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三层防控体系 预防减少犯罪
——以抢劫罪为例

2017-01-26

法制博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犯罪法治

王 科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四川 巴中 636600



构建三层防控体系 预防减少犯罪
——以抢劫罪为例

王 科

巴中市人民检察院,四川 巴中 636600

近年来,抢劫罪作为社会治理中一种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未成年人参与度的增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何预防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创建和谐安全的法治环境,也是长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抢劫罪;家庭;学校;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法律意识不断提升,法治氛围日渐浓厚,然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一些犯罪率的高升也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顽疾”。抢劫罪作为社会治理中一种发案率较高的犯罪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涉案人员年轻化,未成年人参与度的增高,犯罪手段成人化、团伙性表现明显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1985年到1995年,未成年人犯抢劫犯罪的比例从0.82%增至17.12%,作案人员的绝对数量也从916人增加到26154人,年递增率为70.86%。①而且据官方研究中心对青少年数据的调查统计,未成年人参与抢劫犯罪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第一大犯罪类型。如何预防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创建和谐安全的法治环境,是一个长久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达到减少及预防发生抢劫罪的效果,笔者认为要构建三层防控体系——“预防+”模式,即“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角色不仅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而且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一、做好家庭堡垒,营造温馨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安全堡垒,是成长中的避湾港,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关爱,要为孩子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起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作则;要端正家庭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的方法,切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要培养孩子从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发现错误的行为及时批评纠正,不能放纵;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不可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心,配合学校对其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要多和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纠正不正确的想法,预防和制止错误行为的产生。对于外出务工的家庭,要少一些留守,多一些陪伴。要选择离家近的城市打工,即使不能一家人团聚,也要经常通过电话等方式,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管教得当,子女同父母关系良好,父母对子女有足够的监督,那么,即使家庭结构不健全,住房条件差,父母酗酒,甚至父母有犯罪行为,都不至于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②父母离异、单亲等残缺家庭,要更加关注子女的心理成长,培养其乐观健康的心态,鼓励其多交朋友,多与同学、老师沟通,最大程度上避免家庭变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发挥学校教育引导,注重德与法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全方面的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校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要履行好社会职责,纠正办学思想偏差,改变一味地追求高升学率,不能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滞后于行动。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防止教师以“有色眼睛”对待不同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其要重点对留守、单亲、成绩差、调皮等这四类学生加以关心、关注。要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真正发挥学校里内设心理辅导室的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对经常旷课、打架斗殴、厌学、逃课、离校等不良现象,要及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引导、矫正。要拟定法治教育进课堂的教学计划、重点内容、课时安排,全面实施法治教育进课堂,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实行一校一法治副校长,一校一法治辅导员制度,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案例讲解、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要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加强对学生社会技能的间接培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法治宣传,增强法治意识与实效

虽然从一五普法及法律七进活动开展以来,人们的法律意识得以提高,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是法律宣传的实际投入还不够多,受众面还不够大,有些地方还存在宣传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等现象。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全体公民的一体遵循,要达到自觉守法的良好效果,就要求公民法律意识的全面提升,而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法治教育与宣传。③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法治宣传的传统模式,结合当下不同受众群众的年龄、接受方式、内容等,创新宣传载体,在趣味中达到宣传实效,同时,常态化的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进一步扩大宣传受众面,切实解决普法教育中“看不见、听不懂、进不去、落不下”等现实问题。二是要提高人们的安防意识,通过对当前抢劫罪的特点、规律等的分析宣传,增加人们对抢劫犯罪的了解,教授人们最基本的抵制反抗技巧,促使人们有意识的进行防范。

四、加强监督与惩罚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走上犯罪是有渗透性的。要净化社会环境,减少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可引入条件预防理论达到预防效果。条件预防即使针对特定类型或特定区域犯罪发生的情境,通过改变现有的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管理、控制方式和环境,减少犯罪机会的犯罪预防。④一是要加强对网络、电影、媒体等的监管,加大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网络信息、暴力电影、犯罪行为细节对行为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要整治享乐主义、一夜暴富等社会不良风气,提升社会道德的认同感,少宣扬高消费、畸形消费、暴力犯罪行为等消极面,多宣扬好人好事、励志故事等正面能量,防止不良社会之风、精神文化垃圾的泛滥。三是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控、管理,防范针对在校学生抢劫事件的发生。加大对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减少引发犯罪的社会诱因,净化娱乐场所,创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聚会娱乐环境,多建立以健身、科技、图书等为主的娱乐场所,引导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把时间多放在更有意义的事上。四是因为犯罪的惩罚成本与破案速度、刑罚轻重等相关联。一方面要加大人、财、物等的投入,改善硬件的同时,提高配套软件的建设水平,对犯罪活动“活跃带”加强巡防、监管,抓好点、线、面的防范,开展持久性的专项打击活动。另一方面公、捡、法等部门要加强配合,持续发力,以快、准、狠的态度,形成严密的打击网,在立案、破案、结案等环节紧密相连,提高破案的速度,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能让犯罪分子存有侥幸心理,让其不敢以身试法。

五、突出社会职能,关注特殊人群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行业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加上人口压力大、社会承受能力有

限,就业竞争激烈,没有知识文化,没有技能,单靠体力等传统、简单工作的劳工,无法再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当这类人越来越多时,就会对社会治理带来隐患。一是要发挥社会职能,加快传统行业的改造及再升级,对务工、失业、无业、刑满释放等人群要特别关注。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开展夜校培训,为这类人群提供公益培训,使其拥有一技之长,为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要淡化标签主义。标签理论认为,一旦有人被贴上犯罪人标签,这种标签将盖过其他标签,从而别人就会首要的将这个人看作一个犯罪人,由于公众对犯罪人的成见将迫使这样的人扮演犯罪的角色。⑤对于刑满释放等重回社会人员,要时刻关注他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状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温暖,防止其再次走上犯罪之路。

[ 注 释 ]

①戴宜生.关于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及趋势分析[A].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2001年第二卷)[C].北京:方正出版社,2002:146.

②刘星,李娜.青少年抢劫犯罪研究[J].河北法学,2007(3).

③江学.近年来严重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J].犯罪研究,2007(4).

④张平吾,著.警察百科全书(四)犯罪学与刑事政策[M].台北:台湾正中书局,2000:528.

⑤[美]乔治·B·沃尔德,托马斯·J·伯纳德,杰弗里·B·斯普奈斯著.理论犯罪学[M].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2:268.

D

A

2095-4379-(2017)14-0137-02

猜你喜欢

犯罪法治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犯罪”种种
积极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