动性信息。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宿舍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混杂,而大多数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自制自控能力不强,不利于健康的宿舍文化形成。
4.公寓基础设施对宿舍文化的影响
宿舍区硬件设施不完备,一般不建设公共文化活动区域,缺乏一定文化活动空间和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宿舍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路径
宿舍文化建设之于学生培养是“养成”取代“灌输”的过程,其路径大致有三:一是怡情雅志、滋养身心,最大化地实现学生个体爱好特长的释放与满足;二是化育人格、寓教于行,帮助学生在人际关系的调适与磨合中修身自律、诚信友善;三是弘扬正气、凝聚认同,越来越多的“学霸”宿舍、公益宿舍的出现,诠释了宿舍文化对宿舍成员集体和个体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宿舍文化的培育和传承犹如家风对一个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1.强化特色宿舍品牌,陶铸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要重视宿舍文化对育人的正向作用
发掘高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高品位宿舍文化,感染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养成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帮助学生修身养性,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焕发青年精神,形成“吾校学生之气质”。
(2)形成特色宿舍评比制度,激励学生见贤思齐
高校在宿舍建设传统延绵的过程中,应根据宿舍成员在学业成绩、创新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制定《特色宿舍申报和评选办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创建和谐向上的良好宿舍氛围。将工作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出众,善于合作和分享、乐于服务集体和社会的获奖学生优秀事迹在校内张榜展示,用榜样的力量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学生茁壮成长、继往开来。如,以“爱心志愿型”、“互助共进型”、“团结友爱型”等为特色的宿舍类型。
(3)建设宿舍文化长廊,营造立体化育人氛围
高校要树立正面宣传阵地意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不断拓宽德育工作的途径和空间。在宿舍长廊设置时事政治、专业经典知识、趣味常识等文化专栏展板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进一步帮助青年学子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提升宿舍文明宜居指数,构筑人性化的生活家园
(1)高校应为特护学生特殊关怀
设立专属宿舍,帮助学生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让学生从细微处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比如,在宿舍内设置独立卫生间,配备轮椅、拐杖、坐便椅以及陪护用床、有线电视等设施,并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特殊学生坐轮椅出行等。
(2)立足需求,改善生活设施
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开放与互动式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更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氛围。配备生活自助服务设施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与体贴。
(3)情感育人,爱心传递,塑文明品格
高校毕业季,号召毕业生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捐赠给所在宿舍楼,供新生入学挑选和继续使用。学生们这种义举传递着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带动和影响一代又一代学子们文明尚礼的品味修养、风清气正的人际氛围和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3.创新宿管机制,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1)坚持刚柔相济,促进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
高校应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明确宿管职权,规范行为,使工作推进有章法,发挥作用有依据,提高水平有目标。要强化对安全管理的刚性规定,执法不严,宿舍管理就缺少了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利于管理的规范化;但也不能只刚不柔,让学生在压抑中被动地接受管理;必须关注学生情感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建立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双动力柔性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追求更高层次、更富有意义的精神境界,使学生从内心自觉地产生一种说服力,从而提高宿舍管理的有效性。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和成长中的过失和错误,少些批评、指责和惩罚,多些理解、宽容和帮扶,以真诚对待学生、以真心服务学生、以真情感化学生。鼓励学生每年参与评选“我最喜爱的宿舍管理员”,高校应对这些学生满意度高的职工给予奖励,既可形成人性化管理的激励机制,也可提高学生对宿舍管理服务的满意度。
(2)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推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机制
高校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打破以 “制度和管理者”为中心的传统宿舍管理模式,强调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高校应不断探索学生参与治校的方式,建立学生主体性的宿舍工作模式,定期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满足学生的住宿需求。学校还要进一步强化宿舍管理部门与党团组织、保卫部门、网络中心、学生组织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整体统筹、内部整合、横向协作的宿舍管理与学生服务联动机制,制定完善的工作预案,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集聚起全校的工作合力,共同参与宿舍文化建设。
(3)深化管理改革,构筑宿舍信息化平台
当前,我们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促进、新型主流媒体加速生成的新时代。高校应更加注重网络资源对宿舍文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高度重视宿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开通宿舍管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通过推送文字和图片消息等方式,构建起集查询、反馈和服务的宿舍管理公共智能新平台,推进学生住宿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迈进,扩大宿舍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服务面。
宿舍是大学生的 “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们人生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争创整洁、温馨、文明的宿舍,不仅展示着大学生们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更体现着同学们的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他应与高校办学道路、治校理念、学术科研操守融为一体,以正确鲜明的导向感召和鼓舞学生,以启迪感染的氛围激励和鞭策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和引导学生,以独特优质的服务规范和影响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功能,成为高校全面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郭江峰,杨勇,孙晶晶.互联网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3).
[2]蔡婷.浅析如何构建大学生宿舍文化软环境[J].管理智库,2016(6).
[3]夏宝龙.夏宝龙出席浙江大学生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启动仪式[EB/OL].(2012-09-26).http://politics.people. com.cn/BIG5/n/2012/0926/c70731-19116931.html.
[4]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学校文明寝室建设的通知[EB/OL].(2014-07-09).http://yjsb.zjnu.edu.cn:8080/2014/0709/c4800a74718/page.htm.
[5]龚克.小宿舍里做出大文章[EB/OL].(2016-04-14). http://news.gmw.cn/2016-04/14/content_19695720.htm.
[6]张东彦.浅谈大学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网友世界,2013(6).
[7]汤国水,于英.高校优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J].消费导刊,2009(5).
(责任编辑:王丽琛)
Building Better University Dormitory Culture and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Campus Education
GUO Yo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University dormitory is the main plac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live and study in.Dormitory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culture,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In-depth development of dormitory culture can benefit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onstruction,the dormitory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ystem,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and the soft power of univers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dormitory culture;cultural construction;soft power
G637
郭勇(1982—),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