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佤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2017-01-26朱晓露李倩云南师范大学

创造 2017年7期
关键词:木鼓佤族陀螺

朱晓露 李倩 云南师范大学

基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佤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朱晓露 李倩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的佤族保留着相对完整与独特的文化传统,佤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特别体育旅游资源呈现数量众多、参与性强、娱乐性强的特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佤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着,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下,佤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促进佤族地区旅游供给侧的调整,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体验性强、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旅游产品。本文将通过对佤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梳理,整理出有开发潜力的体育旅游产品类型,以期对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佤族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2016年,沧源县接待海外游客35894人次,同比增长22.26%;接待国内游客221.30万人次,同比增长44.33%;实现旅游总收入176648.99万元。2017年上半年,沧源县旅游总人数达186.19万人次,同比增55.6%;旅游总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63.9%。2016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持续增长,接待游客67.59万人次,同比增长39.4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59.94%。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全国的两个佤族自治县,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对旅游需求与日俱增,两县旅游经济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全国或全省旅游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对旅游需求与日俱增,两县旅游经济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与全国或全省旅游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纷纷开始思考如何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促进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佤族地区开发符合旅游者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能够完善当地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实现旅游供给侧改革,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旅游扶贫的功能。

二、佤族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佤族的民族体育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中,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本民族意识形态烙印。由于佤族的所有节日均与神灵祭拜有关,所以,节日中以原始宗教歌舞为表现形式居多,节庆活动里均有民族体育文化的因子。现列举几个重大节日的庆祝形式,展示佤族节庆里的体育文化因子,以期促进佤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发展。根据佤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功能和形式,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表演、节会类和养生类。一是佤族竞技类体育旅游资源。本类体育旅游资源,按照竞技时参与者是否在平面上进行位移,分为固定段和移动段。其中,固定段的体育旅游资源有射弩,移动段的体育旅游资源有摔跤、脚踢架和妇女穿针。二是佤族游戏类体育旅游资源。根据智力还是体力或灵活度,划分为棋段、较力段和原始球段。三是佤族舞蹈类体育旅游资源。根据有无道具分为道具段和无道具段。四是佤族表演类体育旅游资源。根据身体是否移动分为移动段和定点段。五是佤族节会类体育旅游资源。根据产生的来由分为了现代重组段和传统段。六是佤族养生类体育旅游资源。根据功能划分为健身段和美容段。

三、佤族已有的体育旅游产品

(一)康疗健身类

此类旅游产品的代表是打鸡棕陀螺。打鸡棕陀螺已于2010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民运会比赛项目,也是农忙闲暇或节假日的表演项目。参加打鸡枞陀螺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出于个人爱好和参加民族节庆活动。

鸡枞陀螺与其它陀螺相比,大有不同。一是制作时的选材十分讲究。鸡枞陀螺必须用质地坚硬且韧性极好的紫杨木为材料。二是外形独特,像盛开的鸡枞花。三是操作技巧不同。鸡枞陀螺除具有其它陀螺的功能外,最绝之处在于可在地上表演,又可抛向空中表演;可以一人表演,也可群体表演,惊险性强。表演鸡枞陀螺,极具难度技巧,需要胆识和勇气,最难的不是把陀螺掣转,而是空中抛接。双江县东部等村落掌握这一绝技的佤族人,多次被邀请到昆明、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参加全国性民族体育盛会,抱奖而归。

(二)体验参与类

此类旅游产品的代表是拔腰。佤族拔腰来源于生产生活之余的娱乐,已被国家民委列为比赛项目,目前开展得较好。拔腰也叫拔桩,与云南其他民族的摔跤有相似之处,但摔跤是用脚助力,抱紧对方上身来回扭甩,以撂倒为胜。拔腰不能用脚,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双脚不许移动。拔腰深受佤族中青年男子的喜爱。通常是以能将对方两脚拔离地面,或摔倒对方为胜。实行三局两胜制。每逢秋收季节,小伙子们在歇息时聚集在村寨或田间,进行拔腰比赛。比赛时,双方体质、年龄要基本相等,不能过于悬殊。

(三)艺术表演类

此类旅游产品的代表是射弩、剽牛舞和甩发舞。射弩,已被正式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作为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不仅深深扎根于佤族的经济生产与社会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且与佤族的生产、技能、文化、宗教和心理诸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并在生产技能与生活技能的传授,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的保持与沿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因而较好地保存了佤族的民族特色,保持和发展佤族的传统民族文化。

