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翟庄瓜香

2017-01-27张国中

陶山 2017年2期
关键词:谜底黄瓜大棚

◎张国中

翟庄瓜香

◎张国中

阳春三月,我参加了省散文学会组织的去馆陶县大型采风活动。晚上当地部门为作家们接风的宴席上,有一道菜是生吃黄瓜段。咬一口,口颊留香,清芬四溢,不觉就惊叹:这黄瓜怎么比别处的好吃?县人大副主任、散文家牛兰学神秘地一笑说:“明天就知道谜底了。”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驱车走进了馆陶县翟庄村。天气有些阴,风吹在脸上凉凉的,但丝毫不影响我探寻“谜底”的兴致。大家走得很悠闲,我也总不自觉地把步调放得更慢。踩着被偶然透出的阳光,将路边的树枝投在地上的光影前行,仿佛有一种无名的力量牵引着。翟庄村的现代、时尚、优雅、独特,不像许多村庄那样,被城市化逼得衰老着、凋敝着,成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的乡愁。

我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村庄是再熟悉不过了。面对那些司空见惯的空旷的屋宇和院落,我是不愿意看到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其实,我何尝不是他们中的一员呢?而翟庄,则是以自己亮丽的新姿展示在人们面前的。

春风春雨春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性急的春风已在古老的卫运河畔描红绣朵。这春天的的消息,滋味好得如同花蜜。翟庄村是一个明代移民村,人们世代在这里休养生息,没有戎马倥偬的传奇,也没有出过文人武将,它的仿佛一夜之间的成名,居然是因为黄瓜。这倒让我感到好奇,进而产生神秘的联想:翟庄的黄瓜,与其他地方的黄瓜有什么不一样吗?

漂亮的女导游向我们介绍着,我也在心里向“谜底”慢慢靠近着。翟庄村是一个千人小村,多少年来,种植结构单一,一直是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在日新月异的当代农村,人均收入大大低于其它乡村的平均水平,村民的日子可想而知。穷则思变,有人终于脑洞大开。

翟庄村有三十多年种植黄瓜的历史,何不独辟蹊径,大力发展大棚黄瓜呢?于是,大棚建起来了,黄瓜丰收了,并由小批量生产,逐渐向规模化、科学化、网络化发展,目前已达到800个大棚,占地1100余亩,黄瓜日售量20万斤。别看这是一组枯燥的数字,翟庄村的群众却笑了。这一箱箱碧绿的黄瓜,那就是一沓沓百元大钞啊!

乡村春来早,农家乐事多。翟庄村的黄瓜渐渐有了名声,先是走出馆陶、走进邯郸、走进省会,终于走上了广大北京市民的餐桌。翟庄村出产的“馆青牌”黄瓜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获得金奖,并被誉为“中国黄瓜之乡”,翟庄村也就因此成为蜚声全国的“黄瓜小镇”。而这一切,对于孤陋寡闻的我来说,是第一次听说,同时也感到新奇。

导游告诉我们,两个月前,翟庄村刚刚举办了第二届文化旅游“摘采节”活动,拉开了“最美乡村过大年”的大幕。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那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情景,但我想,那会是很精彩的一个场面。翟庄人聪明,利用黄瓜大做文章,可以说做到了极致。他们主动与韩商携手,设立了全球第一个以“黄瓜”为主题的化妆品研发生产和韩医美容学相结合的“黄瓜美肤中心”;他们开发研制黄瓜系列化妆品,还研发酿制了独具特色的“黄瓜酒”,开发了别有风味的“黄瓜宴”。客商们看中的,就是翟庄村的黄瓜品质之好,那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哦,牛主任的谜底原来在这里。

翟庄的人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他们与一些大学联合,办起了“美丽乡村大学”。不但成为学生实习的基地,还广开大门,为愿在此就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享受国企待遇。一时间,吸引了26个国家的学生来此学习考察。小村沸腾了,人们敲锣打鼓,唱着笑着,与春共舞,拂红一片阳光色的笑脸,拂绿了街道两旁的观赏树,也让那一个个黄瓜大棚充满了生机。我徜徉在翟庄村整洁的街道上,穿梭在大大小小披红带花的巷口胡同里,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一把春天的风景;眼睛所到,顿觉绿意盈盈......

凉凉的春风,带着昨晚一丝丝夜雨的潮湿,轻轻拂来,空气里似乎弥漫着黄瓜的清芬。不远处,几株桃树俏花初绽,在这个以绿为主色调的地方,羞答答地甘愿做绿色黄瓜的陪衬。

绿染翟庄村,明朝更好看。在一个有些特色的老式木门前留影后,主人老张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小院里,我边参观边和他交谈。他动情地说:“我们的日子,过去在冬天里是很难过的,谁希望冬天老是把人困住?现在好了,人们冬天里在大棚里忙,一年四季人们都在忙碌,干自己的事,累些苦点没什么?不就是希望日子过得像春光一样美好多彩吗?”一席话,竟让我这个匆匆过客沉思良久......

张国中,男,六十年代出生。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散文作品300余篇,多次获奖。著有散文集《永远的向日葵》等。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沧州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南皮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谜底黄瓜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黄瓜黄瓜你是不是菜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