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遇,在光阴深处落地生花

2017-01-27刘金荣

陶山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花馆陶小镇

◎刘金荣

相遇,在光阴深处落地生花

◎刘金荣

我是个性情中人,初访馆陶、触景生情是再自然不过的。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朴而实的民风、心之诚的礼遇、堪为最的震撼,萍水相逢,心波逐浪。

正像其得名一样,馆陶是个有故事的地方。馆陶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初置县,因城西北七里有陶丘,其侧建馆,赵惠文王赐名馆陶,自此馆陶之名流传于世,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四位皇帝女儿被封为“馆陶公主”,三个帝王的儿子被封为“馆陶王”。走进“馆陶博物馆”,像是进入了时光隧道,仿佛已置身于那个森严冷酷的宫廷之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择手段,仿佛看到当年馆陶公主指着阿娇给刘彻时的别有用心,仿佛听到刘彻的允诺“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仿佛看到做了皇后的陈阿娇为争帝宠,与宫中美人明争暗斗,被贬长门,如怨妇般在长门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以求汉武帝再次临幸,仿佛听到李白在《妾薄命》中发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慨叹。当然,除了宫廷恩怨,还有孔子贤弟子之一的子夏辞官离开莒国到馆陶县西河寨村设馆教学,失子之痛,哭致双目失明,史称“痛抱西河”;有“路不拾遗”的馆陶品德,有“好丑自彰”“屯毛不辨”的故事笑话。这些都为馆陶奠定了深邃迷离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更多的人去了解她、关注她。

馆陶,是个让人温暖的地方。忘不了第十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颁奖典礼上,与会的李春雷老师在提到第一次离家出走亲眼看见家乡卫河以及这一次与母亲河的遇见给他成长带来的变化时的犹新欣喜,李老师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让他难忘的青葱岁月,又成了那个初窦未开的男孩,那种感觉有忧伤、有欣喜,更有像是见到母亲一样的温暖。馆陶,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温暖的地方。在这里,我再一次结识了唐代名相魏征,初识了民族英雄范筑先、书法篆刻、文学创作家雁翼、漆画艺术家乔十光以及把馆陶称作第二故乡的狂草画家汪易扬,等等,他们带着各个年代不同时期的光环,或是留芳史册,或是反哺馈赠,特别是这些艺术家对馆陶的馈赠。走近这些艺术作品,品味着雁翼“……怀揣着母亲河的恋情/设计再回来的日程”、汪易扬“我不是馆陶人/但我心中充满馆陶情/我不是馆陶人/但我视馆陶乡友如亲人……”的诗句,观赏着势如敦煌飞天的狂草画、触摸着世界顶级艺术漆画,身临其境,更加让我感受到艺术家们对故乡发自内心的热爱,那种感觉暖暖如春。我的心被感染了,融化在这温暖的海洋,对这片滋养生息的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馆陶,是个让人惬意的地方。说惬意,也许太私人,情之所至,依感而说罢了。馆陶的美丽乡村建设,九个小镇各具特色,展示着小镇的安逸生活、乡土风情与人文建设,让我体会到了“流水村中合、竹轩院外斜”的乡村风光和平静恬适的田园生活。在这里,不仅可以“开轩面场圃”,脚踏水车,还可以坐在咖啡厅,吃着二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黄瓜,如今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馆青”,品着农家自酿的黄瓜酒,“把酒话桑麻”。 在这里,沉重的磨盘已经被电磨、大型面粉加工机械所取代,但它记录着曾经苦难的那个年代;金黄的玉米穗被囤着、摆成各种文字、塑像,成为农村文化宣传的重要元素;粮画、布画、秸秆画,诉说着农民心中的梦想……是的,昔日解决温饱的粮食已经走进了优雅的艺术;昔日的乡村除了农家的质朴品性没有改变,她提升修养大胆迈出了文化产业化的步伐;昔日的农民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懂得了悠闲娱乐、学会了经营、更加重视文化、更加尊重创新、创造。走在小镇洁净平整的街道,一串串的灯笼和五彩的风车,向我们诉说着小镇生活的红红火火、五彩缤纷。

邂逅馆陶,像是邂逅了一位先生,撩须抚髯、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讲述着馆陶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儿;游走小镇,细细品味,像是信步闲庭不温不火,独享诗与画的浓情雅趣,似有“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的迷恋;走进博物馆,如登陶山之巅,如临卫水之滨,似有当年陶山水驿幡号飞扬、漕运号起,又见卫运河的繁盛,又似有曲声悠扬于耳边,心便再也无法沉静,且忆且感且记。正所谓:

悠悠故事常青史,脉脉温情释乡愁。

济济人才慷慨志,陶山卫水演风流。

生命若是一场途经,遇见就是最美的盛放。如今,冀南卫水之滨,小镇万花已开,招蜂引蝶,热盼君来。唯愿,每一次相遇,都会在光阴深处落地生花。

猜你喜欢

生花馆陶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要下雨啦
法治漫坛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我只想去馆陶吹吹风
在 馆 陶
馆陶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