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三足鼎立新局面 探索社区康复新途径
——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5年发展回顾

2017-01-25李雪

中国民政 2017年19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民政精神障碍

◎ 本刊记者 李雪

开创三足鼎立新局面 探索社区康复新途径
——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5年发展回顾

◎ 本刊记者 李雪

精神卫生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颁布,对规范精神卫生服务、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民政部门作为承担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个职责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月28日召开的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座谈会上,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说。

《精神卫生法》颁布5年来,民政部在十二五期间投入31.8亿元支持各地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新建和改扩建;近两年投入8亿资金继续支持机构建设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

5年来,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迅速发展壮大,2016年年底共248家,入住率近90%,与公安部门的精神安宁医院、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共同构成我国精神卫生机构的三架马车。

未来,民政部门还要承担一项重要职责: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机构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想中,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带动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值得探讨。

会上,来自江苏、山东、四川、湖南的十几位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负责人热情发言,就机构发展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进行交流。

主动作为,才能做大做强

四川省有18家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其中一家三甲、13家二甲。可以说,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撑起了四川的半边天。

作为18家中唯一一家三甲机构——资阳市精神病医院院长,陈德平还记得2004年到任时面临的窘境:资金短缺、房屋破旧、设备老化、人才奇缺、人心不齐。如今,医院床位从220张到1700张,业务收入从560万元到1.5亿元,固定资产从974万元到上亿元,职工从100多人到500多人……陈德平说医院有“三多”,一是精神病人多;二是牌子多,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第四人民医院、优抚医院、老年福利院、精神残疾康复中心;三是点多,精神病院、第四人民医院、精神残疾康复中心、老年福利院共有四个点。

《精神卫生法》的实施,既给医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你得主动作为,主动揽活来干。”陈德平说,“一定要把自己做大做强,有为才有为,一点大你是可有可无的,但做得很大以后,别人想抛弃你也抛弃不了。”他们主动要求挂上“资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牌子,承担了资阳市的精神卫生业务的技术指导辅导、检查考核职能;他们还承担了当地重症精神病人管理,并在全省排名前三;2013年12月,他们利用荒废的480多亩劳改农场,创立了集医疗、康复、就业于一体的精神病人职业康复基地,探索社区康复。

其间,陈德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省委巡视组认为建康复基地属于对外投资,不符合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这问题可不小。他赶紧查找相关政策,在民政部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有这样一句话:“发挥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的辐射示范作用,探索开展定期巡诊、居家照顾、社区康复等外展服务,促进特殊困难精神障碍患者融入社会。”最终,争议平息了。

陈德平认为,政策、机制、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这既是迅速发展的源泉所在,也是解决诸多疑难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政策不仅是民政部、四川省厅自上而下的,也来自于打破部门利益的胸怀。“我们医院的发展列入了资阳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也就是说虽然是民政管,但卫生部门并不排斥我们,民政也并不排斥卫生部门对我们监管,双方都非常支持。我们是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资阳的建设方,中央资金给了2200万。”

而解决人才、投入等瓶颈,关键还是政策机制。陈德平说:“我们之所以能从那么小发展到这么大,主要是机制灵活。我们虽然是一类事业单位,但按二类管理,所以在人才使用、绩效工资分配上有相当自主权。我们保证结余的10%左右,也就是1000多万投入到固定资产;剩下倒推,算绩效工资。现在医院有上亿固定资产、三甲的牌子,从明年起我们已经不招本科生了,这些都是靠政策。”

社区康复站,福利机构的辐射作用

南京市重症精神病患者有1.2万人,其中低保家庭患有精神病的4000千多人。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有1700张床位的青龙山精神病医院不但要承担低保精神病患者的兜底任务,还要收治城市三无、低保、流浪、乞讨以及来自公安系统的严重肇事肇祸。“低保病人是我们的保障痛点,经济条件好点儿的可以分流到卫生系统的医院,但南京卫生和民政的床位加起来也就3000多张。”青龙山精神病医院院长王忠明说,“如何把这些病人保障好,靠住院不可能,必须出口顺畅,老病人出得了院,新病人才能住得进来。”

2014年年底,从长沙心翼会所取经回来后,领导给王忠明加压:牵头在南京4个老城区各建一个精神疾病康复站。为了申请预算,王忠明和财政部门的人左谈右谈,“康复站带日托,要有比较大的活动空间,起码要容纳一两百个人,除了康复患者,还有医生、护士、社工、管理员、后勤,都搞起来得100万。”

最终,推广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站成为市一级的民生工程,2016年南京市财政批复了数百万元资金,督促各区政府拿出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给社区康复站使用。工作站建成后,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来运作,青龙山精神病医院负责招标、监管及技术指导。

现在,玄武、鼓楼、秦淮、雨花台区的4家社区康复站相继开业,每个站有60多名患者,建邺、栖霞两区在筹建中。低保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可以在社区康复站日托,医院轮流派驻1名医生1名护士开展督促服药、病情观察、心理疏导等医护服务。如果病情康复站无法处置,即转入医院治疗。康复站还辐射社区精神病人,为他们开展建档建卡、诊断检出、随访等服务。同时,康复站还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庇护性就业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病人实现自我价值。

康复站建起来了,王忠明还是有些担忧:医生、护士在康复站服务由社会组织购买,属于多点执业,卫生部门能不能在康复站批个医务室,否则医护人员有非法执业的风险。

精神卫生服务如何永葆活力,根本在人。市领导给了他们特殊政策——可以参照公立医院改革,那么人员的绩效工资可以翻一倍,但这又可能会引发一些意见。“毕竟精神病院专业性强,分配政策、人才政策是不是可以区别对待。”王忠明说,“还有一个是精神卫生防疫津贴。只能找到2004年的文件,7块钱一天。那时候我们工资才2000块钱,按这个标准起码要500块钱一个月吧,要是有个出台文件就好了。”

心翼会所,社会力量参与

2007年,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引进会所模式,创办了长沙心翼会所。2012年,长沙市民政局发文,拟在全市推广精神康复会所模式。目前,长沙共有7家心翼会所,除了长沙心翼会所之外,每个区都有一个。他们的服务对象是长沙33431名精神病人,其中重症病人1370人。

长沙市天心区百康心翼会所建于2012年10月,主任谢云介绍说:“会所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为全区精神病人建立电子档案,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为他们开展培训,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和社会活动小组;依托专长沙市精神病院等机构,提供上门心理辅导、康复指导、转接诊服务;为轻度精神病人搭建日间托养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设应聘专场。”

会所是公益性质,不向患者收费,谢云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经费。“场地费,人工费,一个工作人员每年至少5万,再加上其他的,一年至少50万。现在市民政局每年给10万运作经费,区里配套10万,但这部分钱没有相关政策文件,如果换了领导可能就难落实了。我们还得向其他部门或组织申请,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那20万来自福彩公益金,如果其他部门的经费也来自福彩公益金,我们就无法申请了。虽然按照《精神卫生法》提到托养服务,但很笼统,所以争取经费很难。”

第二重压力则来自于社会的误解。“雨花区的机构就搬迁了,因为它的牌子上有‘精神障碍’几个字,邻居不允许在那做。”谢云说,“我们的全称应该是‘天心区怡馨家园精神障碍人士服务中心’,我把后面几个字去掉了,叫天心区心翼会所。”

主动作为的康复基地,为了解决病人出口而建的社区康复站,心翼会所在长沙遍地开花……各地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实践蓬勃进行。对病患及其家庭而言,这是命运的转折;对社会和国家而言,这是精准脱贫、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民政精神障碍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离婚案件中精神病人诉讼权利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