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民族兄弟杨明

2017-01-27杨素英

兵团工运 2017年9期
关键词:杨明楼房葡萄

□杨素英

我的民族兄弟杨明

□杨素英

2016年11月30日这天,我按照组织安排党员干部结对认亲。结对的是一位回族人。我向单位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和地址,打了一个电话过去,问问他是否在家,他接到电话,对方传来亲切的声音:

“你好,我是杨明,我在家,请问你找谁?”

“我就找你,一会到你家去与你认亲。”

“好啊!我等着你。”

他家在五师八十六团幸福社区,距我家不是很远。

走进幸福社区,一排排楼房映入眼帘,按照地址我找到了他的楼房号,只见他也在楼房外等着我的到来。一见到我,只见他满脸笑容,眼晴小小地像豌豆角一样,身材不高,很瘦小。他伸出手向我握手:“你好,我是杨明。”“你好,我是杨素英。”“请前走。”他带着我上楼到他家。

一到家,只见一位美丽的回族女人,身穿一件花色的T恤,头戴一条丝巾,笑哈哈地开着门请我进去。一进家里,给我第一印像是家中整洁、干净。对面背景墙上挂着一个49寸的大彩电,茶几上摆满了苹果、香蕉、猕猴桃、黑桃、打瓜子、花生、糖;整洁的沙发铺上了合适的沙发套,抬头看看房屋内的灯光布置得十分亮丽,五色斑斓,客厅金碧辉煌的大吊灯,高悬在客厅正中,彩色的光线,撒到精美的天花板上,然后折射下来,给客厅带来一种畅快、柔和的光芒。家里购置了冰箱、电脑、洗衣机、新式床,安装了数字电视和宽带;宽敞明亮的厨房,欧式的抽油烟机,天然气或电磁炉做饭炒菜,告别了做饭油烟呛的尴尬;便利的卫生间,干净舒适,房屋亮堂堂,简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看在眼里,心里不禁地感叹!我的亲戚家生活真幸福!他连忙拉我坐在沙发,并介绍这女人是他的老婆。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我们能成为一家亲戚真是太好了。”

从杨明的口中了解到,他一家四口人,老婆叫马俊梅,现年36岁,大儿子叫杨小龙,今年17岁,在八十六团二中读9年级;女儿叫杨学梅,今年10岁,上五年级。两个孩子成绩都还不错。他是2009年从宁夏来到八十六团园艺二连承包14.4亩克瑞森葡萄,开始两年种植葡萄没有收入,为了生计,常常外出打工。没有想到种植三年后,正当要挂葡萄时,葡萄树又被冻死。好多人都因几年不拿钱坚持不住离开了,但他经过极力地斗争,最后还是留了下来,重新定植,种植克瑞森。他在种植过程中,总是很被动,只想挣现钱。连支部常常给他做工作。技术上帮助他,管理上催他干。定植第二年也就是在2012年,他收入了5万元左右。这样提高了他种植的积极性,他夫妻二人,齐心协力管理葡萄,不懂就问技术员,正好这两年克瑞森葡萄价格好,2013年收入12.6万元,2014年收入了10.3万元,2015年他纯收入13.2万元。在2015年危旧房拆迁时,他积极配合,主动买了一套3室一厅的楼房,花了17.6万元。装修和家具花了6万元左右,用5000元宰了一头牛,花了1.6万元宴请了近100人亲朋好友来参加祝贺。

“楼房就是好,家里干净、有卫生间,有地暧。冬天在家就像夏天一样,出门也是干净利落的水泥路,这感觉就跟住在城里没两样。”杨明兴奋地告诉我,以前他家住在连里,离团还有一段路,买个东西很不方便,而且连里的土块房年久失修,有时还会漏雨。这下可好,去年终于在过年前住进了新家。

16岁的儿子放学回家,脸上挂着笑容,他高兴地告诉我,终于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了,以后学习不会受到影响。他激动地说道:“做梦我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上厕所都不用出门啦。”

问起杨明2017年新愿望时,他告诉我说:“过完年后,我们今年好好在家种葡萄,吸取去年施肥少、管理不到位的教训,转变贪图葡萄挂得多,产量高,认为收入就高的错误观点。只有提高葡萄品质,收入才能提高。今年还准备开一个卖鸡肉的店面,正好现在团场也有集市。”他看准了市场,交了12万元门面房押金,今年交工后就准备把店开起来。

从他的眼神看得出他得意的样子,他说不是谁都可以杀生的,只有懂得验经的人才能杀生,这样杀的鸡才有人要,一般他们不吃死的,也不吃不会杀生的人杀的鸡。所以我开这个门面生意一定会好。

听完他们的话,我深深地感到我的亲戚家生活得很有滋味。于是我问:“你们会在网上购物吗?会开网店吗?既然都是一家人了,今后在生活、生产上有什么困难、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特别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他们说好啊,会玩微信,不会网上购物,开网店。于是我拿起他的手机,一步一步地教会他们在网上如何开店?如何购物?并加上了他们的微信,今后在网上有什么事都可以随时联系。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午饭准备吃拉条子伴面,我在旁边默默地学起了她做拉条子,她麻利地将面加点盐和好,醒了一会。放了一点油,拿起面团,双手五指一抠、几摔,一会就将面团拉得细细的,往锅中一放,不一会功夫拉面就做好了。

饭间,小丫头杨学梅问我:“阿姨,我娘做的拉面好吃不?好吃就常来吃。”“好啊!我会常来的。”哥哥急急忙忙地吃完饭就去上学了。

离开时,亲戚夫妇送我到小区门口,杨明拉着我的手紧紧地握着,他依依不舍地说:“既然我们是亲戚,正好我也姓杨,我就叫你姐姐吧,欢迎你常来家里做客。”我欣然地答应,好呀,常联系。

离开了他家,我深深地有一种不舍的感觉,他们亲热的招待,温馨的话语,仿佛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栏目责编:碧溪

猜你喜欢

杨明楼房葡萄
楼房
当葡萄成熟时
“楼房”与“平房”
楼房魔方
1920s—age of progress and liberation
四分之一只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