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去的故乡还是乌托邦?
——对农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2017-01-27文丨风泠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

文丨风泠

回不去的故乡还是乌托邦?
——对农村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丨风泠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最近,北京一位高考状元的耿直之语让“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事实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这番讨论,让我想起这几年的春节期间,一些高学历的完成蜕变的“寒门贵子”在公众平台书写的故乡随笔。这些随笔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对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生活环境的不适及感叹;第二,对农村人的日常生活娱乐的现实“乡村化”与记忆中不同而感叹;第三,对农村发展的尝试与对农村建设的艰难的感叹。无论内容如何,我看此类文章时印象最深的是“回不去的故乡”。

农村,在诸多从农门跳出的学子贵子眼中已经成为回不去的故乡了。大体原因有二:一、农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差异让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学子、贵子们难以再长期忍受农村的生活环境。这也许可以调侃地说成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类差异的形成实际上是因为农村与城市客观存在的巨大的资源差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上的。二、嵌入在农村与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规则的差异让“寒门贵子”们难以再嵌入农村社会中。“寒门贵子”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的交往都已经融入城市生活中,他们接受并履行着城市生活的社会关系交往规则。城市的社会规则是现代化的、个体化的、有机的,而农村的社会规则是传统的、家庭化的、机械的。两者相互排斥。所以,很多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青年与中年们都在感叹,农村是回不去的故乡。当然,这里面不能忽视的另一层现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农村衰败。毕竟,农村人都到城市打工了。

然而,在我国的江南水乡,潺潺流水环绕着农村社会的乌托邦,它们被称为中国的新农村。这些村庄我们并不陌生,小学、中学课本上都有它们的身影,最有名的就是“华西村”。每每从新闻报道上看到这些村庄时,我脑中都会浮现出同学和我说起的一个令人“心酸”的玩笑,这种“心酸”来自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两极差异。她的大学室友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是农村的。后来才知道这个室友家里住别墅,出门开小车,正是来自“华西村”。她说家里条件不好也是真的,不过这是相对村里其他家庭来说的。然而,谁能够说家家户户住别墅,出门开小车的农村是回不去的故乡?这种花园式的农村不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想模式,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乌托邦啊:有田,有钱,有闲。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像华西村这样的超级村庄并不是中国农村的群像,而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回不去的故乡”才能代表中国农村的基本群像。因为,华西村太少,而故乡太多。

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农村其实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概念。在现代化或者“发展”的概念中,农村其实最终会走向消亡。法国社会学家有一本经典著作叫《农民的终结》,既然农民都会终结,那么农村如何不会消亡呢?

然而,在这本书出版后的几十年里,农民不曾终结,农村也依旧存在。与其说农民终结,不如说农民的生活方式终结。如今的农村发展,不论是国家政策上的含义,还是学者的概念中,农村发展的一个指向就是“城市”的模式。因为,在现代概念中发展的最终目标的理想类型也是“城市”模式。所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是其治理绩效的有效体现。

说到这里,还是需要一个转折。虽然有政府积极推动农村发展,推动城镇化建设;但是,农村建设与发展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

第一,农村生计缺乏。中国已经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社会许久,农业生产可以维持农村居民温饱,但是难以让农村居民致富。农民通过生活经验体会了这句话,学者通过理论推断出了这句话,这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在社会急速转型与发展的今天,农村生计缺乏是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致富的概念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先富带后富”“小康生活”的各种自上而下的宣传深入人心,致富的现实需求通过各种生活资料的商品化不断推动着人的致富心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在国家因为城市工业发展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下,户籍管控逐渐放松了。缺乏生计的农村居民渴望致富,渴望迈向小康生活,因而纷纷进入城市工作,由此诞生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农民工。

农村生计的缺乏,并不是农村的生产活动不能养育农民,而是农村的生产活动不能满足不断“进步”的生活标准。因此,农村居民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

第二,农村发展主体的缺位。农民工为中国工业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但是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却发生了质的改变。每年一度的《中国农民工监测报告》告诉我们,农民工并不是农村被解放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是年轻力壮的盛年劳动力,怎么会是“剩余”,农村留下的劳动力才是“剩余”,因为他们被称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也是我们常说的三留守群体。这类常住农村的群体被学术界称为“在地主体”。这些主体是目前农村发展的主要群体、主要参与力量。他们为农村发展做出的贡献体现在不断提升的农业女性化趋势,不断提升的农业老龄化趋势,事实存在的儿童劳动现象上面。

