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操作,让孩子主动探究
——以大班数学活动“乌鸦喝水”为例

2017-01-27上海市青浦红珊瑚幼儿园项进

早期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弹珠水量乌鸦

上海市青浦红珊瑚幼儿园 项进

设疑、操作,让孩子主动探究
——以大班数学活动“乌鸦喝水”为例

上海市青浦红珊瑚幼儿园 项进

在《有用的水》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大班教研组设计了一次集体数学活动“乌鸦喝水”,活动主要涉及“物体大小与水位上升的关系”以及“物体的空间估算能力”。这些知识点如果单凭传统的讲授,孩子们不一定会有兴趣,也掌握不了。于是我们采用了设疑的方式,将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抛给了孩子,引发孩子讨论,并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操作实验。孩子们在主动探究中发现各种让水位升高的办法,以及物体大小与水位升高多少的关系。

一研的环节设计及过程分析

教研组成员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将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以下两点:

1.欣赏乌鸦喝水的故事,结合实验理解乌鸦喝到水的原因。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体积大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

一、一研的环节设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导幼儿了解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师:刚才教师讲述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故事里的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二)操作验证,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

1.出示三只水量不同的杯子,观察水位上升与杯中水量的关系。

师:请你们来扮演小乌鸦,把弹珠投放到杯子内,看看三个杯子里的水能不能都上升到杯口?(先让幼儿猜测,再请幼儿操作演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水量最少的一个不成功,因为水量太少,投放弹珠也不能挤压水量上升。杯中水量最大的需要的弹珠最少,水量最少的需要弹珠最多。

2.幼儿操作,进一步理解水位高低与固体体积大小的关系。

(1)出示三种大小不同的弹珠

师:这里有三种大小不同的弹珠,你们觉得哪种弹珠放到水杯里,水会上升最快?

(2)幼儿分组实验

将幼儿分为三组,每组桌上投放相同大小的杯子(杯里的水量也相同)。幼儿将弹珠放到杯中,并记录水位上升到杯口时投放弹珠的数量。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大的弹珠所用的数量最少?哪种弹珠所用的数量最多?

小结:大的物体体积大,占的空间多,水位就上升快;小的物体体积小,占的空间少,水位就升得慢!

(三)延伸活动

师:如果没有任何材料,你们能帮助乌鸦喝到水吗?

二、一研过程分析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教师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通过问题“乌鸦怎样喝到水”让孩子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想出了各种办法,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窗户。

2.学习任务前置,调动孩子的学习目的性。在实验环节,教师提供不同的弹珠来验证孩子们的猜想,在操作之前先让孩子们进行预估大概需要多少颗弹珠,这是一种前置学习的任务演习。任务前置能预先调动孩子思维神经,让孩子们更加关注后面验证的结果,使学习更加有效。

3.实验操作,将孩子推在前面。通过不同的刻度,不同的水位,相同的弹珠,让幼儿了解物体体积对水面的挤压才能使水面上升,如果杯中水量不到,无法挤压水面上升。然后通过相同的水位,不同的弹珠,让幼儿了解体积大小与水面高低的关系。环节脉络清晰,整个活动幼儿情绪愉悦,操作意愿强烈,并能把自己发现的变化积极地表达出来。

三、一研出现的问题

1.故事用PPT的方式呈现,教师的讲述不够生动,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孩子。

2.教师环节设计的递进性需要斟酌,在操作材料的提供上,也要体现递进性,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物体的体积与水位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由物体大小推理水位上升这样的单项思维路径。

二研的设计调整及亮点分析

一、二研的设计调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1.观看动画片。

2.幼儿猜测并讲述能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

(二)实验验证故事内容

请幼儿代表将石头放进杯子里,让水位上升。

(三)实验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

1.投放同等数量、同等形状、大小不同的材料。

师:这里有三种不同大小的弹珠,都是20颗,如果分别放到杯子里,你觉得是不是都能让乌鸦喝到水?

(1)幼儿猜测并分组操作验证

提供相同水量的杯子,幼儿操作并观察水位变化。

(2)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都放了20颗弹珠,有的杯子水位高有的杯子水位低呢?

小结:大的物体体积大,占的空间多,水位上升高;小的物体体积小,占的空间少,水位上升低。

2.投放同等数量不同形状的材料。

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物体(围棋棋子、U形磁铁、硬币),都是20颗,如果分别放到杯子里,你觉得哪个杯子里的水位将会最高?为什么?

(1)幼儿猜测并分组操作验证

(2)交流分享

杯子里的水位高,说明放进去的物体体积大还是小呢?

小结:物体数量相同,杯里的水位上升得越高,说明放进去的物体占据的空间越多,物体的体积也就越大。(由水位的高低反向推理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理解水位高低与物体体积的大小)

二、二研的过程分析

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故事导入改为动画导入,更生动形象,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

2.实验环节由原来仅仅使用一种材料的单向思维路径,调整为第二次试教的多种材料的双向思维路径实验推理。第二次试教的实验有两个小部分,先是由弹珠来进行实验,得出相同数量大小不同的弹珠与水位上升不同的关系,即小弹珠体积小水位上升就慢,大弹珠体积大,水位上升快;后是提供了围棋棋子,U形磁铁,硬币三种材质不同、体积不可直观推测的材料,由水位上升来反推物体体积大小。投放相同数量后让水位上升高的体积就大,水位上升低的体积就小。

三、二研的亮点:

1.坚持实验前先猜想,提高了孩子学习的有效性。在实验环节,继续沿用了一研的学习任务前置方法,每次实验前先让孩子动脑筋猜想,这样带有目的性的实验,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变高,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也会更强。

2.双向思维路径的实验,丰富了孩子关于物体体积与水位关系的认知经验。从单向的体积大小验证水位上升高低的思维导向,变为由水位上升高低推断物体体积大小的思维导向,这样可逆的实验猜想与验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3.孩子自主猜想与实验的任务驱动,使孩子学得更快。整个活动始终是让孩子解决“乌鸦是否会喝到水”的问题,所有的实验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幼儿通过两组实验操作了解物体大小对于水位上升的影响,并能根据直观现象用语言进行表述。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性很高,他们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动手验证。

教研感悟

1.设疑,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意义学习就会发生。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索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倾向,主动学习才真正进入准备状态。在两次活动中,教师都创设了“乌鸦如何能喝到水”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们帮助乌鸦想办法,这一问题地抛出很有带入感,成功地将幼儿引向问题的探究。

2.操作,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幼儿动手操作数学材料,能充分调动其各种器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3.主动探究,是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皮亚杰称之为“逻辑数理知识”的数概念,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教的。而是儿童通过主动探究,与材料不断地交互作用获得的,两次活动中教师都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二研比一研更有挑战,材料更多,思维空间更广,探究路径更多元。

猜你喜欢

弹珠水量乌鸦
弹珠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小乌鸦
弹珠游戏
乌鸦喝水后传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乌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