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催眠术在我国刑侦中运用的设想

2017-01-27

法制博览 2017年36期
关键词:证据案件工作

韩 炯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催眠术在我国刑侦中运用的设想

韩 炯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随着催眠技术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其适用领域也随之增多。鉴于催眠技术在部分国家刑事侦查案件中初显成效,也引起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探讨。本文通过对催眠技术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可行性的分析,本人认为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催眠技术侦查应用制度,可以为侦察人员提供新的侦查方式,有效协助其调查取证工作的进行,提高办案效率。

催眠;侦查;催眠取证

被害人、证人陈述及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几乎是多数刑事案件必会涉及的证据,不过一般人们对不同事情的关注度及关注点不同,且客观上人们对某些事情的记忆时间有限,导致此类证据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的特点。世界上有些国家的侦察人员为了能够及时获取有效线索,避免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将催眠技术引进到刑事侦查工作中。这一新颖的侦查形式对于我国刑事侦查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理论成熟的基础上应积极的应用于实践之中。

一、催眠技术的概述

(一)催眠技术的概念

催眠技术其本质是一个是心理学概念,对此技术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目前通说认为催眠术指被催眠者处于睡眠与清醒的中间状态,催眠医生只是将被催眠者分散的精力和思想聚集在一起,通过催眠医生的引导和暗示,引起被催眠者感知、记忆等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实践中被催眠者多表现出其主动性活动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下降,在催眠者的引导下可以将模糊的场景还原等一系列的特点。简而言之,催眠就是将被催眠者的行为和思想相分离,在这种特殊的状态下催眠者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催眠侦查发展情况

我国对催眠技术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甚至最初将其认为是封建社会的巫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的增多,进一步刺激了催眠技术的发展。在其他国家将催眠应用于侦查活动后,也引起了我国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重视。虽然我国目前仅是设想将催眠技术应用于侦查活动之中,不过与此相关的专家已经在催眠侦查的心理机制、催眠侦查的有效性、影响催眠侦查可靠性的因素、应当遵循的催眠原则以及催眠证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探讨,为未来将催眠技术应用于侦查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催眠技术面临的理论争议

人们虽然已经科学的认识了催眠技术,但从心理学上来看催眠技术想要进一步得到发展依然存在障碍。仅从刑事侦查角度来看,将催眠技术引入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慎重考虑以下问题。

(一)被催眠者所回忆的事实是否都可以完全被采纳。催眠是一项被人们证明了的科学技术,在侦查实践中被催眠者所阐述的内容是否应该全部采纳,亦或是采纳哪些内容,这些是需要侦察人员注意的问题。实践证明导致被催眠者所述内容可能出现错误或者虚假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询问方式、其他事件的干扰和催眠者的暗示这三个因素。暗示和引导是催眠者与被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下的必要沟通方式,不过催眠者部分过于突出的暗示,可能会误导被催眠者阐述不符合客观情况的内容。催眠确实可以使人们回忆起在清醒状态下可能印象不深的事情,但在人们经历特定事情,或过长时间后再回忆某些事情时,客观上也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这样也会导致被催眠者所说的内容存在错误的情况。

(二)催眠方式是否属于非法获取证据的方法。从目前催眠理论和实践效果来看,未来通过催眠方式获取的相关人员的陈述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此种方式取得的证据是否属于刑诉法中规定的非法取证。由于此种取证方式的特殊性,仅从文义解释的角度分析,其并不符合法律中所规定的非法取证的要求。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规制催眠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强制或者滥用此方法,就可以将由此形成的证据按照非法方法取得证据对待。

三、催眠技术应用于我国侦查领域的设想

(一)引入的必要性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研究催眠技术的时间较短,不过鉴于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将催眠技术引入刑事侦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制定运用催眠进行侦查的制度对我国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将催眠作为刑事侦查的新方法可以应对更多的复杂案件,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工作人员的办案思路,为陷入僵局的案件寻找新的突破点。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犯人的作案方法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性,在实践过程中重大疑难的案件证据收集过程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作案人员往往会有销毁证据的行为,若是案件陷入僵局便无法预料结案的时间,这样不仅会引发与其相关当事人的不满,也会耗费司法资源。在案件侦破陷入僵局时,及时利用催眠技术也许就会给侦察人员带来新的线索,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证据,保证案件侦破工作的继续进行。另一方面采用催眠技术获取被害人或者证人的供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心情,安抚他们由此产生的复杂心理。客观的说案件的发生对当事人的心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伤害,对侦查人员的询问可能产生抵触心理,这也影响到证据调取工作的顺利进行,若将此项技术运用到侦查之中,使其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配合相关人员的侦查工作也许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我国催眠侦查制度设想

目前我国部分学者已经提出将催眠方法融入到侦查之中的构想,但多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学术借鉴的层面。为了使其能在未来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个人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制度的设想。

第一根据我国催眠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应用进行准确定位。个人认为即使催眠技术应用在侦查工作之中,它也应该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侦查机关切忌过分依赖此方法。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每个人被催眠的效果并不一样,而且每次由催眠获得的线索也并不全是案件的关键所在。因此,侦查机关还是应该以传统的侦查方式为主,催眠仅是辅助手段。

第二采取措施,确保催眠侦查的客观性。催眠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但是侦查工作是为了发现曾经发生的客观事实,为降低其主观操纵性,应采用客观的标准规范催眠活动。保证催眠者的中立以及正确判断被催眠者是否已进入催眠状态是确保催眠侦查进行的两个关键因素。为了保证催眠者客观性,应避免让侦查员同时兼任催眠者的角色,另外还应该使催眠者不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仅了解被催眠者的个人信息即可。对于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或是已经被媒体大肆报道的案件,侦查机关应该慎重考虑是否采用催眠的方式获取相关线索。之所以对此类案件需要特殊注意,就是催眠者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受到外界的干扰后就可能不再中立,这样他在引导被催眠者时就会带有主观色彩,但是侦察人员又不能及时发现,这就可能导致由此获取的信息虚假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发现案件的真相。为了保证准确判断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个人提倡引入客观医疗标准,即检测被催眠者的脑电波,而非以人为经验进行判断。目前医学界对脑电波的研究已经足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进入了催眠状态,这样就可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纵观世界各国侦查手段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催眠技术在未来必将会融入到侦查工作之中。催眠虽然为案件的侦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办案思路,但其潜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由此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严密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循运用催眠技术破案的原则,才可以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1]孙时近,苏虹.从催眠的历史变迁和理论发展看催眠研究的未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11):221.

[2]张曦伟.刑事侦查以催眠为手段的可能性研究[J].法制博览,2016(09):226.

[3]白椿霞.侦查催眠技术在刑侦实践中的应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5):14.

[4]秦丹红.论催眠技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应用——以美国法为中心[J].法制与社会,2016(06):257.

D631.2

A

2095-4379-(2017)36-0244-02

韩炯(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研二)在读,研究方向:刑事诉讼。

猜你喜欢

证据案件工作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不工作,爽飞了?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手上的证据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