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走向犯罪原因调查
——从个案看走向犯罪背后的原因
2017-01-26何陈爽
何陈爽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未成年人走向犯罪原因调查
——从个案看走向犯罪背后的原因
何陈爽
(710122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密不可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且犯罪年龄逐渐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将对近期发生的未成年人案件及其生活背景进行分析。
未成年人;家庭;区域;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球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各国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的社会现象。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日益上升,犯罪年龄下降,这给我国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很大压力。在我国,只有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达到法律规定的条件时,才算构成犯罪,受到刑法的制裁。然而,犯罪年龄越来越小,再加上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如何惩罚,如何教育成了一个难题。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甚至杜绝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未成年人财产盗窃案例
阿迪力(化名),男,少数民族。因在某大学附近盗窃手机被便衣警察发现。盗窃时17岁。阿迪力的家乡远在新疆,早早辍学在家,案发前不久随家乡的朋友一同来陕西打工。他家里只有妈妈和妹妹,条件不好。那边很多人都和他一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刚来到陕西的时候,他在一家饭店打工,但是饭店老板很凶经常打骂他,他忍受不了就离开了。
在这起盗窃案中,阿迪力和同乡负责偷手机,另外有两个汉族人负责在他们得手后对偷来的手机进行销赃。警方发现,他曾将一根长约8cm的钉子吞入腹中。据调查显示,阿迪力以前生活的地方有很多人为了逃避侦查、惩罚,都会采取这种吞钉子、打火机行为。
二、阿迪力案件背后原因分析
(一)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础的分子,是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对他们性格养成以及成长影响最深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影响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家庭结构的缺陷
家庭结构的缺陷,即就是家庭结构残缺,也可以将这样的家庭称为不完整的家庭。这样的家庭通常缺少父母一方或双方,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父母离婚,一方入狱或者长期分居。这样家庭的子女往往由于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容易在心灵上引发不良反应,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影响孩子形成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孤独、自卑和焦虑这样的负面情绪会被扩大化,一直伴随着他们,这使得他们忽略社会中的温暖,对社会产生充实的心理。这样的内心负面情绪一旦遇到外因的引诱,极容易产生犯罪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阿迪力的家庭结构是残缺的,父亲的位置处于缺失状态。父亲的教育和爱的缺失尤其是对男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
2.家庭教育的缺陷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重视的大多在学习方面。尽管很多家庭在家庭结构上没有缺陷,但其教育方式的不当,仍然容易导致他们心理成长不健全,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大多数农村孩子,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父母大多为了生计或外出打工,或在当地努力赚取家庭生活的开支,常常没有时间去关心自己的孩子,更不要提适度的教育了。而城市里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会好一些,但家长大多只注重其在学业上的成绩,很少关注孩子在成长中的心理发展是否健全。未成年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一个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要从一个被保护的孩童逐渐成为一个步入社会有担当的成年人。而此时,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很容易引起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若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很容易诱发一些极端的行为。
(二)区域背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1.未成年人所处的区域环境
未成年人所处的区域环境是说未成年人长期居住,与生活联系紧密,并对其行为习惯形成有着很大影响的区域环境。阿迪力所生活的环境在新疆某个小县城。那里的很多人和他一样外出打工,赚取所需的生活资料。然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和他走上一样的道路,并且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吞钉子、剪刀、打火机等物品。在他曾经生活的地方,接触的人群中,这样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未成年人很容易去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行为。
2.学校——社会教育
很多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变得微弱。我国人口众多,学生多,老师很难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变化。除了学习的指导,生活上的指引很难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每个未成年人在心智尚未成熟之前都是需要关注的,但是老师少学生多,老师任务重,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常常导致很多时候没办法及时发现问题,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长期教育制度偏重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很多人忽略成长中的问题。一切以学习为主,以顺利考上好大学、名牌大学为主的思想深深的扎根在每个教师、家长的心中。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容易让学生在重压之下,难以正确看待成败,不能正视竞争与合作,容易产生畸形心理,加上自我调节机制弱,一点小事都很容易诱发犯罪。
未成年人是极易变化的群体,良性的引导会使他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正确面对挫折和情绪,更好地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将所有罪恶的念头扼杀在摇篮中。
教育学家哈巴特有句名言:“一个父母胜过一百个校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婴儿,都是纯洁的。后来实施犯罪行为的孩子,都与其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辅以社会的关注以及学校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1]张远煌,姚兵.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法学论坛,2010年1月第1期.
[2]于阳.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探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12卷第6期.
[3]陈苇,石婷.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对策实证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5期.
[4]刘邦惠.试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6期.
[5]王俊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与预防.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3月25卷第1期.
何陈爽,女,汉族,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