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整治“为官不为”的消极政风
2017-01-25潘锋
潘锋
必须整治“为官不为”的消极政风
潘锋
不久前,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因“为官不为”而被免职,是全国大规模整治“为官不为”问题以来被问责的最高级别官员。这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为官不为”动真格了。
近年来,在高压反腐败态势下,虽然一些目无党纪国法、乱作为、贪污腐败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基层官员的庸政懒政的倾向却有所抬头。有的为避免“负责任”“受牵连”,对上门求助的企业家,过去是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现在是避而不见,或者搞“软拒绝”;有的对基层上报的经营项目,经审核符合生产要求的也拖着不批,让基层干部群众跑断腿;还有的乡镇干部不吃苦、不担当,对老百姓的索求不闻不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庸政懒政、为官不为不仅严重阻碍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拖累了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日常工作,让公众和企业无奈和愤怒。李克强总理在东北考察时,对一民生项目盖了133个公章居然仍未完成时批评说:“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这不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对“为官不为”的原因何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过概括:“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认识到“为官不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去年以来,中央、国务院已经多次派出督察组赴有关省、市进行督查,查处一大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监管不力、严重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古人曰:“士不言政,则失其天下之责”。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使命。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应当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一番事业。否则,就称不上人民的公务员。
哲人有言:“为政贵在行”“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只有干,才是硬道理。96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把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建设成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盛国家,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人民,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战胜了一系列重大困难和挑战,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究其根本,还是勇于作为,成于实干。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当前,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格外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而对那些“为官不为”的官员,要敢于动真格,加以整治,使良好的发展机遇不被“庸政、懒政、怠政”的官员所耽误。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