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2017-01-27申忠玲
申忠玲
(青海师范大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8)
“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
申忠玲
(青海师范大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8)
“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作为高校思政理论工作者,必须准确领会和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融入路径,将其自觉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五大发展理念”;高校思政教育;指导意义;融入路径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党顺应国内外发展潮流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发展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五大发展理念”以其宏大的价值追求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必将成为当下乃至今后我国各项事业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已有学者就“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作了有益的探索。较有代表者,如关凤利的《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1]和齐卫平的《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2]。但以上两文侧重于宏观理论方面的论述,具体到操作层面则语焉不详。作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欲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意义及其具体实施路径略作论述,以求教于专家、同仁。
一、“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甚至面临所谓的“瓶颈危机”。毫无疑问,“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使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加之高校思政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往往非但没有发挥应有之义,反而日渐被许多大学生所厌弃,成为大学教育中的“软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积极进取、学有所成,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新问题,顺应新形势促进新发展而提出的,也为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我们的思政教育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发展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更加明确、发展目标更加突出,价值追求更加坚定,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二)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在我国日渐融入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受到包括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激烈冲击。而作为涉世未深、思维不够成熟,且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其所受冲击的程度更是不容小觑。对于这种现象,无论是一味排斥、逢洋必反,还是自说自话、视若无睹,都不是明智之举。如何应对这种冲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既要有开放的自信,又要有理论创新的勇气,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主要抓手。“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党的最新的执政理念,关系国家全局建设的走向,关系民族整体发展的前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实开展党执政新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把党性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贯彻在教育活动的首位。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宣传五大发展理念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深入解读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坚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信念。
其次,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也是思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道德教育离开了人文关怀,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在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往往只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灌输与说教,对社会性、实践性教育与人文精神、公民素养的培育则有所忽略。但是,新时期的中国公民需要心怀天下的国际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理性意识,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全新的时代因素。“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恰恰能满足这样的需要:“创新”发展是着力于发展动力问题;“和谐”发展是立足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开放”发展是解决国内外的力量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体现社会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又是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是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的统筹,是发展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3]这些命题提出的现实基础和精神实质,展现的历史底蕴以及蕴含的时代价值,都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
(三)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相关发展中问题的相继出现,原有的思想教育观念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亦使学生缺乏融入思政教育的动力,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以思政理论课为例,调查显示:思政理论课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但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教育效果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教育的形式化。出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必须对此及时做出有效的调整,这就需要恰合时宜地借鉴五大发展理念,为我所用。“五大发展理念”体系完整、目标远大,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目标定位上把思政教育的价值追求与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连接起来,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足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的规律,既要有理念的革故鼎新,观念的不断更新,也要有方法、内容、手段和机制方面的革新,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与时俱进。
二、“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
(一)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创建灵活高效的育人机制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自然也是思政教育永葆活力与进步的首要任务。具体来说,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思政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政治的人”;教育者是“引导人”而不是“命令人”,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共同发展、协调发展的人。其次,要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育形式丰富、生动、活泼。再者,还需创新和完善教育评价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和“应试”教育,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精神与创造灵感。
(二)以协调发展为保障,营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
协调发展理念是要求把握整体的发展态势,合理优化、统筹发展。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我们:一是要树立统筹发展的教育观。思政教育只是教育体系的一个要素,而教育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其他各种教育活动相互配合、统筹并进,不能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从而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二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个人的自由发展。因此,一切教育的宗旨都是为了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思政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必须要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认同者和建设者。三是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协调。即要想取得思政教育的实效,还要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友好、平等交流,同时还要均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将尊重、理解、互信等观念贯彻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
(三)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构建人文自主的育人模式
绿色发展是追求一种可持续的、长远的、健康的发展理念。具体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就是要培养大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念。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风云变幻,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作为思政教育,要力求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未来的时代发展中自觉完善自己,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活的细节中,坚持绿色环保的时尚健康模式。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深化绿色、低碳、环保等生活理念,旨在培育健康的“生态人格”,打造合格的“绿色公民”,实现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我们共同的“美丽中国”。
(四)以开放发展为依托,创立多元并举的育人平台
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是民族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经之路。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开放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开放理论,也是势所必然。首先,表现为学科间的开放。即逐渐打破学科自身的束缚,引入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模式为我所用,以增强本学科的灵活性与生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反馈活动也应具有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不能仅凭狭隘的某个活动内容和考试成绩等渠道考核,而要善于借助于多种媒介,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测评、师生互动等多种渠道检验教育的效果。最后,要勇于走出课堂和校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来践行思政教育的知识与理论,让学生具备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
(五)以共享发展为归宿,树立和而不同的育人理念
共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思政教育的共享性,首先体现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的主体上是依靠高校的全体师生,在教育的目标上是使每个人都得到平等发展,在教育的内容上是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个性得到全面解放。其次,体现在教育内容、成果与全社会的共享。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教育的成果理应也要共同分享。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在将获得的成果相互分享时,思想觉悟才能真正获得全面的提升,精神品质才会得到整体的提高。同时,要加强相关共享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而言,就是为了培养阶级所需的、符合一定社会规范与要求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活动。[4]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强调要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坚定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重要思想的教育。
强调共享,我们是在找“共性”,但也要看到差异性,因为有差异性才有共同性,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谐”。“和而不同”才能实现真正的共享。但时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却是“千校一面”,思政教育的模式也是惊人一致,其根源在于缺乏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可喜的是,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之下,一些高校打破原有的教学格局,开放创新,打造出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教育品牌,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如复旦大学以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目标,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持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改变了思政课原有的“刻板”面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复旦的经验也被《中国青年报》[5]和《新华网》[6]等诸多主流媒体加以报导。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没有创新,就难以长足发展;没有协调,就不能均衡发展;没有绿色,就不能持续发展;没有开放,就降低了发展品质;缺少共享,就迷失了发展方向。总之,只有“五大理念”的共同发展,才能保证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向健康、良性的方向迈进,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1]关凤利.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N].光明日报,2016-02-25(16).
[2]齐卫平.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任务和新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6,(5).
[3]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1).
[4]李瑾.五大发展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亚太教育,2016,(15).
[5]王烨捷.复旦大学“抢救”思政课[N].中国青年报,2015-03-28(01).
[6]吴振东.复旦大学:让思政课不再“刻板”[N].新华每日电讯,2016-05-17(3).
(责任编辑:胡安波)
“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ction gui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at present or in the future.As a theoretical work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comprehend and grasp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and on this basis,explore the feasible path of its integration into the practice of daily education.
“Five Major Development Concept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guiding significance;integration path
G641
A
(2017)01-0026-04
2016-10-25
申忠玲(1978-),女,陕西延安人,青海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
授,主要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
注:本文系青海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中心课题[Qsd16szl11]、青海师范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qhnujy 2015118]、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级课题资助项目[my20160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