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浦章:《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

2017-01-27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361页

海交史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海盗温州航运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361页)

杨蕾

松浦章:《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361页)

杨蕾

正如温州地方志里所描述的那样:“瓯郡数县,倚山滨海,为浙东控接八闽要地,列城相望,襟江带溪,形势雄壮。”温州的发展和其发达的海上交通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海上的交通带动了温州与其他地区的往来,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和发达。可以说,没有海,就没有温州的繁荣。因此,在温州的发展史上,“海上温州”注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6年7月,日本关西大学松浦章教授《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一书中文版在国内出版,通过丰富的史料研究温州海上交通的具体情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温州地区缤纷多彩的海域交流画卷。

松浦章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明清史尤其是东亚海域交流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在中日两国出版过多部著作,享有盛誉。因其多年研究海洋史的丰富经验,这次受邀为编委,承担了温州海上交通历史的撰写。本书依据各类历史资料,从古代温州的交通、温州与台湾的贸易、温州的轮船航线和海盗活动、温州的渔业与渔船等几个方面,以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了温州与海洋的关系。

全书共分为八章,内容主要有四个大的方面:温州与海的关系、温州的近海航线、温州与漂流船、嘉庆年间的海盗之灾。其中,第三、四部分用笔最多。在考察近海航线时,除使用《温州府志》等基本地方志之外,还使用了航海针路记录《后海行日记》、《琉球国志略》,复原了明清时期福州、温州、琉球间的航路情况。温州与漂流船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部分。除以上史料,作者还有效地利用了清代奏折等一手资料,以及日本人藤田丰八对琉球人南洋通商史的研究,并对重要的琉球国漂流船事件进行了对照,考察了乾隆年间,从那霸出发至八重山的琉球船随风飘流至温州近海的情况。尤其在奏折史料,既对船中所载的货物进行了记载,又对清朝政府的救助情况进行了描述,甚至还有对琉球国船只大小和人员构成做了记录。如比较典型的史料,第24页福州将军萨哈岱奏折:“乾隆三十九年……本年十月初八日,……通船共难番二十名,夷妇一名,都是中山那霸府人,奉差往八重山,收运大小米,船内带有生铁、磁器、药材零星等物,于三月十九日在那霸府开船,驶至中途马齿山,遇飓暂泊。……于四月初五日,飘到温州地方……转送来闽等语。……查验生铁及磁器药材等物,共应征税银一两九钱四分二厘……批行免税,并令将生铁即在闽省售卖,毋许携带出口。”可见,从这些记录里,不仅可以看到温州和琉球海上交通线路,还能了解琉球国的物产和贸易,以及由漂流事件引发的清朝与琉球的交涉和贸易交流。本章第四部分,用表格的方式统计了嘉庆元年(1796)到嘉庆四年(1799)四年间温州洋面海盗袭击事件,共发生18起之多。受害船只中大部分为福建船只,这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福建海船在浙江沿海活动频繁的重要线索。

第二章《清代浙江温州与台湾的航运关系》重点阐述了温州与台湾之间的航运。本章特色是外文资料和新闻报道资料的运用,包括台北“中央研究院”所藏英文资料《清末台湾海关历年资料》(1867-1981)、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日文资料《各国事务关系杂纂》之《有关温州通商事情之件》(1924)、日本外务省领事报告《通商报告》(1886)、东亚同文会《支那省别全志(浙江省)》,还有台湾淡水海关的报告、《台湾新报》与《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报道等。通过这些史料,作者不仅在本章第二部分统计了1874-1878年台湾港口出入戎克船(中国式帆船)的数量和来源地,还在第三章详细考察了戎克船在温州、台州之间的航运和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戎克船在生猪贸易、大米贸易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这样的史料可以看出台湾对大陆产猪肉的需求程度以及台湾对大陆出口大米的情况。作者还发现奇特的现象:从温州出发运送生猪入台的船只多携带大量的盐。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方面作为压舱物使用,一方面如果途中发现生猪暴毙,有些不法船户还将死猪分割后用盐腌制加工,入港后作为咸肉继续出售。这些新闻报道,记载了这些船户的违法案例,也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时间的推移,看出违法事件逐渐被台湾海关所发现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温州、台州、台湾之间海洋贸易中,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情况。

