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编辑如何做到慧眼识头条

2017-01-26庄友燕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头版办报头条

□庄友燕

(牡丹晚报社,山东 菏泽 274008)

地市级党报编辑如何做到慧眼识头条

□庄友燕

(牡丹晚报社,山东 菏泽 274008)

近年来,关于地市级党报新闻改革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让来自基层和群众的新闻占据重要版面、让民生新闻上头版头条、让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规律办报等有关的各级地方领导“指示”和要求也不时见诸报端。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地市级党报,新闻改革的呼声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类似于在题材上属于社会新闻、热点新闻、民生新闻,或者说“不是领导新闻、会议新闻和工作性新闻”占据报纸重要位置的少而又少。相当多的地市级党报头版或头条位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是些×××会议召开、×××领导调研视察,要不然就是工作性的总结、行业性的巡礼等等。

报纸版面上除了这些就没有上头版或头条重要位置的其他新闻吗?我看不是,纵观各地的地市级党报,有很多可以上头版或头条的热点新闻、民生新闻大都被可怜巴巴的挤到了报纸的一角或其他版面。

作为密切联系基层的桥梁和纽带,地市级党报在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办报的角度来讲,一个合格的地市级党报编辑应该有慧眼识头条的本领,应该会沙里淘金,有一双慧眼并能会沙里淘金的编辑才是一个优秀的地市级党报编辑。一些地市级党报编辑为什么做不到慧眼识头条或者说沙里淘金。如果从业务能力上欠缺说事未免会伤害大部分人。因为,从目前来看,相当多的地市级党报都是人才济济,和多年前的人才结构相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大多数的编辑还是有慧眼识头条的本领的。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一是某种程度上的权力干预。尽管一些地方大喊着新闻改革,但真正地改了革,却难以长时间的支撑下去,有些时候,长官意志远远地要高于新闻的价值。改了一阵子,大多数的地市级党报仍然回到原地位置。二是党报编辑的惯性思维所致。在一些地市级党报总编辑或编辑的心目中长期生存着为“政”办报的思维。形成了不是地方领导活动或地方党政要务就不能上头版或头条的惯性思维。这种惯性思维方式毫不客气地说培养了许多懒汉编辑,蒙蔽了许多慧眼,就算是有条“大鱼”在眼皮子下面也有可能悄悄溜走。三是地市级党报编辑长期的新闻取舍偏差注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党报大多是围着党政转,一些地市级党报的新闻取舍标准就是以党务为中心,久而久之,使一些地市级党报缺少来自一线和群众之间的声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改了革,由于无米下锅,也难免会回到老路上来。

许多年前,《人民日报》曾经刊登一封农村某些小商品奇缺的读者来信,编辑不但把它放到了头版头条位置,而且还加了编后话。这篇稿件,相信到了现在的一些地市级党报编辑的手里,别说上头条,能不被枪毙就不错。不外乎《人民日报》是中央级的大报,能把这样的稿件从沙里淘出来,编辑肯定有着一双与众不同的慧眼。有意思的是,《人民日报》近年来从版面和文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头版或头条重要位置不时发出一些类似的民生新闻。一些言论和时评也一改往日板着面孔说话的做法,从语言和表达上走近了大众。而从形式上颇有些追求以前的地市级党报的做法。而如今的一些地市级党报,却越来越多的办成了以前的《人民日报》的模式,无论是报纸的头版、头条,还是社论、言论,均是“政气”十足,一副严谨的样子。这样的倒置真的还有些让人难以捉摸。

一些地市级党报编辑为何难以做到慧眼识头条,说到底还是相当多的地市级党报无法按照新闻规律办报。有时关注“官生”要比关注民生重要得多,这也是媒体人的悲哀和无奈。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头版办报头条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微头条
《头条》(四首之三)
把头版让给老百姓——浅析《义乌商报》第一版改革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头条
天空之城
头条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
从新闻作风谈政治家办报新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