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在“V着”句式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2017-01-27王晓雁
王晓雁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辽宁 丹东118001)
韩国留学生在“V着”句式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
王晓雁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辽宁 丹东118001)
“V着”是汉语学习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韩国留学生由于受母语影响,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将韩国语与汉语变成对应关系,在“V着”句式的运用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遍性偏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韩国学生在学习“V着”句式时掌握得最好的当属带宾语的简式“V着”,而在“V1着V1着,V2”的运用时表现出不准确的特点。教师要安排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推陈出新,努力在语法点的展示方面有所突破。
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V着”句式
“V着”是汉语学习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对于动态助词“着”的研究,有很多学者认为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也有学者认为“着”也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外语学习并不是学习者消极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构造语言的过程。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得知学习者在“V着”句式习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曲折性的特点,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学生普遍对于“V着+宾”和“V1着V2”两种句式掌握得最牢。
一、“V着”句的一般用法与几种常用句式
“V着”句中助词“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如:
外面正下着大雨。
今天他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老朋友们相聚在一起,聊着年轻时的趣事。
汉语持续体“着”由于表示事件正处在连续不断的过程之中,因此不能与表示动作及其结果的词同现,也不能与瞬间动词搭配。如果不表示进行或持续的行为,或者不表示持续的行为和状态时,便不能用“着”。如:
说起来我已经毕业着十几年了。
这个结果证明着他的判断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着新的生活方式。
而那些本身已含有持续的意思的动词,也不能用“着”。如:
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李光工作着非常努力。
只因为一件小事,两个人吵架着很多次。
还有一些动作是在瞬间完成或者瞬间结束,即动作不可持续,动词后面就不能加动态助词“着”,如“发誓”、“来”、“去世”、“去”等。
汉语“V着”句根据句法特征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句式:
1.简式“V着”,如:
窗户关着。
教室的门开着。
2.存在式“处所+V着+NP”,如:
墙上挂着一张地图。
门前停着一辆车。
3.连动式“V1着V2”
连动句表示伴随状态,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进行时的状态或方式;或者是前一动作表示状态或方式,后一动作表示目的或原因,在前一动词之后加“着”,如:
她微笑着回答。
同学们说笑着走出教室。
最近我忙着写毕业论文呢。
4.重叠式“V1着V1着,V2”,如:
她说着说着,突然就哭了。
雨下着下着,不知不觉停了。
他们聊着聊着,不禁都伤感起来。
二、韩国学生“V着”句的习得过程
在这四种句式中,使用最频繁的简式“V着”也是学生们掌握最好的,而重叠式“V1着V1着,V2”因为使用较少,因此错误率也较高。在学习者初学阶段,简式“V着”句式多带有宾语,学生在写作时常用此类句子叙述事件和动作,例如:“春天来了,这是一个色彩鲜艳的季节。人们脱去了厚厚的冬衣,有的穿着风衣,有的穿着式样好看的毛衣。”这一结构相对简单,成为学习者乐于运用且正确率很高的句式,尤其是带有宾语的句子数量更多,如:
在公共汽车上,我发现有一个女生一直在看着书。
我知道,他最近总是惦记着他的家人。
韩国留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这个句式的运用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遍性的偏误,如:“她急忙着来到教室”,“我们高兴着喝酒”,“听到这个消息,他恼火着走了”,等等。这一偏误出现的原因在于学习者混淆了助词“地”与“着”的用法。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学习者将“V了”误用为“V着”,如:刚才我思考着很久,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应改为:刚才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又如:他们商量着一会儿,也没想好到底要去哪儿。(应改为:他们商量了一会儿,也没想好到底要去哪儿。)
“着”必须紧跟在动词或动词性语素之后。韩国留学生的作文中这样的句子也较为常见,如:他们正在说话着,突然电话响了起来。这个句子应改为:他们正在说着话,突然电话响了起来。汉语在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时,动词后用“V了+时段时间”结构而不用持续性标记“着”,这是由汉语表达的特殊性决定的。
在与处所短语连用时,韩国学生也很容易出现偏误,他们常常将“V+在+处所”结构误用为“V着+处所”或者“V着+在+处所”的结构。如:
我坐着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
孩子们蹦跳着在广场上,真高兴。
“沙发”和“广场”均表示处所,前面要用“在”而不能用“着”。
到了第3和第4学期,学生们已能熟练地运用“处所+V着+NP”句式,并极少出现错误。这一过程对于韩国学生来说更具有代表性,不少学生已能用所学句式写出优美流畅的语段,如:
秋天来了,果树上结着鲜艳的果子,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紫色的葡萄……我喜欢这个收获的季节。
她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湖水一样。当她看着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温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日常语言中带有宾语的句子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不带宾语的句子,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表达习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进,学生到了第5和第6学期以后,在写作中开始熟练地运用“抽象动词+着”的句式,如:
现在人们依然保持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如春节时全家人一定要团聚,长辈给晚辈红包等等。
明年我就要大学毕业了,这意味着我以后不可能再依靠父母,而要独立了。
这些古老的建筑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三、韩国学生在“V着”句习得过程中易出现的偏误分析
1.助词“着”的漏用
在使用存在句进行描述时,个别韩国学生会出现助词“着”漏用的情况,如:
靠近火车站的小区住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工作是翻译。
在这个风景迷人的地方,生活很多性格淳朴的人。
