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2017-01-27唐仁健
农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就是大势稳、基本面好。一是农业生产稳。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了104亿斤,但仍是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二是农民增收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是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就是一些重要领域有进展、有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二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脱贫攻坚开局良好,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
“新”,就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成为新的热潮,正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总之,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关于文件的总体框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
第一大板块是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三大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在上述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
二是强化两大支撑,包括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号文件都作出了重要部署。
第二大板块是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一是激活市场。文件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
(摘编自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就《意见》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