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渔翁式”管理,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2017-01-27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张梅叶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梅叶 肖 云
借“渔翁式”管理,有效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梅叶 肖 云
受地理位置、地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每所幼儿园都具有不同的本土教育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呢?我园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出发,探索出分三步走的“渔翁式”管理策略。
第一步:“撒大网,捉大鱼”,组织全园甄选本土教育资源
为了广泛收集优质本土教育资源,我们撒开“大网”,在教育局教科研人员指导下,组织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以及家委会成员共同设计三份不同的资源调查问卷,对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内容、人员、方式、目的、依据等进行调查,所有教职工和家长分类别填写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在幼儿园方圆两公里内有哪些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在调查后,组织团队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组织教师和家长进一步开展研讨,从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三方面考量资源的内容,最终选择确定“大鱼”——从种植、饲养、民间游戏三类本土教育资源入手创设园本特色环境,并拟定开发、利用计划,发动全园收集种植、饲养、民间游戏三大本土教育资源内容。
第二步:“大网变小网,分网盛鱼”,组织教师开发利用本土教育资源
我们把收集整理的本土资源分成种植、饲养和民间游戏三大类,并在幼儿园设置了种植区、养殖区和民间游戏长廊,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各种活动。
1.小网之一:本土种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结合这些建议,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北面有50多亩农田的优势,制定时间管理表,分季节带领幼儿到田间去观察、体验。如在春天,分大、中、小班,每周一次,去种植园观察农民翻土、播种、施肥等,请教不同植物的种植和生长知识,记录农作物发芽、生长的过程,统计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在秋天,带领孩子去田间帮助农民收割,开展挖红薯、拔萝卜、摘草莓等实践活动,积累“有的植物果实在土里,有的在地上”等相关经验,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幼儿在园外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植物种植的经验,产生了自己参与种植的兴趣,于是,我们在园内开发了三百多平方米的种植园,订购了尺寸适合孩子使用的小铁锹、小铲子等,结合幼儿在园外观察和积累的经验,带领孩子根据季节栽种各种植物。各班教师还结合幼儿在农田观察植物时引发的很多疑问,如“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为什么最下面的叶子最小”等,创设了植物角。为了便于观察,植物角很多植物是种植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瓶子里,且各年龄班还进行了分工,大班土培植物,中班水培植物,小班种植观赏性植物。各班结合孩子观察到的现象,开展了“小叶子的秘密”“水生植物”“豆子的生长”等探究活动,形成了植物生长主题内容。
2.小网之二:本土饲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园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幼儿园,周边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园所东侧有个小村庄,村里有几家小型养殖基地,园里组织幼儿去参观了几次。孩子们对毛茸茸的鸡、鸭、鹅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动物生长都特别关注,常常问那里的小动物长成什么样了。结合幼儿的兴趣,园里创设了公共饲养角,同时让各班也根据幼儿的兴趣分别创设了小的饲养角。教师、孩子和家长把本地常见的小动物,如小兔子、小鸭子、小鱼儿、小螃蟹等都搬进了饲养角。平时幼儿在饲养角里细心照顾这些小动物,给小动物喂食并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与变化。各班还根据孩子在饲养活动中的需求,创设微主题活动,例如有的孩子在饲养小鸡时提出了“为什么小鸡有翅膀却不会飞”等问题,教师便带孩子们开展“翅膀的秘密”微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支持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来发现禽类和鸟类翅膀的不同,从而推进孩子的科学探究,再引导幼儿把探究结果呈现在班级主题墙或幼儿园楼道等环境中。在这些探究活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感受了大自然中不同的生命形态,引发了对生命的好奇心。
3.小网之三:本土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园地处苏北农村新建的小城镇,很多家长会玩各种有趣的民间游戏。他们常常来给幼儿园做家长助教,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爷爷奶奶,带来的各种传统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要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结合《指南》中这一建议,幼儿园制定了民间游戏开发和利用的三年规划,并把规划细化到各年级组的学期游戏计划中去实施。资源开发的初期,园里发动家长、教师收集了一百多种传统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进行整理和改编,并逐一分层次投放到幼儿的活动中。小班组选择了骑毛驴、玩沙包、吊龙尾、点脚板、抓尾巴、推小车、拍手板、指鼻子、吹泡泡、木头人等十多种民间游戏作为重点开展的项目。中班组选择了打陀螺、抬花轿、炒蚕豆、击鼓传花、过城门、捉迷藏、走高跷、掰腕子、丢手绢、打宝等十多种民间游戏作为重点开展的项目。大班组则选择了挑小棒、翻花绳、编花篮、跳山羊、跨大步、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等十多种民间游戏作为重点开展的项目。小中大各班创设的民间游戏长廊,为幼儿园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第三步:“冲破渔网,一鱼多吃”,将资源利用延续和扩展
“冲破渔网,一鱼多吃”管理策略,即打破原有的资源利用模式,将资源利用进行延续和扩展。教师带领幼儿利用三类本土资源开展各项活动,并从中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再展开新的活动和探索,让本土资源持续得到拓展、延伸和利用。
1.本土种植资源利用的拓展和延伸。
(1)各班教师不但带幼儿开展种植活动,而且根据幼儿兴趣引发其他活动。例如:设计园林里的小路,认识不同的昆虫,发现肥料的作用。
(2)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引发其他形式的活动。例如:开辟水生植物区、土生植物区,让幼儿在这里自主进行观察和试验。
(3)园里改善了各处花草树木的种植,把本地的常见果树移植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小小护林员”活动,引导幼儿到户外探索春夏秋冬的秘密。在这里开展的各领域主题活动也颇受幼儿喜爱,例如:植树节的劳动,植物花期时的写生,丰收时的采摘,等等。
2.本土饲养资源利用的拓展和延伸。
(1)在饲养资源的利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片、绘本、电影等,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更多动物的特性和生活,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和丰富多彩,从而关注、珍爱地球上的生命。孩子们还由此扩大了探究范围,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保护大自然中濒危物种,如熊猫、丹顶鹤、海豚等。孩子们在系列活动中,感受到生命需要保护,产生了爱护生命的情感等,我园也初步形成了生命教育系列课程。
(2)组织教师研讨饲养活动还可以在游戏区引发哪些相关的活动,建构区的“动物之家”,美工区的“动物水粉画”“濒危动物粘贴画”,体育游戏“小白兔拔萝卜”等都应运而生。
3.本土民间游戏资源利用的拓展和延伸。
园内让教师结合游戏的开展和幼儿一起不断丰富游戏材料,同时也不断创新玩法。园里的民间游戏加上孩子的奇思妙想,不断变换着花样。例如,在幼儿玩熟了传统游戏“打宝”之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个游戏还可以怎么玩”,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游戏材料“宝”(纸折成的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上添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和各种图形,创设不同的组合游戏材料。在玩的时候,再将以前“把‘宝’打翻过来为胜利”的规则,根据材料的变化改为“看谁打出来的图形多”“看谁打出来的花瓣数量多”,或是“看谁打出来的动物厉害”。在游戏中,慢慢增加了绘画、数量比较和认识动物等,真正达到了玩中长智的目的。
此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13)年度第(10)期立项课题“幼儿园特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研究”(编号:2013JK10-L233)终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