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暖新闻』传递真善美
——浅谈如何让报纸更有温度

2017-01-27刘晓敏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许昌真善美温暖

□ 刘晓敏

(许昌日报社,河南 许昌461000)

让『暖新闻』传递真善美
——浅谈如何让报纸更有温度

□ 刘晓敏

(许昌日报社,河南 许昌461000)

党报 暖新闻 真善美 舆论导向

倡导“暖新闻”,发挥暖力量,是地方报纸亲民、爱民、暖民的有效途径。新闻有暖色,报纸有温度。地方媒体如何发挥暖力量,传播暖新闻,本文拟对此作如下探讨。

暖新闻的定义

“暖新闻”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更不是悲惨世界的再现。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暖新闻呢?目前,新闻界比较认同的概念是:暖新闻一般是指能够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能够触动心底善念、传递温情的社会新闻。

当前,一些媒体对暖新闻的定位还不十分准确,容易走入“好人好事”“老弱病残”的怪圈。拾荒老人、身残志坚、苦中作乐,甚至带病工作、累死在岗位上的公务员等,这些当然是值得颂扬的,但是过多地刊发这类新闻,只会让人觉得身处“悲惨世界”,并不能给人以美和温暖。那么,暖新闻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气质呢?为便于理解起见,笔者举例说明。

2015年7月12日上午,浙江海宁市某小区内,一6岁男孩的头被卡在了二楼防盗窗的铁栅栏里,身体悬空,情况危急。这时,路过此地的河南省许昌市农民赵笑功二话不说,立即爬到一楼空调外机上,一手抓住落水管,一手用力托起孩子的双脚,这样咬牙坚持20多分钟后,男孩终于被救。

次日,浙江《海宁日报》以“河南托举哥为你点赞”为题,对赵笑功的事迹进行报道。消息见报后,立即引起能量发酵,河南《许昌日报》、浙江《钱江晚报》、中国文明网、新华网等十几家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关“托举哥”赵笑功的报道就是一篇很好的暖新闻,这一新闻贵在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温暖人心。人们看到这篇报道,会在感受温暖和感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做?”无形中给人们树立了向善的榜样。

当然,像这样的暖新闻还有很多,如《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提供饮水点》《志愿者为农村孩子建爱心书屋》等,都是不折不扣的暖新闻。这样的新闻能够唤醒人们心底的善念,从而促使社会向善向美。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种新闻,它看似暖新闻,却实则不算是暖新闻。如:媒体经常报道的带病工作、累死在岗位上的公务员,一心为学生、却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教师,身残志坚、用双脚撑起一个家的残疾人等。这类新闻中当事人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但却不能给人以温暖,反而会让人觉得很悲惨。读者会本能地排斥这种新闻,因为,向往美好是人的本能,读者在敬佩当事人的同时,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自己:“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将是何等地悲惨,真不敢想啊!”可见,如果把这类新闻也当成是暖新闻,那对暖新闻的理解也就过于狭隘了。

暖新闻报道技巧

媒体应“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暖新闻的接力报道正好可以激发民族团结、自信、自强等凝聚力量,激励每一个中国人向善向美。可见,“暖新闻”的报道在当下无疑是激励美好,使人性的美好一面尽情发散的一剂良药。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将这剂良药的药效发挥到极致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地方媒体如何做好暖新闻报道呢?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拟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暖新闻应该是有温度的新闻。作为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事实中的真善美,善于挖掘“温暖”背后的深层次事实。同样一篇暖新闻,如果就事论事地写,就只能写成一篇普通的社会新闻。如果挖掘一下新闻背后的事实后再写,就会使这篇新闻更有分量,更有深度和温度,甚至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收到良好的舆论效果。

2016年4月,笔者采写的通讯《“微信群”里传递爱——患病大学生微信群中获捐助》就是一篇较有分量和温度的暖新闻。该篇通讯在《许昌日报》社会新闻版头题位置刊发后,引起了许昌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亲笔批示,表示该篇报道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许昌正能量,应多刊发这样的新闻。随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纷纷通过“微信筹”为患者捐款。

当初,笔者接到患者父亲打来的求救电话。他说,儿子患白血病,前期治疗已经花费了16万元,如今需要做干细胞移植手术,即使把家里房子卖了钱也不够,希望媒体能够帮他呼吁一下,为他的儿子募集些爱心款。

凭经验,笔者断定,如果仅仅写一篇呼吁大家献爱心的稿件,恐怕难有理想效果。因为,近年来,呼吁为患者捐钱的新闻太多了,需要筹钱治病的重病患者一样多,受众对这类新闻早已麻木,甚至会从心理上排斥这类新闻。受众除可怜患者外,内心并不会产生多少温暖的情愫,而真正伸出援手捐款者则更是寥寥无几。

为了能够真正帮助这位父亲,笔者没有急于写新闻,而是指点这位父亲先申请“微信筹”,看能否激起一些爱的浪花。申请“微信筹”后,可能是因为患者是大学生的缘故,不少网友为其捐款。相比较而言,“网友主动为患者捐款”这一事实,比“被动地呼吁人们为患者捐款”更有温度。于是,笔者就紧紧抓住“网友为患者捐款”这一事实,写出了《“微信群”里传递爱》这篇报道。

稿件见报后,不但得到许昌市领导的重视,而且还掀起了一波爱的浪潮。除“微信筹”中的善款不断增加外,一些爱心人士还专门到患者家中捐款。结果,一篇暖新闻,换来了14万元的爱心款。这14万元钱,对于患者家庭来说,算得上是及时雨。这样,再加上这位父亲筹的钱,就能够为孩子做干细胞移植手术了。

地方媒体应增强暖新闻报道意识,使报纸在拥有权威性的同时,更加亲民、暖民。目前,少数媒体“亲民不足”,表现为领导视角多,群众视角少;工作视角多,生活视角少;上层活动视角多,基层活动视角少;干部政绩视角多,群众利益视角少;居高临下灌输视角多,平等沟通交流视角少。为改变这一局面,许多媒体不断探索,增加民生新闻版面和社会新闻版面等,暖新闻报道开始活跃在版面上。如,《中国青年报》推出有“暖闻周刊”及“暖心”“暖评”“暖城”等专栏,凤凰网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共建有“为生命倾注力量 为心灵点盏明灯”暖新闻专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笔者认为,地方媒体既要肩负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的重任,又要适时关注民生,传播暖力量。明确设置“暖版面”和“暖专栏”,让暖新闻成为地方媒体的亮点。

生活是美好的,地方媒体的气质也应该是美好而温暖的。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报纸,更应像一位睿智的长者,既严肃大气,又和蔼温暖。她胸怀党的大政方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给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应该充满温暖和力量。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许昌真善美温暖
温暖冬夜
初到许昌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许昌诗群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温温暖暖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爱·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