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研究

2017-01-27李毅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供水水体

李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成都行政学院

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研究

李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成都行政学院

多元治理是节约成本,提高治理效果,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相关理论和研究基础,对当前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水环境 治理 对策建议

近年来,城市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城市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处理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污水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效应,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城市水污染的治理效果,由于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治理各自存在弊端,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效果欠佳。多元城市水污染治理主体是节约成本,提高治理效果,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城市水环境基本状况

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是在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道路上的历史性拨乱反正,是一个发展路线上的科学回归。随着公众环境意识日益觉醒,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介入监督,新型环境社会运动开始进入高发期。如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考量着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能力。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黑臭水体治理时间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数据显示,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接近八成城市查出黑臭水体,目前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只占13%,而到2020年295个地级市的黑臭水体要均控制在10%以内,黑臭水体治理任重而道远。

二、各地城市水环境治理经验

1.兰州水污染事件

2014年4月11日,兰州市因石化公司原油管道泄漏造成自来水中苯含量严重超标而引发饮水危机,央视《新闻1+1》、《焦点访谈》等栏目对此进行连续多日跟踪报道。此次事件暴露出了水环境治理和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一是地下管网维护和管理不足。兰州水污染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自流沟。二是市政公用事业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兰州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后,成立了中法合资的水务服务管理公司,但兰州市政府并未对其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从而使本可避免的污染事故最终发生。三是政府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不够。兰州市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供水企业及相关部门未能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和启动应急机制,导致当地市民恐慌性抢水,政府公信力大幅下降。

2.扬州水生态样本

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扬州按照“治城先治水”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不淹不涝”“清水活水”等系统工程,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处,水与城和谐相应,城与人和谐共生。其主要做法及经验如下。一是大力推进《建设“不淹不涝”城市行动方案》,累计投入13.2亿元实施防洪河道整治、排涝闸站配建和易淹易涝片区改造,铺设排水管道80多公里,整治积水点位61个,全市排水管道密度指数位列江苏省第3位。二是出台《“清水活水”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解决黑臭河道的活水源头为重点,投入100亿元整治黑臭河道,查清排污口579个,封堵或改造排污口28个,树立雨水口、溢流口公示牌21个。三是为了让广大群众“喝上干净水”,扬州先后投入45亿元,收购关停了484个小水厂,铺设供水主管道1500公里,更新改造区域供水支管网1.5万公里,在江苏省最早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实现了城乡居民饮用水“同源同网同质”。

3.新加坡治理工业水污染

当工业水污染给许多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投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时,新加坡的工业污水治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一是废水源头控制。要求工业企业建立工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将污水排放进公共管道之前,对其进行达标处理。二是严格有力执法。《污水及排水法案》赋予公共事业局权力,由其全权负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所有与处理已用水相关的事项。根据该法案,公共事业局可控制所有源自家庭的、工业的和其他建筑物的已用水排放。

三、成都市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政府在水污染治理中扮演了保姆角色,未能有效调动企业、个人、或则相应的社会组织共同治理。面临财政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污水作为企业的副产品,不能为企业产生利益。污水净化增加了企业排污成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洗衣、做饭、冲厕所等是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环保行为短期会带来生活不便。社会组织根植于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代表民众的呼声,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受制于自身发展的制约,其作用还未能形成显著影响。[1]为此建议,一是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二是大力推行节水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不断深入。加快健全和完善水务地方法规,积极营造全民节水、全民惜水、依法治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水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四是建议研究一个部门负责污水处理全过程的行政方式。五是建议加强科技成果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水排放监管设施的智能化程度。结合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污水预处理水平。

[1]吴件.兰博.多元主体视角下城市水污染治理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5(19):81-83

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R07);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项目(项目编号:DY201702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供水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