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对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2017-01-27陈朝明
王 方,陈朝明,赵 佳
1红河卫生职业学院;2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思维导图对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王 方1,陈朝明2,赵 佳1
1红河卫生职业学院;2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使用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开发全脑功能、促进思维和记忆,又能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笔者将思维导图用于《诊断学》教学后期阶段,作为建立课程整体结构和帮助学生记忆的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将来的教学中能继续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诊断学;提高教学效果
《诊断学》是阐述疾病诊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医学课程,以其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为特征,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更好地记忆知识点,除了加强实践练习外,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的方法。
1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或思维地图等等。它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地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把你的想法“画出来”[1]。
2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依据
2.1 脑科学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杰·斯佩里的左右脑研究认为人的左脑主要负责词汇、逻辑、数字等,右脑负责节奏、空间知觉、想象、色彩、整体意识。目前人类右半脑的开发和利用非常有限。如果能将人类大脑的各种功能和谐地加以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思维导图可以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组织的图,与大脑处理事物的方式相吻合。因此有利于激发大脑潜能,使大脑得以平衡协调发展[2]。
2.2 记忆的特征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可简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类型,四个连续阶段。瞬时记忆是指刺激刚停止作用后持续一瞬间的印象,储存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钟。短时记忆时间要长一些,长期记忆则保持时间很久,甚至终生不忘。四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的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的记忆形成的特征主要是:大脑将不连续的、先后形成的瞬时记忆经过处理和加工,形成一级记忆,再通过反复运用和复习转化为二级记忆,形成“记忆的痕迹”。记忆的痕迹有些慢慢遗忘,有些经过长期使用和不断强化,就储存为三级记忆[3]。
2.3 教育心理学理论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此过程又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内部加工过程进行适当影响。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即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论教什么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新知识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4]。
综上所诉,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可能只是暂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记忆痕迹”,而如何将痕迹转变为长期记忆并内化为对个体有用、可以持续发展的“有意义学习”,只有通过运用、复习旧知识和联系新知识并不断加工才能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是对上述三个理论的综合实践,既能帮助学生开发全脑功能、促进思维和记忆,又能利用发散和联系的方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而有效的革命性思维工具[5]。
3 方法及实践
笔者任课班级为三年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全班60人。主要采用手绘思维导图。首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特征和制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组负责一项内容的制作:第一组负责整门诊断学的思维导图制作,第二组负责症状学和问诊部分,第三组负责肺和胸膜体格检查、第四组负责心脏检查,第五组负责腹部检查,第六组负责实验室检查[6]。
制图基本要求:(1)焦点集中;(2)主干发散;(3)层次分明;(4)使用图形或标记,便于联想和记忆;(5)使用不同颜色区分主题,刺激视觉和大脑。
设计步骤:(1)浏览:各组根据负责的内容设计和制作一个思维导图的主干;(2)确定:总目标和各级目标。各级目标应与主题关系清楚,并用线条相连,一个主题用同一种颜色。(3)整理:找出各级目标的重点词、并用现有的知识写、画下来;(4)内视:把必要的细节加上去;(5)回顾:完成思维导图;(6)可持续:适当留白、不断添加。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为避免个别学生不参与或参与度低的问题,要求各组学生分工合作并记录每人在工作中所负责的部分,成员根据实际工作量及完成情况进行互评分,将思维导图和评分表一起交给老师。制作完成的思维导图在全班展出,学生进行观看并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及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结果
教学班经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大部分学生认为本方法对《诊断学》的学习和记忆有帮助,问卷调查及访谈显示认为该方法不同程度对诊断学知识整体把握度有提高;对诊断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帮助;有利于联系过去所学的知识并联系新知识;该学习方法有趣易学、愿意继续尝试本方法的学生达到90%。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该方法浪费时间,对学习无帮助[7]。
5 讨论5.1 思维导图促进诊断学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记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将解剖学中器官部位、结构等知识重新复习和加深记忆。如体格体检部分,既强调了诊断学中检查的基本方法,也复习了各主要脏器的位置、结构。通过绘图的形式,该组学生认为对之前较难理解和记忆的肺部叩诊音的分布、听诊呼吸音的分布、心脏的听诊位置等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及理解均有明显帮助。而辅助检查制作组也认为对生理学中所学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2)化零为整,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经过本次思维导图的制作,多数学生表示对诊断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改变了过去片段式的学习和记忆。(3)化繁为简、节省了时间,能更有效地整理笔记、进行复习。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梳理各级主题、提炼重点词,以及不同颜色和绘图的方式,改变了复习时无的放矢地通读,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个人特点的创新性思维。(5)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沟通表达的社交能力。
5.2 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
(1)重点词提炼不足、逻辑关系不够清楚。(2)部分学生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制作精美,过于注重细节,违背了思维导图整体性初衷。(3)对思维导图的原理和绘制原则了解不够,敷衍了事。(4)纸张大小限制和制作技巧不均衡影响教学效果及评价:有的仅使用传统树形结构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书写,虽然整体框架合理,但是缺乏色彩、图片的内容,没有发挥思维导图应有的效果。
本次教学属于实验性教学,故思维导图的运用主要用于诊断学学习的后期阶段,作为建立课程整体结构和帮助学生记忆的辅助教学手段,取得一定的经验。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准备继续应用,并将之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沈建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J].浙江教育科学,2010(6):47-49.
[3]周明宗.人的记忆特征与提高记忆效率[J].辽宁师院学报, 1979(6):64-72.
[4]陈波.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12):1235-1237.
[5]陈冬冬.思维导图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4(17):129-130.
[6]余亮.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应用的SWOT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6(23):43-44.
[7]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王方(1976-),女,云南蒙自人,本科,毕业于昆明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诊断及内科学教育教学改革;
陈朝明(1977-),男,云南华坪人,研究生,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教学;
赵佳(1978-),女,云南江川人,本科,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