20世纪初期,日本急于了解全球经济状况,开始搜集大量海外调查报告。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生于1911年、1912年及1915年对温州的商业进行了调查,编成《温州的商业机构》,收录于《支那省别全志(浙江省)》中。此外,现存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温州通商事情》(1923年11月刊行),则是驻上海商务官横竹平太郎向外务省提交的报告,其内容基于特约调查人员松尾进整理的1923年11月关于温州通商情况的调查。这两者都是关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温州商业活动的详细记录,对于研究20世纪初期温州史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调查记录。本书的第三章《20世纪初期温州的通商情况——以日本的报告为中心》,作者首次将《温州的商业机构》和《温州通商事情》两篇日文文献搜集到一起,并由译者首次译为中文。其中前者《温州的商业机构》主要内容包括:温州的各个商行及其主营业务、政府对商行的管理、温州势力最大的商帮——宁帮(宁波商人)、温州总商会的构成和活动、仓库业的发展、旅馆业的现状等。后者《温州通商事情》包括概论、交通(包括水运和陆运)、商业(包括商会和商业习惯、度量衡)和贸易总论。这些内容都有详细的数字作为支撑,如船只的载重量、十年间的温州各地出入船舶数量表、与外国贸易及与中国贸易数量表、度量衡的使用习惯、进出口贸易总额等等。这些详尽的调查数字,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向东亚扩张的野心,同时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较为精确地考察20世纪初期温州海洋贸易和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书第四章《温州与上海之间的轮船航路》主要利用上海发行的《申报》《中外日报》及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等资料,对温州与上海、宁波间轮船定期航路的航运情况进行探讨。这些轮船航线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沿海帆船航运逐渐被轮船航运所取代的现状,同时也看出轮船航运给近代温州发展所带来的新契机。如《申报》第1875号(1878年6月6日)的船舶信息中的记载:“[五月]初六日出口船 礼拜四 大有轮船 往福州、温州 招商局”。这是一则《申报》刊登的航运广告。由此可以看出轮船的出港日期、轮船名、目的地和航运公司名。作者依据此类航运广告做成第92-96页的《1879年1-12月永宁轮船上海、温州航行表》,考察了承担温州、上海、宁波之间航运的“永宁”号轮船的航行情况。在1879年一年间,永宁轮船在上海和温州间航行26次,促进了温州经济活动的开展。那么,这些航运活动中,什么货物来支撑两地之间的贸易呢?作者又根据《申报》和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的《浙江之温州茶业》考察了两地间的重要商品--茶叶。在本章第二小节,作者用《中外新报》的记载,列举了1898年8月至1899年2月招商局普济轮船、海琛轮船在温州与宁波之间的航行情况,并利用《清续文献通考》《光绪十五年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略论》,对温州、宁波、上海之间航运、贸易情况进行了探讨。温州至上海的轮船不仅将温州特产,如茶叶、伞、纸制品等运至宁波、上海,而且在人员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轮船航运,中国国内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同时外国人来航温州的频率也大幅提高。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温州近海就有海贼和海盗出没,有关倭寇研究已经从以往的概括性考察逐步演进为微观性探讨。作者松浦章先生对东亚海盗研究的经验颇丰,曾经出版过《中国的海商和海贼》(《中国の海商と海賊》,山川出版社,2003年)《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中国的海贼》(商务印书馆,2011年)。在《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一书中,有关海盗的研究被放在第五章《阻碍温州沿海海上交通的海盗》,包括浙江沿海与倭寇,明代倭寇对温州沿海的袭击,乾隆、嘉庆年间温州沿海的海盗,清末到民国时期温州沿海的海盗四个部分的内容。作者用温州地方志、明清实录、中琉关系档案、奏折、报纸等作为主干资料,对有关温州的倭寇情况进行了考察。尤其首次利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明清史料》对乾隆、嘉庆年间沿海遭遇海盗的情况作了统计和归纳,指出乾隆十八年(1753)到嘉庆四年(1799)的47年间,浙江沿海有约60次被倭寇侵袭的事件,温州府治下海域遭遇海盗的数量为18次,占三成之多,尤以嘉庆二年最为严重。《申报》则对1920年到1930年的海盗情况进行了报道,可以以此看到近代海盗在温州沿海侵袭的情况。这些海盗不断侵袭正常航行于海上的商船和从事渔猎活动的渔船,不仅掠夺船上的货品,还经常伤害和掳掠船上的人员。

温州沿海和舟山群岛海域相连,是最适合的捕鱼海域。本书第六章《温州沿海的渔业和渔船》对温州沿海的渔业和渔船进行了考察,在通史类著作而非渔业专门史著作中对沿海渔业历史的考察,是本书的新颖视角的体现。在本章中,除温州地方史之外,日文资料《支那省别全志(浙江省)》《宫中档乾隆期奏折》得到了较多使用,尤其1921年11月30日的《申报》刊登的《江浙沿海鱼产调查一览表》是有关江浙渔船和渔获产品的详细情况的调查报告,作为民国渔业史料是非常珍贵的。1922年6月7日和12月18日的《时事公报》分别有两篇关于渔业、渔民分帮的报道,对捕鱼的种类、期限、区域、方法、帮派进行了详细记载。这样的报道也是首次使用在温州通史研究中。作者依据这些资料指出,温州沿海渔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鱼类资源丰富和渔船种类繁多,其中用来冷冻新鲜鱼类的“冰船”,在之前的史料中所见较少,而且温州的渔船还可作为战船使用,在海防中发挥作用。