佤族关于牛的舞蹈,最典型的就是剽牛舞,一般分祭祀性剽牛舞和群众性剽牛舞两类,不仅在剽牛后跳,也在“砍头祭谷”“砍牛尾巴”等重大仪式活动中跳。剽牛舞没有乐器伴奏,任凭演唱者乐感自行定调,边唱边舞。祭祀性剽牛舞是剽牛后第二天傍晚,在主祭人家竹楼上进行的男性祭祀双人舞蹈。在舞蹈过程中,一名舞者要左手端盛满水酒的竹筒走在前面,边走边唱,并泼洒水酒,挥动镖杆驱邪。另一舞者以相同的舞步边伴奏边跟随跳。整个剽牛舞动作稳沉、端庄、严肃,维持大约十分钟后结束。群众性的剽牛舞是在主祭人家旁的剽牛场进行。人们围篝火歌舞,以剽牛祭祀的内容为唱词,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甩手、跺脚欢跳,群情激昂。

甩发舞,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是两个人一起,也可以是集体进行,但人数必须是偶数,在没有乐器的伴奏下,每队舞伴手拉手围圈,边唱边跳。每唱完一段歌词后,两人手握紧,身体在此时后仰,接着左右前后甩动长发。这舞蹈充分表现了佤族女性的豪放和爽朗的性格。经实地调查发现,佤族的甩发舞更多的是在节庆时候以表演的形式出现。每年的“五一”黄金周,佤族将会进行三天的狂欢节。在这个节日里,甩发舞成为表演项目中的一项。表演结束后,还会有一个与游客互动的环节,就是让游客体验甩发舞,在一定程度上让游客亲自感受佤族的这一传统体育。

(四)节庆活动类

此类旅游产品的代表是新米节、木鼓节和摸你黑节。新米节,沧源自治县注重节庆品牌的打造,将中国佤族新米节打造提升为继“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之后的又一项重点文化支撑工程。近年来,中国佤族新米节以农耕祭祀、感恩自然、品尝佳肴、圆梦佤山为主题,坚持“文化引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叫响品牌、做强产业”原则,举行了祭“莫伟神”、拉木桥、请谷魂、叫谷魂仪式,举办万人盛宴、“音乐火焰”原创民族音乐大赛等佤族传统民俗活动及文体赛事。其中,拉木桥为年轻力壮的佤族小伙砍新树,拉到河边更换新桥。舂新米和舂粑粑比赛为四镇六乡每个乡镇各出一只代表队参加比赛,用舂臼舂米、舂粑粑,舂出来的米形状完整、干净、无米糠,用筛子筛,质量好者胜,舂粑粑形状圆者胜利。

木鼓节。佤族视木鼓为通天之物,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每年4月,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举办中国佤族木鼓节,进行原汁原味的佤族原生态歌舞展示、火热佤山篝火晚会、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展演,并推出民族传统特色风味美食及具有浓郁神秘色彩的原始农耕、镖牛祭祀、狩猎体验、织锦大赛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摸你黑”活动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现在,因其参与性强,已经变迁为互动式旅游活动。每年5月,临沧市沧源县都要举办摸你黑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自愿地到指定的地点,用仿制的、具有防晒、美容护肤之功效的黑色泥状保健品相互涂抹,以示祝福,专业和业余的摄影爱好者的目光开发了摸你黑摄影比赛,记录人们的互动活动。佤山众多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至2016年,沧源县摸你黑节已经举办了12年,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西盟县的木鼓节也深受游客欢迎。

四、佤族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的调整

沧源和西盟两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边境一线的边疆县和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佤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已有多种佤族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但是,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针对现有旅游产品高体验性、低附加值这一缺陷,本文认为,佤族体育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和供给应根据现代人们对健康体魄、休闲养生日趋强烈的需求,以及游客收入随整体经济发展增加的客观环境,佤族地区应该积极开发出富有创新性、参与性和高附加值的体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需求,以实现旅游地和游客的双赢。

猜你喜欢

木鼓佤族陀螺
云南沧源佤族木鼓音乐文化研究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佤族狂野奔放的木鼓节
做个纸陀螺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电影《阿佤山》中的佤族木鼓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