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科技期刊延伸审读重点探讨

2017-01-26■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性科技期刊论文

■李 琼

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力》编辑部,北京市昌平区定泗路238号 102209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有108种科技期刊,是一个规模大、学科评价指标高的科技期刊集群[1]。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的电力科技期刊及部分特邀期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期刊审读,审读内容包括办刊方针、选题策划、先进性、实用性、编辑水平、印刷装帧等定性指标,审读指标为基金论文比例、报道时差、信息量、差错率等定量指标[2]。电力科技期刊的审读工作对期刊办刊水平和电力科技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相对技术密集的行业特性和传承知识、促进科技创新的科技期刊属性,电力科技期刊针对编辑规范、印刷装帧等形式要素的审读,以及期刊学术水平和创新性难以落实到论文具体内容的审读,让期刊人感到美中不足。与目前长期坚持的科技期刊审读相伴而来、探讨最多的是对论文内容的延伸审读和审读模式的改进,而这正是电力科技期刊审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45、46条,期刊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期刊进行审读,审读在期刊出版后进行[3]。本文所指延伸审读,是指期刊出版之后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期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或出版单位自行组织的审读。我国目前行政监管式的审读,立足于考察期刊规范性,通常只审读或重点审读政治方向、出版规范、差错率和装帧印刷质量的现象[2,4-11],多数时候只做到了守住底线[9]。就电力科技期刊的延伸审读而言,目前仅有朱新佳等[2]谈及电力科技期刊的审读问题,但只是提出了审读内容延伸和审读模式拓展等初步建议,未进一步分析延伸审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石朝云等[7]以12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为对象,探讨了医学类科技期刊集群的审读问题,将科技期刊的核心质量指标——学术质量列为审读评价的重点,但实际审读评价中则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地区分布数等表征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不能从行业技术创新性、应用价值等角度通过深入审读论文本身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国内文献调研发现,通过深入解剖论文开展审读的实例或文献十分少见,有针对性、系统地提出审读策略的研究则罕有文献报道。

现行机制在对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审读方面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而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存在百密一疏[6]——人类智能的局限,立足于科技期刊传承知识、促进科技进步的定位和属性。本文拟通过对论文的创新性及价值判断、文题对应、内容结构、逻辑关系以及文献引用合理性的分析,探讨延伸审读的重点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读重点与策略,以期与业界同行交流探讨。

1 对论文科学性与创新价值的延伸审读

科技期刊对论文内容的延伸审读,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是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而判断论文的科学性最为关键的是要避免错误。通过考察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和价值来评价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科技期刊刊发科学性和创新性突出的优秀论文,作者的科学精神和科技水平得以体现、认可和广泛传播,期刊的品牌美誉和期刊人对科学知识、技术进步的追求通过读者的受益、传播而得以传承和体现。而科技期刊刊发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的无价值的论文,不仅浪费出版资源,还将影响期刊的品牌形象与学术质量[12]。

判断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第一,审读员基于自身长期专业技术工作、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该领域论文所涉技术的进展和价值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第二,在审读环节,运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CrossCheck等,检测论文文字复制比和原创性[13];第三,根据论文的结构组成要素,按照目的—方法—结果(分析)—结论[14]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结构,对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其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作深入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电力科技期刊论文的科学性与创新价值判断因期刊定位、专业的差异而缺乏一致性的标准,创新内容也很难具体界定,因而也成为审读的难中之难。通常,创新可分全面创新、局部创新和验证性研究等大类,进而可细分为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应用等类别。创新度应包含3个层面:一是有无创新;二是创新程度高低;三是创新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大小。创新方式包括:(1)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2)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老问题;(3)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新问题;(4)用新的研究视角解决老问题[15]。

2 文题对应的延伸审读

文题对应是论文撰写、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更是期刊审读的重点。文题对应,事关论文的逻辑结构,直接影响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和真实性。论文标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逻辑分层,表现出论文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级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标题应准确无误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使读者理解到该文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和主要结论;章节标题应表现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的标题应为相互并列的关系,上下层的标题应显示出直接的关联关系[16]。