这两个句子是对人物背景信息的介绍,所以应该在动词“住”和“生活”后面用助词“着”。这两个汉语存在句如果用陈述句来表达,则可以是: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靠近火车站的小区,他的工作是翻译。
很多性格淳朴的人生活在这个风景迷人的地方。
出现此类偏误的原因在于学习者最早学习的是“NP+住在+处所”句式,受这一早期输入的的表达习惯的影响,他们在使用存在句“处所+住着+NP”时,由于只注意语序变化而忽略了动词后的“着”。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如:
他坐看小说。
我躺休息。
在这两个句子中,前一动作“坐”和“躺”是后一动作“看”和“休息”的伴随动作或方式,所以在前一动词之后应加“着”。句子中有补语时,动词之后便不能加“着”。如:我们唱着一个小时。(应改为:我们唱了一个小时。)
汉语中用“adj.地V”结构来表达形容词修饰动词的情况。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容易将韩国语与汉语变成对应关系,导致混淆汉语表示动作情状和动作方式的两组结构,将“adj.地V”结构误用为“adj.着V”。这种情况在学生的作文中比较突出,如:他们非常高兴着聊天。(应改为:他们非常高兴地聊天。)
虽然在韩国语中也存在着意义和用法与汉语相似的重叠式,但重叠式“V1着V1着,V2”的句式由于使用频率并不高,导致学生运用时正确率也相对偏低。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用于复句中的句式结构比较复杂,且要与特定的语境相应,因而提高了学习的难度。如:
他读着读着,说着什么,心情变得好了。
他们吃着吃着,感到这里的饭菜真好吃。
我在街上走着走着,看看路边的风景,觉得什么都很新鲜。
出现以上偏误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对语境缺乏足够的理解,未能在V1持续的过程中体现出现V2的可能,出现缺失后续句而表达不完整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V着”一般不能独立成句,比如不可能说“他写着信”,通常是在动词之前加“正在”、“在”或“正”,在句尾加“呢”,如:
我们正听着音乐呢。
电视里正在播着足球比赛呢。
孩子们正在看着动画片,突然停电了。
综上所述,韩国学生在学习“V着”句式时掌握得最好的当属带宾语的简式“V着”,而在“V1着V1着,V2”的运用时表现出不准确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这一语法项目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汉语与韩国语的对比,并运用大量的例句加以说明。同时,加强对助词“着、了、地”的辨析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教表示状态持续的“着”,即“Sub+V+着(+数量)+N”,如:
他正在看着一本书。
老师穿着一套白色的运动装。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用法之后,教师再教表示动作持续的“着”,即“V1+着+V2”的句式,如:
同学们唱着跳着,真开心。
他们一起说着笑着,完全没有任何拘束。
“着”的持续性决定了它一般与表持续性的动词连用,表示动作的持续,如“工作着、讨论着、保存着、寻觅着、盼望着、倾听着……”不过在具体句子中,由于持续性的动词比“着”体现的持续性强,因此“着”往往可以省略,如:我们盼望你早日归来。但表现持续义的单音节动词后面带宾语时,则一般不能省略“着”,如“拿着一束花”、“提着一桶水”、“想着问题”等等,这样可以使句子显得完整流畅。
四、结语
由于“着”是一种非强制性语法,其语法化程度比较低,又因为在日常生活与书面表达中即使不使用“着”也能表达意义,使得许多学生未能及时掌握“V着”表达的含义。大部分韩国学生在生活中更是很少使用“着”,他们选择更简单的表达方法,如“他们正吃着饭呢”这个句子可以是“他们正在吃饭”;“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可以是“同学们正在热烈地讨论”。加之很多学生认为在日常交际中即使出现“V着”的运用错误,也并不妨碍交流,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了汉语持续体“着”的习得。
若想在语法学方面有新的突破,我们在研究中必须“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描写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因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教师在“V着”句式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着”的用法,即“着”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条件下不能用,以及“着”与其他成分的搭配规则等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结构、语义与功能的结合。
正如张德琇所指出的:“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安排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练习,而非仅只通过感官学习;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或大家讨论,而非专事模仿,或机械记忆;要将学生引向自己探索发现的道路,而非完全接受教师的讲授”。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应该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努力在语法点的展示方面有所突破,因为语法点展示得巧妙“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利用实物、道具、图片展示、动作展示等等,也可以通过听写、提问和对话的方式来展示。
[1]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7-15.
[2]丁海峰.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法(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8-88.
(责任编辑:罗智文)
On the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V”Sentence Pattern for Southern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
WANG Xiao-yan
(Chinese Department,Korea School of East Liaoning University,Dandong 118001,China)
“V着”sentence patter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rammar items in Chinese learning.Owing to mother tongue,southern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 tend to make Korean and Chinese be a corresponding pair,resulting in some errors when they are learning“V着”sentence pattern.After investigation,we find that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 are home at the simple“V着”sentence pattern with an object and unfamiliar with the“V1着V1着,V2”sentence pattern.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ce it in certain situations to make some breakthroughs in the teaching links as well as the grammar points.
Southern Korean overseas students;Chinese learning;“V着”sentence pattern
H172.3
A
1009-3583(2017)-0076-03
2016-09-26
王晓雁,女(满族),辽宁台安人,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