沙船、鸟船、福船、广船被称为清代四大海船,它们在中国沿海的航运活动为众人所知。但是除了这四大海船之外的帆船,其具体的航运活动情况,在以往的研究中成果并不多。日本拓务省拓务局的南洋课在1938年(昭和13年)2月到4月对中国沿海的水产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列出了大对船、小对船、大钓船、小钓船、流网船、大莆船、冰鲜船、舢板八种类别,全部都是帆船。本书第七章《温州沿海钓船的航运活动》就围绕散见于清代后期史料中的“钓船”予以论述。根据史料,钓船是从事渔业和运输的帆船之一,活动区域在浙江沿海,尤其是温州近海附近。作者利用实录和奏折等对清代后期到民国初期浙江沿海钓船的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了《申报》对温州近海的钓船活动的记载。指出1910年前在江苏、浙江沿海及长江流域活动的钓船,曾超过5000只,舵工和水手等多达10万人。1910年,钓船减少到1000只左右。这些钓船多在温州和宁波为主的浙江沿海进行活动。也有从温州驶往福州的情况,多用来运送米谷和木材、生猪、纸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炭及柴、冰冻鲜鱼等。清代到20世纪前期钓船的航行区域,大致为福州—温州—台州—宁波—上海—长江流域。首次对钓船在温州沿海交通和贸易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温州因《烟台条约》于1877年辟为通商口岸,建立洋关,因此1878年的《华洋贸易总册》便增加了温州口的贸易年表,中文版摘译本也不例外。本书第八章《1889-1913年<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之学术价值》所收的1889年-1913年的《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便是上述年度《华洋贸易总册》中关于温州口岸在不同年度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影响进出口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报告。作者在第一小节介绍《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中航运史料的基础上,以列表的方式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温州港进出船舶数量、船舶运载吨数变化、进出旅客数量的变化,展现了该史料在温州地方史研究中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第二小节将1889年-1913年的《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全文附上,并对照原来的竖排本进行编辑和整理,显示出类别的不同。该史料详细记录近代温州的贸易、生产、交通、社会状况、地方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深刻分析影响贸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是研究温州近代史最为系统详尽的资料。因为之前对其没有进行过细致整理,以致学者利用极少。此次在《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一书中公开出版,将更加方便于研究者使用,推进温州史和中国海域史研究。

以上是对本书主要内容的归纳和介绍,由此也能看出本书的鲜明特点:

首先,本书最大特色是作者对于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本书在研究温州史中,除了运用最基本的温州地方史资料之外,还大量运用了其他资料。如《申报》《中外新报》《时事公报》《字林西报》等新闻资料,这些“活”的新闻资料,是对发生“事实”的报道,用真实的眼光展现了温州沿海航运、贸易、海防等各方面的变迁。英文和日文资料与中文资料进行对照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如温州海关资料、《支那省别全志(浙江省)》等。本书的第三章,作者首次将《温州的商业机构》和领事报告《温州通商事情》两篇日文文献搜集到一起,并由译者首次译为中文,大量的数字记载拓展了温州地方史研究的视野。本书最后一章所编辑整理的《温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是首次将1889-1913年温州海关的记录公开出版,这部囊括温州政治、经济多个方面的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其次,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首次运用史料把渔业史纳入到海上交通史研究中。在此次出版的《温州通史》其他二十八部专题史中,并无专门的渔业史研究。作者从海上交通的主要工具——船为切入点,首次将捕鱼的渔船活动、鱼类贸易的路线等纳入到海上交通的范畴,使我们认识到渔船的捕捞和贸易活动也是交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本书第六章运用《申报》《时事公报》对江浙沿海渔业的报道,结合日文资料对浙江渔业的调查,论述了浙江沿海和温州沿海的渔业情况。包括鱼类的种类、渔业贸易、捕鱼方法、鱼品保鲜、捕鱼船只、各季节捕鱼区域等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作者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有力地补充了温州通史的研究空白。

再次,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将明清时期温州地区较为猖獗的海盗活动作为重要一章。作为在东亚海域海盗研究中颇有建树的史学家,作者基于以往丰富的研究经验,通过奏折、实录、近代报纸资料等,对温州地区的海盗,尤其是倭寇的活动进行了考察。温州沿海的海盗活动从唐代海盗吴令光袭击浙江沿海开始,到“北虏南倭”的明代,再到乾隆、嘉庆年间,一直延伸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在较长的历史时段内对海盗的活动进行了复原和探讨。这些有关海盗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温州贸易、明清海防、海难救助、中琉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同时展现出一种新的研究趋势,那就是综合以往的海盗研究来看,目前学界已经从以往的概括性考察逐步演进为微观性探讨。

最后,作为一部研究著作,本书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由于温州海上交通史相关史料的严重缺乏,本书存在部分史料重复利用的现象,尤以个别温州地方史对温州历史地理的概述最为明显。在对于报纸资料的使用上,略有罗列之感。此外,或许由于作者本人是外国人,有些中文史料的句读难免有所纰漏。

温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吴松弟教授主编的《温州通史》通过复原温州近六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记载温州经济社会变迁和人文演进的历史,是包罗万象的鸿篇巨著,其中二十九部专题史又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温州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作为《温州通史》专题史中的一部,《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站在海洋的视角,以丰富的史料彰显了“海上温州”的特色,是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温州发展史的重要著作。

作者杨蕾: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海盗温州航运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