目前电力科技期刊集群多达108种科技期刊,各刊刊名、定位各不相同,对其文题对应的审读,宜粗亦宜细:粗到论文与栏目的符合度、栏目论文与期刊定位的符合度、刊载论文内容与刊名的符合度等,在保障论文科学性、创新性的同时,通过审读促使期刊突出办刊特色,即针对不同定位的科技期刊,深度审读的质量标准应分别制定;细到审读论文题名与章节标题、章节标题与内容、结论与标题是否对应。

以《中国电力》刊出的“十三五”电力规划专栏系列文章[17-33]为例分析。从粗的审读视角看,“电力规划”是《中国电力》主办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该栏目多年刊发该领域热点文章,体现了期刊的特色和定位。2015年和2017年两期专栏的篇目均安排了体现电力规划思路与重点[17,30-32]、电力供需预测[18,27]、电源开发[20,31]、输电网建设[19,28]、配电网规划[21,29]、规划期内电力系统安全评价[28,31]、新能源[23,30]和核电[32-33]等专业规划方面的专题论文,涵盖了电力规划研究、制定的主要内容及研究逻辑,系列论文与期刊定位、栏目相吻合,两期专栏相同专业的论文从内容深度到数据发布等方面都做到了前后呼应、衔接。从细的审读视角看,以文献[17,25]为例,两文均针对电力规划的研究阶段、滚动实施阶段分别提出问题与对策;文献[25]开门见山地提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条件下面临的电力供需总体宽松、煤电在系统中功能定位调整等五项挑战及其对策,全文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说理充分、内容精炼;其中有关风电发展规模的数据与文献[23]体现了年序上的先后发展关系,与文献[30]保持一致。

3 内容结构的延伸审读

内容结构的审读旨在核查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以所得的正确结论体现论文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对论文内容的审读应针对论文的结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展开,论文的结构要素从内容板块上区分,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素[14];从思路布局与思维逻辑上区分,也可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结构要素齐全、关联关系紧密、详略得当的论文,其审读结果可为优秀和合格,而结构要素不全、关联关系疏漏、详略不当的论文,其审读评价次之甚至不合格。

3.1 审读论文的目的

论文的目的,属于提出问题环节,须重点研读摘要、引言和结语等章节,这些段落中有论文研究背景、论题提出、研究目标和意义等表述,能充分展现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 而无主题或论题不明确、缺乏科学分析和依据的伪命题或没有价值的论题,都无法言及科学性、创新性和交流价值。

审读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的前瞻性。研究背景、文献引证等是否可归纳论题所涉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存在的问题或行业工程技术的需求。(2)选题的精准性。论题的研究对象、范围是否界定合理,防范论题过大或不实等立题中常见的问题。(3)论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前提和条件是否明确,研究结果预期是否可得、可行。(4)结果的创新性与价值。基于选题的前瞻性、可行性所得的分析结论是否具有创新性和价值,有的综述性研究论文,所做的是整理文献,分析前沿动态并提出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工程生产实际需要,但为同行提供了分析参考,对后期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均有参考价值。

3.2 审读论文的方法

论文的方法属于分析问题环节,在研究型论文中,研究方法是运用具体的科学理论、论证方法、实验手段和数据统计等进行算例、仿真和实证验证,对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起到决定作用。对于实证型论文,往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如文献[31,33]均是论文标题在相关章节分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文体系完整、论证严谨、分析简明、结果和结论可信。

论文研究方法审读须把握以下要点。(1)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包括理论、方法运用适当、可行与正确,研究思路的合理性,研究对象或内容的适用性。(2)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在理论方法方面创新往往十分困难,审读时可以通过是否引用文献来查看,并通过阅读其引用文献初步判断研究方法的创新度,或有无创新性。(3)研究手段的完备性。研究手段包括实验材料及实验环境真实客观,观测、调查等关键过程描述清楚、准确、真实;实验、数值计算、模拟、仿真或实证及其结果可重复操作得出。(4)研究数据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数据真实、全面且来源可靠,数据的观察、测试、采集和输入要防止错误,误差分析应客观,必要时,审读员或编辑可以通过运用作者的原始数据输入模型(公式)进行检测。

