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问题教学模式
2017-01-27吴波
吴 波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问题教学模式
吴 波
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
本文通过对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弊端的分析,指出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解读,提出了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标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必然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此,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语言讲述和知识的灌输,过分强调教师自身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负担重效率低。以往的化学教学强调多讲多练,讲求题海之术,一味地灌输,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课堂教学陷入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泥沼。二是忽视了评价的作用。以往的化学教学,将考试定为衡量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只以成绩论成败,量化评分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忽视评价作用,将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弱,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三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可现实的化学课堂教学却是教师,师生之间是单向传输与接受的关系,师生间缺少互动与交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减弱。四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弱。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传授,化学实验与实践活动上,导致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弱,使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化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差。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问题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对高中化学知识的变革,更是对教师要求的提高。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化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吃透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精神,创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要本着既科学、多样呈现化学教学内容,又要促进师生互动与教学相长的原则,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教学模式主要为: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模式是指在一定化学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背景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往往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问题来进行,将问题驱动作为课堂教学动态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所提问题的数量、质量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同时,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难易程度要由浅入深,具有循序渐进性,最终达到由问题开始,在更多的问题提出和探究中结束的目的。例如检验化学装置的气密性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变换条件进行质疑:当装置比较多,体积比较庞大怎么办?不能加热怎么办?这种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将不同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意在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互补,组员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化学成绩的目的。同时,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相应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化学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化学动手操作能力。
(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问题情境是一种人的认知上的心理矛盾冲突状态,是人既迷茫于发现的问题,又急于寻找到问题答案的一种认识心理矛盾状态。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就是要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在矛盾心理的激发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化学知识,训练思维的多变性。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使他们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使学生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讲“钠的化学性质”时,设计递进试验如下:
实验1: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钠为什么没有把CuSO4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下,学生建议把硫酸铜溶液该为无水硫酸铜。
实验2:钠与无水硫酸铜混合反应,结果没反应,再讨论点拨建议改用硫酸铜晶体。
实验3:钠与硫酸铜晶体没反应,再思考再讨论再点拨,决定用研成粉末的硫酸铜晶体与钠反应。
实验4:钠与硫酸铜晶体粉末迅速反应,析出光亮的红色的铜。学生高兴得欢呼,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学生讨论总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应是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金属钠与无水硫酸铜及硫酸铜晶体在常温下不能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在常温下这两种物质都不能电离出铜离子,研磨后硫酸铜晶体中的一部分结晶水做了溶剂,使硫酸铜发生了电离,在水量不多的情况下,金属钠与铜离子发生了电子转移析出了铜。最后学生还推测金属钠与熔融的无水硫酸铜也能置换出铜。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实现了以问题为中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掌握了化学知识。
总之,新课标下,化学课堂教学应紧紧抓住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精髓,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轨道,使化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不断与时俱进,高质高效。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晓青.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探究性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0(09).
[3]叶清秀.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学周刊,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