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加快土地流转以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2017-01-26皮台田
□皮台田
坚持党建引领 加快土地流转以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助力乡村振兴
□皮台田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邹平县积极顺应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大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破解“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县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8万亩,总面积达到38.2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42.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县858个行政村中,有797个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比92.9%;9个“空壳村”全部脱壳。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党建是核心保障。西王、东尉等一批先进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班子。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同样如此,哪个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哪个村土地流转就推进迅速。工作中,我们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土地流转全过程,积极开展党建巡查,全面打造过硬支部;突出抓好4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目前已全部转化到位;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帮扶引导作用,全县24名第一书记派驻的13个村,5个村实现土地整体流转。
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工作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由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对村内土地进行规模流转,带动形成更多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全县备案家庭农场达到100家,流转土地面积突破4万亩。二是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4家。三是由村集体将农户土地承租,再统一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片流转。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33家,流转土地面积突破14万亩。
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把好事办好。首先,尊重群众意愿。现在,有些农户还有“恋地”情结,不能搞行政命令。我们通过“驻村蹲点月”“党员联户”等活动,主动入户宣传,给老百姓算账,打消顾虑;同时,党员带头搞流转、作示范,广大群众逐步实现了由“劝我流转”到“我要流转”的转变。其次,高度重视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工作中,我们严格审查土地流入方资质,从源头上避免流转风险;合理确定土地流转价格,一律采用“实物计价、货币结算”,并且先交费、后种地;合理确定土地流转规模和年限,并全程监管流转土地用途。
现在来看,土地流转不仅通过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通过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大大促进了村集体增收,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也逐步释放。一是增加集体耕地促增收。土地连片流转之后,原来一些树荫地、道路沟渠边沿地等收归村集体,可增加7%—12%的村集体耕地。按流转价格1000元计算,平均每流转一亩地,村集体增收70—120元。今年以来,全县有53个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体收入突破3万元。二是领办经济组织促增收。土地流转之后,村集体可以结合各自基础条件,通过领办经济组织,吸纳安置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社区商贸开发促增收。土地流转通过生产方式的调整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让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为新形势下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镇、入住社区提供了条件。目前,全县104个村实现了土地整体流转,14个村全部入住社区。对于实施合村并居、城中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村,通过新建社区时配套商贸用地,并以村集体为主体对外租赁,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借助十九大的东风,进一步加快全县土地流转步伐,力争2020年全县90万亩粮田基本流转完毕,真正用土地流转这把“总钥匙”,深度破解“三农”问题,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撬动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为中共邹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