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1-26朱维娜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跨国民营企业法律

朱维娜

(318000 浙江利群律师事务所 浙江 台州)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朱维娜

(318000 浙江利群律师事务所 浙江 台州)

根据2013年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为1097.67万户,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80%,俨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成为常态。然而,由于法律体系的发展滞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法律问题,亟需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适宜的法律环境。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法律问题;应对策略

1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1.1 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企业的全部资本由国内的民营企业承担,按照所在国的法律要求,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和承担风险的职能。

1.2 国外设立合营企业

与独资企业相比,合营企业由两个或以上企业或个人出资建立,通过出资方式、资本构成等在企业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共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该种对外投资方式受到当地法律的影响较大,极易发生企业决策方面的争议。

1.3 跨国并购

所谓跨国并购是指通过收买或兼并等方式,控制国外企业的股权,从而达到对外投资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既可以收购国外企业的全部股份,也可以部分收购,操作形式灵活,是当前民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2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分析

2.1 国外设立独资企业的法律风险

当前,独资企业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独资子公司,以子公司的注册资本负有完全责任,一旦发生企业纠纷,对企业资本金的影响极大,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二是分支机构,该种公司形式不具有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一旦受到法律制裁将对总公司产生连带责任,需要承担响应的诉讼后果。此外,独资企业的运作模式大多按照母公司的运作模式开展,与当地的法律文化的契合度较差,极易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问题。

2.2 国外设立合营企业的法律风险

合营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在于企业的运营方面。具体来说,一是运营决策的争议频出,本土企业与民营投资企业之间在经营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决策意见相左,影响企业的顺利发展;二是本土法律的限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或股东方身份有限定,将合营企业置于本土政府的监管、控制下,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三是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机密的保有问题,极易发生泄密或知识产权纠纷。

2.3 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

与设立企业不同,进行跨国并购需要经过所在国政府的特许,接受政府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查,审查方式不透明,存在歧视条款等,对跨国并购造成阻碍。其次是是商业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拥有充分有效的商业信息是进行决策的先决条件,如果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信息劣势方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决策的质量,这是跨国并购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3 我国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保护分析

当前,“走出去”战略是国内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由于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极大,对该战略的顺利实施造成极大的阻碍,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律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护。然而,受到起步较晚的影响,我国的对外投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具体来说,法律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3.1 存在多重监管行为

目前,国内的对外投资的制度和政策大多为政府各部委的文件,并未上升到立法角度,导致具体的管理中存在多头监管的情况,部分区域甚至出现文件内容冲突的问题,导致监管的严密性受到极大的影响,造成对外投资的政策条款适用极为混乱,不利于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管理。

3.2 法制建设难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

目前,对外投资相关事宜的管理以行政性法规为主,主要依据《关于在国外开设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流程和管理办法》、《境外投资汇管理办法》等进行管理,与当前的企业投资实际存在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现实中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需要,造成法律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尴尬局面。

4 解决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加强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进程

目前,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的常见现象,应该对此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对外投资的基本形式、内容和存在的法律问题,据此完善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适宜的法律环境。

4.2 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保护和约束

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并非单纯的企业个体行为,与本国的经济、行业发展都有极为密切的关联。政府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引导和管理,为民营企业提供配套资源服务和风险预警帮助,降低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避免盲目投资、不良投资等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4.3 借助多边投资条约保护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

针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受到的诸多猜忌和歧视,政府应该借助多边投资条约为民营企业提供政治风险保障,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担保,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出现的对外投资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应该积极适用外交保护,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常见的投资行为,因此导致的法律问题呈现上升趋势,政府应该对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完善现行的法律体系,有效保护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合法权益。

[1]孙宁.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

[2]于晋伟,王凯伦.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青年时代,2015(20):279.

[3]邓丽莉.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M].2010.

[4]魏向杰,王激激.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法律瓶颈与对策研究——中外对外投资法律体系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06(7):80-81.

猜你喜欢

跨国民营企业法律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