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岭南论坛”会议综述

2017-01-27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袁源

早期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观层面幼儿教师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袁源

“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岭南论坛”会议综述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袁源

2016年10月28~30日,“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岭南论坛”在广州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童年与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童年的价值、儿童观以及教师的使命等话题。

一、童年概念的解析

童年看似是众人皆知,但是如何来界定童年呢?杨宁教授认为我们对于儿童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儿童是一个谜,童年也因此被隐藏在重重的帷幕之后。但菲教授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呈现了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共5个年代的人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她发现不同年代的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经历着不一样的童年,每个年代的人对童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阐释。苗雪红博士从多个维度解析了童年:从个体生理成长角度看,主要指个体成长的早期阶段;从人类精神现象的角度看,是指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从社会文化现象的角度看,是指儿童的社会身份赖以获得的社会空间、社会结构。

二、童年探讨的重要性

童年——这个看起来像谜一样的命题,为什么又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呢?刘晓东教授从哲学的视角提出儿童不仅在艺术领域、道德领域和文化领域都拥有着丰富的天性资源,儿童也是天生的哲学家。因此,对于童年的探讨的价值,有利于成人发现儿童文化并利用儿童文化。刘晶波教授则从“毕生发展观”的角度分析童年的重要。“毕生发展观”揭示了个体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是多方面与多层次的,是受多种因素决定的。我们要珍爱和保护诗意的、纯真的、作为人生的起点和归宿的童年,同时也要敬畏每一种“年”。

三、如何帮助儿童拥有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童年

1.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回到儿童本位。秦金亮教授认为教师应努力认识和了解儿童,以实现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穿梭、分享和融合。向海英教授在谈到帮助童年回归时也提到教师应承担起理解、尊重、呵护、捍卫和放飞童年的使命。

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丁海东教授提到,对于童年及其成长的敬畏,应成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立场、专业信念和操守。蔡迎旗教授在提到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转变时强调,需加强幼儿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研究者”的素质。秦旭芳教授分析了名师魏书生的自强、育人,以及教书的思想及方法,为幼儿教师认识自己、认识儿童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注师幼互动品质的提升。叶平枝教授提出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使用具体的、肯定的激励方式,在关注语言激励评价的同时也关注非语言激励评价的作用等具体建议。同样关注师幼互动的还有冯婉桢、李思娴、王浩博士,他们呼吁幼儿教师应多从儿童视角出发去思考以及行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完善教师培训及考核制度。高丙成博士在对我国西部5个省份的贫困县所做的培训状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建议:落实幼儿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内容;优化幼儿教师培训形式;规范幼儿教师培训管理,对完善农村培训体系,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方向。

2.宏观以及微观环境的支持和改变

从宏观回到微观。王海英教授认为我们不仅要在宏观层面建立儿童本位的意识,同时也要从具体的微观层面入手。首先在家庭实践中回到儿童立场,可以从空间规划,图书、服装的选择,亲子关系等方面着手;其次在幼儿园也应在物质层面、规则层面和精神层面回到儿童本位的文化;再次社区在环境规划、设施设备选用和项目活动的开展也应尽量以儿童的视角出发。

微观环境的改变。袁爱玲教授在对儿童幸福的阐释中,提到儿童幸福不仅涉及客观的物质因素,也关涉主观的心理因素。儿童幸福的构成存在物质条件、健康和安全、教育、同伴关系、行为和风险以及主观幸福感六个维度,因此,为了让儿童获得幸福,可以通过身体健康、物质条件、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教育、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改善来实现。

猜你喜欢

微观层面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