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共治理“防、控、打”相结合
2017-01-26
线上线下共治理“防、控、打”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运用,传统传销迅速向网络传销转型,各种网络传销模式名目繁多,呈现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隐蔽性和跨地域性强、欺骗性大、传销和非法集资以及金融诈骗交织等特点。
面对这种新情况,只有各相关部门更加紧密的联合起来,对传统传销和新型网络传销实行同防共管、严厉打击,传销诈骗犯罪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盯紧被“热词”包装的网络传销
传销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一路狂奔,这样的现象令人错愕,却并非难以理解。毕竟,互联网只是一个通道和工具。许多被骗到传销窝点接受洗脑的年轻人均是因网络虚假招聘中招。这表明,新技术、新模式等并非单一指向,也可以被人拿来作恶,如果拿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大数据等热词包装,则更有迷惑性。
线上线下、部门地方协同治理
传销阵地转移,也给各地、各部门打击传销带来困难。一个地方或许可以通过“地毯式”执法,将那些隐秘的窝点铲除,然而,活跃于网上的传销组织却难以根除。
当前,有关部门在严厉打击传统传销组织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肃清网络环境,逐步将惩治的重点转移到网络上来。一方面,加强对种种网络传销新模式的甄别、跟踪,警惕传销组织者以网络为阵地拉人骗钱,特别是对于那些公众尚缺乏经验认知的新生事物,不妨采取建档追踪的笨办法。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对非法集资等的打击,展开综合治理。这就涉及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只要管住了钱,总会揪住传销诈骗的“狐狸尾巴”。此外,要对公众加强教育引导,教育部门、大学等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大学生,任何创业都要以增加社会的价值为依归,一夜暴富不可信。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事实上,尽管网络传销花样百出、行踪不定,但总是有迹可循的。只要真正重视起来,线上线下、部门地方一体周知、守土有责,机变百出的网络传销最终都将无处遁形。
治理传销需“防、控、打”有效结合。
这些年传销在持续严厉的打击中也练就了一定的反打击能力,从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创建无传销城市经验交流会暨加强打击传销工作会议就指出,当前传销活动主要体现出三个特点:首先,传统传销向网络传销转型,且常伴生恶性犯罪行为。其次,以网络为载体,传销与金融欺诈交织的复合型违法犯罪活动有扩张趋势。最后,网络传销涉众面巨大,有的甚至具有邪教特征,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由此而言,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打击效率和质量,让打击更精准、更有效。同时,也需强调的是,在保持严打之外,还要追求“防、控、打”有效结合。
因为防、控环节的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会抵消了打的绩效和成果。君不见,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传销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到令人厌恶、一谈传销这两个字都能色变的地步,可这依然掩盖不住对其陌生的一面,因为有不少人其实分不清传销和直销的区别,更说不清什么是传销。事实上,只要是未误入传销组织的人,对于传销的违法性尽管深信不疑,可即便传销活动发生在身边,却常常觉察不到,也识别不了,否则就没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了。这可能是打而不死、屡屡害人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