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采访的创新形式
2017-01-27■文/杨聪
■文/杨 聪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新闻采访的创新形式
■文/杨 聪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得到高新技术的支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致使网民数量以次幂的方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时代的巨大变迁。新媒体改变了新闻发生的环境,从而为新闻采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采集独家报道的难度与日俱增,对新闻的要求标准屡攀新高的同时,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迅速对海量讯息进行快速筛选、 整理,写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在新媒体环境中,对新闻时效性和采编人员的采访报道速度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要求采编人员熟练使用门户网站、社交平台。在写作上,要提高新闻敏感,改变以往叙事手段,新闻线索及渠道应不断扩宽。因此,本文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界面临的问题,例如采访挑战、 记者新要求等,深入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如何创新手段、提高效率、拓宽途径等问题,以供借鉴和参考。
新媒体;新闻采访;创新路径
前言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采访作为最不可忽视的环节,是整个新闻工作的起点,是新闻业务活动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效优质的新闻采访能够使采编人员获得极好的新闻效果,其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影响不容小觑。新闻业界素有“七分采、三分写”的铁律,若要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采编环节不容任何形式的脱离。以速度、广度、深度著称的新媒体不断发展,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接触新闻事件并参与讨论,这就增加了传统新闻采访的难度,为新闻时效性提出了挑战。综上,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工作者如何跳出传统采访模式的藩篱,转换采访思维模式,更新采访手段,在新媒体形势下值得深思。
1. 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采访分析
1.1 对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传统媒体时代,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媒体依赖程度较高,新闻发生后,受众对信息的渴求与知情通常由记者的报道满足,从而消除对突发事件未知的不确定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传统状况。媒介更加简单,讯息更加海量,受众能够第一时间获悉新闻讯息,甚至获悉时间早于媒体发布时间。这就对新闻时效性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新闻从业者必须调整思路,利用新闻源,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否则,新闻将变“旧闻”。
1.2 难以做到独家报道
传统媒体时代,为提高新闻信息的准确性,确保消息来源可靠,新闻采访一般以亲临现场的调查研究为主。深入现场调查和交流也能促使新闻单位得到一手讯息,形成独家报道。时至今日,新媒体时代袭来,采访环境和条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网络为依托进行的异地采访成为大势所趋,面对面沟通交流已经少见,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信息失真、报道肤浅等现象的出现。因而,独家报道的采集也几乎成了凤毛麟角,或者可以说根本无法进行独家报道的采集了。
1.3 进一步强化了新闻解释力度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要想获得一席生存之地,提高新闻质量、发表独家报道成为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报道要不断加大解释力、影响力和分析力。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深入分析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合理解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精心处理信息,才能够满足受众对讯息的需要。进而,为保证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吸引力,人性化、 个性化、大众化是必不可少的。
2. 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对记者采访方式的转变
2.1 充分了解并能够使用相关交互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编人员要不断学习使用网络交互平台和相关软件,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简单的文字、醒目的图片甚至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视频等都考验着新闻采编人员对新技术的运用能力。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新闻写作能力的彰显,还包括对各类门户网站、交流平台特点和使用技巧的熟练掌握,从而通过不同风格迥异的新闻报道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
2.2 对叙事手法和措辞等内容的改进
在传统新闻报道过程中,模式化是传统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非常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草根记者” 以活泼、搞怪、 即兴、随意的风格,带给受众全新的新鲜感和认知。其中具有口语化的表述、幽默风趣的网络用语接地气,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符合用户心理。这些变化都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新媒体语境下,在坚持固有风格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应用网络流行语和网络讯息。为使新闻作品最大程度地被受众接受,采编人员应当雅俗共赏,丰富作品的专业性和趣味性。
2.3 强化新闻的敏感程度
在新媒体语境下,对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借助新型网络交互平台扩展信息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平台,在传统政治意识的指引下,进行新闻信息的过滤和整理。受关注程度高、 新闻价值高的话题成为追捧的对象,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报道,扩大受众群体。另外,此时的报道者同样是阅读者,因此记者要从受众角度入手,整理报道受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
3. 基于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采访改革与创新
3.1 进一步强化细节处理能力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要基于新闻工作者细心的观察,精心地深入新闻背后,挖掘小细节的内容,寻找其中深藏的大新闻,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新闻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由此可见,好的新闻作品并非传统思想观念中不可遇也不可求的。因此,不难看出,新闻工作者超强的观察能力,关注细节,深入探索的品质必不可少。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超强的观察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案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不断积累和反复练习。采编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整体,养成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多个层次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新闻工作者独到的观察能力,以及较强的见解能力,是获得好的新闻作品的保障。
3.2 科学合理应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采编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采访能力外,倾听也是一项重要基本功。客观、广泛、中肯地倾听,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有利于抓住新闻的本质,从而写出真实、准确、深情的作品,从而达到深入人心、引起受众共鸣的效果。采访中,记者除了观察,应当耐心地倾听,细心地整理,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事件本身。在此基础上,巧妙合理地对新闻当事人进行发问,从而激发其表达欲望,并且注重与新闻当事人的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上的沟通。
3.3 积极调整好心态,加强真实感
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值得考究。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做好案前准备、端正采访态度、明确采访目的、恪守职业操守,客观、公正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竭尽全力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在采访前,记者应当对采访主题、 采访对象深入了解,准确把握,从而保证采访过程中有的放矢。不以个人感情色彩为依托,杜绝不当动机,还原新闻事件真实情况。
3.4 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报道内容
所谓新媒体时代,其之所以新,是因为对采编人员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时代新闻记者不可规避的一个重要课题。新媒体语境下的独家报道,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别具一格的风格和内容,从而引起受众的兴趣与关注,实现新闻价值。面对新闻事件,新闻采编人员要做到多角度挖掘、深层次解读,以满足受众全方位、立体化、多元性的新闻诉求为目的。选择主题时,应尽可能地贴近受众生活,接地气、易理解,从而使读者面对新闻报道容易产生共鸣,扩大新闻传播范围和影响。但值得一提的是,一味地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创新将无法实现。因此,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学会观察生活,在新思维、新观念、新角度的指引下,将生活注入新鲜活力,将新闻报道注入创新内容,最终在创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价值。
4. 结束语
新闻采访工作在新媒体语境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接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机遇。是否能够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及时更新采编人员的新闻报道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成为新媒体语境下,促进新闻传播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仍然要坚持注重细节、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真实性原则和创新内容。只有坚持上述内容,以此为基点,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的采编能力和技巧,跟随时代发展洪流,才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新闻作品,不辜负“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美誉。
[1]程彦华.浅谈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新闻传播,2010(6):73.
[2]王凯峰.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新闻传播,2015(09):45.
[3]傅超.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采访技巧探究[J].新闻传播,2016(09):68.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广播电视台)
G212.1
A
1671-0134(2017)05-103-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