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只有唐诗宋词
2017-01-26□杨宇
□ 杨 宇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火爆播出,让人们经受了一番古典诗词文化的洗礼。而毛泽东诗词,也成为了此次比赛的亮点之一,形成热议。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越来越多的人惊叹于中国诗词之美。中国诗词之美,不仅仅在于意境之美,更是一种力量之美。而毛泽东诗词在后一方面就达到了相当的境界。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泽东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
节目嘉宾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开始了解并喜爱上了毛泽东诗词。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奔腾急,万马战犹酣”“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毛泽东诗词中,实际上很容易就能读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当然,现在一些年轻人对此的理解可能还没有那么深刻。
欣慰的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些年轻选手,不仅仅对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对毛泽东诗词也同样熟悉。
毛泽东诗词中的力量之美,是革命者的情怀,是坚守信念者的宣言书 。◀
不妨给“网红”官员多些掌声
浙江省义乌市人代会上,市长林毅唱了一首《故乡的云》,呼唤在外的义乌商人回乡创业,刷爆了网络,市长成“网红”。
河南读者袁浩对此评论,相比于部分网民对“网红”官员的担忧,笔者以为,我们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肯主动发声的官员太少,敢“秀”出自己风采的官员太少。
从“送文化”变“种文化”
有部分地区,送文化下乡面临着不接地气等问题,投入不少、实效不佳。
山西读者秦风明、李红岩对此评论,农民是农村文化主体,农村文化工作的手段不应是“送”,而应是“种”,将文化舞台交给农民,帮助农民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创造者,让农民自己的文化能够走出去,甚至“送文化进城”才是最终目的。
鼓励干部改革创新需要“容错免责”
云南省大理市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改革创新和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
福建读者陈开冬对此评论,一些干部把事情干好,没有赞赏和肯定,而一旦出了问题往往就要被追责。于是,不少干部虽有干事创业之心,却担心多做多错,束手束脚。容错免责机制,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可以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最终受益的是百姓。
还有多少“塞心路”亟待关注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南省保靖县,有一条全长63公里的“扶贫路”,然而,从“十一五”期间立项、“十二五”期间动工,到“十三五”仍未完工,“扶贫路”变“塞心路”。
陕西读者元江对此评论,修路难的原因方方面面,例如资金不足和上级扶贫政策一刀切,地质复杂、修路项目技术变更、报批程序繁杂……这不是简单推给某个相关部门就能解决的,这条路恐怕也不是唯一一个被搁置的扶贫工程。
编辑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