农村发展主体的缺位,不仅体现在农村建设的主体参与不足上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的留守群体的困境。农村老人的养老、农村妇女的劳动、儿童的失学与安全问题,都是目前存在却没有能够解决的“大”问题。这些问题有如烫手山芋,让各地政府掩耳盗铃,不愿正视。不是他们不想解决,而是因为目前条件下难以完全解决。最终,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落在农村家庭自己身上。因为农村的未来,谁也看不见。

田园式愿景与农村消亡论

目前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与思考,学术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种观点认为农村必将消失,一种认为农村未必会消失,还是有诸多可能的发展道路的,得不断挖掘华西村等“田园式愿景”的存在和推广可能。认为农村必将消亡的流派积极鼓动政府规划农村资源以补充城市建设;抱有“田园式愿景”的流派积极动员政府、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农村社会的重建。

现在的农村建设有很多成功案例,尤以珠三角、长三角为多。这里面有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资源界限。纵观苏杭地区、东莞地区的农村建设,成功的客观基础不外乎有二:第一,农村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经济能人。这个经济能人通俗点说,就是村子里有“有钱人”。第二,农村具有一定的社会联结基础。比如家族、风俗习惯等,让“有钱人”和“村民”有故土难离、回乡定居、改造乡村的愿望与需求。而第一点更为重要。因此,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发展的问题一致,即资源问题。

农村建设的再思考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农村建设其实是一个治理的问题。那么,农村社会的治理目标是什么呢?

社会学中,关于社会治理这一基本问题讨论的核心是“如何解决与民生福祉相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通俗地讲就是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公共资源由谁来提供,以及如何提供。

放到农村社会衰败的今天,农村社会治理的目标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仅仅是为农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而且是如何让衰败和涣散的农村重新焕发生机,这包括农村群体的回流,而不是三留守群体的驻守基地;足够的农村生活的基本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等公共产品供给,让农村居民可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即重建农村社会秩序,农村社会可以支持农村居民的在地家庭再生产。

对于当今农村社会治理的问题,得弄清楚,要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供给,做到什么样的公共服务,让生存变成生活。因此,农村社会治理的目标在笔者看来,任务艰巨且影响深远。

其次,现有的农村社会治理路径和范式是怎么回答农村资源的供给问题的?

现有的农村社会治理路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模式,主要通过发挥政府的力量,直接由政府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资源提供者。政府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唯一或主要治理主体。二是“社会主导”模式,主要通过发挥社会力量,在政府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农村社会既有的宗族或外部社会组织的介入,让社会力量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资源提供者。三是“多元治理”模式,主要是政府搭台,社会唱戏。政府通过政策倾斜,积极号召社会力量在其规划下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资源和力量。

笔者认为现有的农村社会治理范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从农村社会内部进行“国家—社会”关系的探讨,农村内部力量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力量;二是从农村社会外部进行“社会—社会”关系的探讨,农村外部力量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总结出村庄类型与农村社会治理路径的匹配模式,即还没有能够归纳出如何通过村庄发展状况水平的差异匹配治理路径,选择资源提供的方式。

再次,从历史和社会变迁的脉络中看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衰败。

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有一个理论是人文生态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继替”。该理论认为城市发展类似生物界的继替规则,从无到有,通过竞争继替形成现在的城市空间分布形态。这是一个既定的社会规律。在这个概念下,如果将农村看作一个必然衰亡的过程,那么农村社会和其秩序的重建是继替中另一轮生态循环的建立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农村社会的历史兴亡交替,比截面地看待农村社会治理更能发现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基因,也更能应对农村发展的挑战。

最后,农村社会治理的方向可以何为?

费孝通等中国早期社会学家在探索中国社会学发展道路时就提出在中国社会结构下探讨中国的发展问题,并形成了一大批的中国社会历史调查成果,在今天看来仍然有许多建议具有启发性意义。笔者认为从中国历史社会的变迁脉络中,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农村社会关系变迁的基础下,去讨论农村社会发展,可能会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发现和思考。比如,宗族的力量如何嵌入农村社会治理的脉络中?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之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到底是何种位置和现状?

笔者也是农村出身,对农村社会有着极大的感情,因为那里的风土和人情造就了我。对于农村的未来,笔者认为不太乐观,但仍然期待。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