3.3 结论的审读

研究结论是论文的立足点,集中体现论文的创新性,属于解决问题环节,一般是对理论论证、实验验证、实验测试、数值统计与计算、模拟或仿真、案例分析等基础上所得结果的概括和总结。

对结论进行审读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概括性。结论是论文通篇内容全面、语言简洁的高度精炼段落。(2)创新性。结论是在他人文献综述和本研究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或规律性的认识,是否解决了前文提出的理论或实际问题;理论与应用价值如何;研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未来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与研究方向等。(3)逻辑性。结论必须通过全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而得出。(4)一致性。结论必须与文首的论题相呼应,紧扣主题。

4 逻辑关系的延伸审读

论文务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理[16]。审读时对论文逻辑关系的核查,源于对论文结论正确性和全文科学性要求。若逻辑关系错误、不清晰,则论文的结论是错误的,论文的科学性与价值也将受到影响。

论文逻辑关系的审读包括论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分析内容的逻辑关系两个方面,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方法进行相应的审读。(1)从内容结构上看,可综合采用层次解析和归类分析法进行审读。首先对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审读时不是孤立地只看某一层内容,还要考虑相关层次间的关系,即上下层之间的关联性、上下层与主题和论文标题的关联性等;其次,将同一期刊不同栏目的内容按不同类别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分类,每次针对一项内容进行审读,同类问题在不同篇目中的表达要相互比对[34],每次只关注一个知识点,以便集中寻找和发现问题。(2)从比较思维的方式来看,可以综合采用纵向思维比较法和横向思维比较法进行审读[35]。纵向思维比较法侧重于每篇稿件内部的逻辑关系,按纵向比较法审读期刊论文时,先进行通读,再按照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将其分成若干版块,逐一审读各个版块的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如,审读摘要时,要核查摘要所述内容是否在正文中通过充分论述并得出结论;审核图表,要对应地详查其与上下文的联系,从而查找出其中隐含的逻辑错误及其他问题。横向思维比较法侧重于同一期中不同栏目文稿的审读、同一年份多期期刊相同栏目的审读。按横向比较法审读期刊论文时,审读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利用对某个侧面、间接信息的触发与感知,发现一些潜在的知识性错误。

5 文献引用及其合理性的延伸审读

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撰写科技论文,应当广泛汲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科技论文引用文献范围广、类型多,一定程度上说明该作者研究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了解所在专业的前沿动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合理恰当引用文献能使论文的立论基础扎实、突出研究内容的新颖性,也能初步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和价值。

对引用文献及其合理性的审读,须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核查参考文献对论文的作用,如确立选题的参考、反论论据、论证证据等,判断引用文献是否支持论题、论点,进而判断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及引用的合理性。(2)将论文内容阐述的成果与参考文献记录的成果进行比对和评审[36],对论文的创新程度形成初步判断。(3)通过对论文内容及其引用文献的延伸阅读,核查引用的内容是否准确恰当,有无错引或漏引现象[14]。

6 结语

延伸审读的深度是审读工作深化的重点所在。论文的创新性与价值、内容结构、逻辑性及引用文献等是审读的重中之重,并非不可为而至今少有为之,其中原因值得深思。本研究基于深度解剖论文来开展审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读策略,对深化电力科技期刊审读、提升办刊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还存在有待深化之处:一是对于科技期刊自身或是多家期刊的主管单位而言,对科技论文的深度审读耗时耗力,难度太大,且需要有权威的机构组织此项工作。这是事关审读模式拓展的另一个大话题,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展开论述;二是在电力科技期刊并未实现延伸审读的当下,笔者难以用延伸审读的成功案例或教训进行引证,笔者期待就此审读建议与读者和同行共同探讨。

[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2] 朱新佳,周力. 电力科技期刊审读情况分析及建议[J]. 编辑学报,2010,22(S2):50-53.

[3] 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S/OL]. (2005-09-30)[2017-07-13]. http:∥www.gapp.gov.cn/news/1675/110683.shtml.

