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区域活动:虫虫总动员

2017-01-27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徐雯雯

早期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虫虫同伴动作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徐雯雯

主题区域活动:虫虫总动员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徐雯雯

各种各样的虫虫时常吸引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观察、讨论……鲜活的虫虫让孩子们产生无数的猜测与奇想,吸引着孩子们探求的目光。伴随着主题活动“虫虫总动员”的开展,我们将有关虫虫的各类活动引入区域,让孩子们在自主选择、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虫虫,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虫虫的认识……该主题区域活动,适合的年龄段为5~6岁。

科学区:观察虫虫

核心经验

愿意通过观察、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蚂蚁、螳螂、蜗牛、蝴蝶等虫虫的外部基本构造,丰富有关虫虫生活习性的经验,有不断探究的愿望。

相关经验

社会:能够与同伴共同使用IPAD观看视频。

活动准备

1.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捉到的蚂蚁、螳螂、蜗牛、蝴蝶等虫虫,放在透明瓶子里便于观察。

2.放大镜;IPAD,内有介绍蚂蚁、螳螂、蜗牛、蝴蝶等虫虫生活习性的视频。

玩法说明

幼儿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螳螂、蜗牛、蝴蝶等,或根据自己的需要,观看介绍这些虫虫生活习性的视频,逐步了解虫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活动指导

1.观察指导要点。

(1)了解幼儿观察虫虫的情况,鼓励幼儿借助工具——放大镜进行观察。

(2)鼓励幼儿和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关注幼儿是否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提醒幼儿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关注幼儿使用IPAD时是否能调好定时器,定时10分钟,并能共享IPAD。

2.分享交流。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虫虫外形特点,以及在IPAD中了解到的虫虫的生活习性。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在观察虫虫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虫虫的愿望。

(3)反馈幼儿在共用IPAD时遇到的问题,讨论如何轮流使用,如可以按进区插牌的顺序轮流使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中观察虫虫的活动可以和自然角的观察活动相结合;观察的虫虫根据幼儿实际找到的有所不同,并在IPAD中提供相应虫虫的视频。

音乐区:虫虫的歌与舞

核心经验

1.用歌声和模仿舞蹈等方式表达对虫虫的认识,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有自主选择表演内容的意识,并协商确定表演内容。

相关经验

社会:与同伴合作表演唱和跳舞时,能找空的地方,注意与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讨论,共同确定“虫虫的歌与舞”内容,如歌曲《蚂蚁搬豆》《蜗牛与黄鹂鸟》等,舞蹈《虫儿飞》(动作可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学习,也可让幼儿在音乐区活动中即兴创编)《跟屁虫》(网络资源,幼儿可跟随视频模仿学习)等。将这些内容以单个按钮链接的形式制作成PPT,便于幼儿点击播放。

2.电子触摸屏或电脑、鼠标。

玩法说明

1.幼儿按照进入音乐区的顺序自选一个虫虫的音乐活动,遵循谁选的活动谁点击触摸屏或鼠标播放的规则,按活动顺序共同游戏。

2.幼儿跟随音乐或唱歌,或舞蹈,可独自游戏,也可结伴游戏。

活动指导

1.集中介绍。

教师点出电脑中的PPT页面,带领幼儿了解其中包含的虫虫的歌与舞。

2.观察指导要点。

(1)观察每位进区的幼儿是否有选择一个节目的意识。

(2)观察幼儿选择好节目后自由结伴及分配角色的情况,如能否协商结伴和分配角色。

(3)如果幼儿在自由结伴或分配角色时遇到问题,及时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组合,让幼儿知道每个角色可以轮流担当。

(4)观察幼儿的表演,必要时鼓励幼儿大方演唱,大胆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

(5)针对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注意找空地方游戏,保持合适的距离。

3.分享交流。

请参与音乐区活动的幼儿自选内容在全班面前表演,同时激发其他幼儿参与音乐区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可根据幼儿集体学习的音乐活动的增加和日常收集的有关虫虫的歌曲、舞蹈、游戏,不断丰富音乐区自选活动的内容。

语言区:故事表演《三只蝴蝶》

核心经验

学习分角色表演故事,能模仿角色语言对话,并加入自己对角色动作及心理状态的想象。

相关经验

社会领域:通过分角色表演学习与同伴相互配合。艺术领域:学习运用身体动作丰富自己的表达,积累动作语汇。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制作角色头饰或提供装扮用的服装道具:红、白、黄的花朵和蝴蝶,大背景:花园里。

2.录制故事,有条件可以加入音乐,播放器。

玩法说明

6名幼儿共同表演,先协商分配角色;然后戴上相应头饰,做好准备;播放故事录音,跟随故事情节发展表演动作及对话。熟悉后,可以不播放故事录音自主表演。

活动指导

1.集中介绍。

(1)出示角色头饰及装扮的道具,引出表演的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2)用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如“多少人表演合适?6个人一起进区,马上就能表演吗?先要做什么”,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人数、如何分工以及分角色表演的规则等。

2.观察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能否先分配角色再进行装扮,分配任务时是否遇到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如果幼儿没有意识到需要先分配角色或出现困难,可用问题引导,如“需要先做什么?怎么来分配?你们的困难在哪里”。

(2)观察幼儿动作、语言、表情是否符合故事内容和角色身份。如发现幼儿遇到困难,可让幼儿跟随故事配音表演,等熟悉后再去掉配音自主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体态动作、神态表情演绎故事。

3.分享交流。

引导幼儿回顾、分享分配角色以及表演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

小贴士

1.讨论表演的规则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在前一天下午讨论,内容可包括表演人数、怎样分配角色、表演前和结束后需要做的事情等。

2.待幼儿深入理解了表演规则和能够较熟练表演时,如果出现凑不满6人的情况,可组织幼儿讨论:没有6个人的时候怎么办?如可以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方法予以解决。

美工区:做虫虫

核心经验

运用团、搓、捏、粘等方式将纸粘土塑成昆虫,表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

相关经验

科学领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对昆虫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虫虫”主题活动,观察过虫虫,如瓢虫、蚂蚁、蜻蜓、蚂蚱、蜜蜂、知了、毛毛虫等,对虫虫外形有一些了解。

2.各种颜色的纸粘土,分块装在保鲜盒里,泥工板等。墙面上贴有各种虫虫标本或图片。

玩法说明

从盒中拿取所需纸粘土,分出适量小块,在手心里抓、捏、团软后,捏成虫虫身体的各部分,最后组合起来,按压、粘接牢固。

活动指导

1.集中介绍。

(1)引导幼儿观察区内的虫虫标本或图片,了解虫虫的基本特征,引出活动内容。

(2)引导幼儿围绕自己要制作的虫虫和制作方法进行讨论,强调制作中注意油泥不混色。

2.观察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的操作步骤和动作,以及小肌肉动作发展情况,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墙面上的实物图片和同伴作品等策略,拓展思路,制作虫虫。

3.分享交流。

制作完成后,幼儿可以依据作品向教师、同伴介绍自己制作了什么虫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活动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虫虫展示在美工区,装饰环境。

猜你喜欢

虫虫同伴动作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虫虫涂鸦
动作描写要具体
寻找失散的同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虫虫攻略之“屎壳郎”
虫虫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