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

2017-01-27文丨梁君雅礼中学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泥人张庖丁解牛口技

文丨梁君 雅礼中学

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

文丨梁君 雅礼中学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

庄子的《庖丁解牛》选入高中课本,其在描写“庖丁解牛”这个场面时,运用了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作者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的动作描写,已初现庖丁解牛技艺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写庖丁解牛时发出的声音,连用了两个拟声词:“砉”和“ ”,并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即《桑林》之舞和《经首》之会,形象地表现了庖丁解牛出神入化的技艺。

初中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比如《口技》。林嗣环在《口技》一文中描写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时,既有正面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生动逼真的描摹,又从宾客听口技表演时的动作和反应,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作者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又如《泥人张》。冯骥才正面描写泥人张捏“海张五”时,“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然后待泥人张“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时,“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全面刻画了泥人张出神入化的高超手艺。

仔细阅读下面这两个语段,简要分析作者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甲】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四处已围得风雨不透,大家都觉出老头子确是有威。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场外叫了好。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又是一片彩声。王三胜流了汗,不再去拾枪,努着眼,木在那里。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大衫搭在臂上,他过来拍了王三胜一下:“还得练哪,伙计!”

——节选自老舍《断魂枪》

【乙】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数十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节选自刘鹗《老残游记》

分析甲段文章,我们发现作者先用一个比喻,将“老头子”的黑眼珠比喻成“两个香火头”,既让“王三胜”觉得不舒服,也让大家“觉出老头子确实有威”。然后作者描写了“老头子”和“王三胜”两个回合的过招,第一回合的结局是“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场外叫了好”;第二回合的结局是“拍,枪又落在地上”,“场外又是一片彩声”。作者通过出神入化的语言表达,生动地表现了“老头子”敏捷的身手和高超的武艺。

在乙段文章中,作者同样运用了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在描写王小玉的歌唱技巧时,正面写王小玉的表演,侧面写观众的感受。正面写王小玉表演时,从声音的高低起伏、起合转承,回环转折,形象地表达了表演者高超的演唱技艺。侧面写观众感受时,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难以名状的无形音乐形象转化为具体的有形实体形象来表现,这两段文字通过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既从正面突出了王小玉精湛的技艺,亦通过对观众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其演唱技艺的绝妙。

结合初高中课文《庖丁解牛》《口技》《泥人张》,以及小说《断魂枪》和《老残游记》的两个选段,我们来简要分析技艺描写。

首先,明确什么是技艺描写。技艺描写,指的是对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展开的描摹。大千世界,技艺无所不在。好的技艺尤其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技艺,需要出神入化的描写方能流传百世,让人拍案叫奇。技艺描写,通常从正面和侧面来综合表现。正面描写,主要是写出技艺的表现内容,包括形态、声音、动作等。侧面描写,主要是技艺呈现后,观众和听众所做出的反应和应达到的效果。

再次,我们来看看技艺描写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1.技艺从来都是超出常人本身拥有的能力,技艺的描写因其有预设性和期待感,因此能大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出神入化的技艺描写,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度,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提升作品的文学价值。

最后,来探究下技艺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一、正面描写表演内容。

任何一种技艺的表演,都要以表述特定内容为核心;也一定是以表演的内容为主,表演所借助的道具为辅。因此在运用技艺描写的方法时,要从正面描写表演的内容。

如在《口技》中,作者正面描写了口技者为宾客表演的两个场景: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这两个场景包含的相关细节,小到“妇人惊觉”“其夫梦呓”“儿含乳啼声”,再到其夫的鼾声、老鼠爬过的声音、盆器倾侧的声音;大到巷子中的狗叫声“夫叱大儿声”,“起火”的呼声,继而大人的呼喊声,小孩的哭闹声,以及房屋的倒塌声,救火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声音等等,无不从正面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又如,在《老残游记》片段中,正面写王小玉表演时,起初声音不大,但有说不出的妙境,继而越长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尚能回环转折,且“节节高起”,然后从极高处“陡然一落”,却又“千回百折”,此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有如“百鸟乱鸣”,最后“霍然一声”,戛然而止。文中对表演者的表演过程从正面进行了全面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王小玉精彩绝伦的演唱技艺。

二、侧面描写观众感受。

表演的内容从正面呈现出来以后,效果如何?好在哪里?好到何种程度?这就需要从观众的反应中寻求答案。因此,从侧面描写观众的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在看完庖丁解牛后由衷感叹:“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在听完庖丁的回答后,梁惠王再次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梁惠王不仅惊讶于庖丁解牛的技艺,还从中悟出养生的道理。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又如在《泥人张》中,当泥人张把捏好的“海张五”“往桌上‘叭’地一戳”时,“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这些侧面描写,都很好地反映了泥人张的高超技艺。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机融合。

在不少作品中,作者在描写某人的高超技艺时,往往不将某人的技艺描写完以后才写观众的反应,而是常常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机融合起来,将技艺表演与观众反应紧密互动、相互穿插起来。

在《断魂枪》片段中,作者在描写了“老头子”的黑眼珠后,与“王三胜”过招前,就从侧面提道,“大家都觉出老头子确实有威”;在两人第一轮过招后,即“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后,作者随即写道,“场外叫了好”,说明观众认可了“老头子”的武艺;“老头子”在与“王三胜”第二轮更惊险的过招获胜后,“场外又是一片彩声”。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穿插融合、场内打斗和场外“叫好声”“喝彩声”的紧密互动,集中表现出了“老头子”的深厚武功。

又如在《老残游记》片段中,当王小玉还只唱到几句时,作者就从侧面描写道,观众(听众)的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像吃了人参果;当其唱到高音时,作者写道,观众(听众)“不禁暗暗叫绝”;当王小玉唱到极高到极低、极细,几近无声时,作者再次从侧面写道,“满园子的人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当这声音再次扬起、再次迸发,最后“人弦俱寂”时,作者又从侧面写道“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紧密结合的方式,极大地凸显了王小玉的高超演唱技巧。

四、技艺描写时的注意事项。

技艺描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运用“技艺描写”这种手法时,正面描写要详细,侧面描写要简略。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把“技艺”展示出来,就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简略的侧面描写,主要是表达“技艺”所要呈现的效果,其作用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不论是正面描写技艺还是侧面描写技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某种情感。两者之间要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泥人张庖丁解牛口技
擅长口技的猎人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90后口技传承人:用一张嘴还原《阿凡达》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庖丁解牛:牛和马的较量
用“庖丁解牛”之道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孩子不是“泥”,家长也不是“泥人张”
“泥人张”:官司与传奇
泥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