[4] 杨怀玫. 高校学术期刊内部审读调查分析与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48-52.

[5] 郭晓刚,许昌淦. 从审读活动看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与要务[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 (5) :746-748.

[6] 林丽芳. 高校学术期刊外部审读调查与思考[J]. 中国编辑,2017,7(1):40-43.

[7] 石朝云,游苏宁,蔡丽枫,等. 出版后审读对科技期刊群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其评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36-539.

[8] 童华峰. 科技期刊出版后刊社审读:作用·意义·组织实施[J]. 编辑学报,2012,24(4):384-386.

[9] 曹连观. 建立第三方学术期刊专业审读机构刍议[J]. 编辑学报,2014,26(6):565-567.

[10] 游俊,赵燕,胡小洋. 科技论文中数据问题的编辑审读技巧[J]. 编辑学报,2012,24(6):536-538.

[11] 苏振伦. 编辑的信息意识——拒绝错误信息,厘清虚假信息,追求正确信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138-141.

[12] 程红,李莉. 学术期刊正交试验类稿件的审读方法[J]. 编辑学报,2012,24(5):450-452.

[13] 于青,李娜,王桂颖.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科技期刊初审质量[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1(3):417-419.

[14] 朱大明. 结构式审稿探讨[J]. 编辑学报,2013,25(6):531-533.

[15] 毛殷. 论科技学术期刊的4个特定审稿评判标准[J]. 编辑学报,2015,27(5):419-422.

[16] 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9-69.

[17] 张运洲,程路. 中国电力“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1-5.

[18] 单葆国,韩新阳,谭显东,等. 中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电力需求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6-10.

[19] 韩丰,宋福龙,罗金山,等. “十三五”输电网发展重点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11-14.

[20] 白建华,闫晓卿,程路. “十三五”电力流及电源规划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15-20.

[21] 刘海波,胡滨,王旭阳. 关于“十三五”配电网发展的思考[J]. 中国电力,2015,48(1):21-24.

[22] 覃琴,郭强,周勤勇,等. 国网“十三五”规划电网面临的安全稳定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力,2015,48(1):25-32.

[23] 李琼慧,王彩霞. 新能源发展关键问题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33-36.

[24] 王锡凡. 科学规划,实现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蓝图[J]. 中国电力,2017,50(1):1.

[25] 张运洲,单葆国. 中国电力系统发展运营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中国电力,2017,50(1):2-6.

[26] 刘世宇,杜忠明,王茜,等. “十三五”电力发展思路解析[J]. 中国电力,2017,50(1):7-12.

[27] 单葆国,韩新阳,谭显东,等. 中国“十三五”及中长期电力需求研究[J]. 中国电力,2015,48(1):6-10.

[28] 韩丰,宋福龙,罗金山,等. “十三五”骨干网架发展的探讨[J]. 中国电力,2017,50(1):13-18.

[29] 吴志力,王旭阳. 关于“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实施的思考[J]. 中国电力,2017,50(1):25-29.

[30] 李琼慧,王彩霞.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J]. 中国电力,2017,50(1):30-36.

[31] 高超,郭强,周勤勇,等. “十三五”电力规划中新能源大规模外送的安全稳定问题[J]. 中国电力,2017,50(1):37-42.

[32] 汪映荣,郑正. AP1000核电机组设备现状及国产化分析[J]. 中国电力,2017,50(1):43-48.

[33] 郑宽,王轶禹,王耀华,等. “十三五”期间核电参与电网调峰前景分析[J]. 中国电力,2017,50(1):49-55.

[34] 闫聪,王凤翔. 科技期刊文章采用层次和归类法的审读方式[J]. 编辑学报,2010,22(4):324-325.

[35] 关立哲,韩纪富,张晨钰. 科技期刊编辑审读中要注重比较思维的科学运用[J]. 编辑学报,2014,26(2):144-146.

[36] 钟细军. 论科技学术论文创新性的初审评价[J]. 编辑学报,2010,22(2):108-110.

猜你喜欢

创新性科技期刊论文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科技期刊的分类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