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质量变革的动因

2017-01-25文/刘

质量与标准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变革产品质量

文/刘 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质量变革的动因

文/刘 刚

所谓“不欠债离岸”的质量管理模式,“债”是质量问题,“岸”是质量问题发生地。“不欠债离岸”是指不让任何质量问题遗留到下一环节,在问题的发生地就地解决质量问题,将责任落实到各岗位、部门,最终确保所有的“债”,不离开自己的“岸”。

“不欠债离岸”质量管理模式正在引领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质变性地提升,即进行“质量变革”

1. 服务方式的变革

基于“不欠债离岸”管理模式,从单一关注产品功能转变为关注客户的复合型需求,可以为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使企业从卖产品转向卖精品,从卖设备转向卖系统,从卖硬件转向卖软件,从2.0时代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转变为4.0时代的新模式。

2. 责任意识的转变

从单纯的注重自身发展到与关注客户、供应商、战略伙伴等相关方,逐步建立一个具有积极推动力量的企业形象,实现与相关方共同发展。

3. 质量管理机制的变化

通过“债”的分解落地,明确各层级职责与义务,使每个员工、岗位、部门有效履行责任,不让“债”离开自己所管辖的“岸”,形成“人人参与交付、人人对其客户负责”即全员、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机制。

“不欠债离岸”质量管理模式的启示

1. 战略和细节统一是质量致胜的法宝

“不欠债离岸”的质量管理模式源于振华重工离岸交付的产品交付模式,由振华重工前总裁管彤贤提出,然后由现在的管理团队总结提炼。全面考虑战略发展,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个要求在振华重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得以贯彻实施,做到了战略和细节的统一。

2. 创新发展是去产能、去库存的关键

振华重工这几年按照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安排全面推动质量创新,取得显著成效。这个创新过程既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比如全自动化码头系列产品的面世,也有模式创新,比如从2.0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变为4.0时代的新模式,同时还有管理创新,即全面总结和提炼了“不欠债离岸”的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与实施。

3.“不欠债离岸”质量管理模式引起的质量变革使企业走向辉煌

“不欠债离岸”质量管理模式使企业及职工的理念、价值观、愿景都在发生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组织变革、模式变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是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振华重工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从质量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多个维度考虑。比如质量短板产生的供给侧问题,假冒伪劣产品普遍存在、老百姓对质量安全不满意、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不到位,主要包括保护消费者的机制体制不到位、政府引导下的消费者意识培育不到位、司法审理赔偿机制不到位;第二,政府监管中简政放权不到位,该放给市场的没有放给市场,该政府管的没有管好;第三,鼓励技术创新、质量改进的政策不到位,使得高端需求不能满足而低端需求过剩的问题十分严重;最后,就是地方政府因投资冲动引发的产能过剩等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全面引爆质量变革,包括政府对质量监管思路、管理方式进行的变革,企业对质量管理模式、创新模式、产品制造模式进行的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者理念、消费模式的变革等,并将由此形成质量的社会共治,最终形成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质量变革是企业去产能、去库存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主要行业基本上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钢铁产业、石油化工产业、煤炭产业等。产能过剩、产品库存使行业基本上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以石油工业为例,根据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度石化行业预警报告》,我国2016年新增炼油能力3 000万吨,淘汰落后3 000万吨,炼油能力维持8亿吨左右,产能超过需求1.2亿吨。实际可能更严重。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说,2015年全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实际需求仅5亿吨。估计到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9亿吨。炼油产能如果不严格控制,不严格淘汰低端产能、积极增加高端产能的话,炼油产能过剩必将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不足,技术落后使得高端石油化工产品无法生产,进而影响交通运输业、汽车产业、航空产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

企业在完成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质量变革的过程,只有经历质量变革洗礼的企业才有重生的希望。工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带来整个制造业的质量变革,将成为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的核心动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将使产品制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同时,服务提供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将促使质量管理的变革。比如,智能制造条件下产品将实现在线修复,必将引起质量管理的变革。同时,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变革也将催生政府监管模式的改革。政府监管模式的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中国的许多行业目前都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的问题。过剩的产能、库存肯定要去,但如何去?以后又该如何发展,如何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质量竞争力?

去产能主要是去掉低端技术水平的产能,主要是降低企业不合理的成本,比如砍掉一些部门,但不能“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要保留质量部门并使之和其他部门平行(这是国际上质量管理专家对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最低要求)。同时,要加强现场的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要打开市场降库存。

进入质量新时代带来质量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如何抓住这一新机遇来获得质量的战略优势呢?

企业自觉开展质量变革是关键。比如,企业的战略规划如何围绕愿景、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来展开?在战略规划中如何体现质量关键要素?企业的组织构架是否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配置?企业的创新体系如何构建、知识如何管理、创新和质量价值如何体现?企业员工是否认同企业的愿景、价值观并自觉地实施企业的战略?要针对这些问题在企业内部、外部全面实施质量变革,重建质量体系。

去产能应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

企业获得质量竞争优势主要靠什么?首先是适合的质量(适合的就是好的);其次是独特的品牌优势(要有知名度的品牌,一般品牌无法达到质量溢价的目标);然后是各类优秀人才和核心技术,以及持续创新的机制和运行良好的体制。一家优秀企业应当具备的特质还包括:一是专注(专心做好一件事);二是做强做优(企业做大很容易,但是要做强就很难。做到又强又大就是难上加难,如果一家企业具有天生的做强做优的品质,那就容易了);三是创新,创新是质量提升之母;四是质量,质量是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产能,尤其是低端过剩的产能。去产能的过程是企业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活下来的企业将更具有竞争优势。刘源张院士曾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归纳为“人机料法环”。我们现在从质量的角度分析去产能,也可以借鉴它。去产能应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将有利于企业全面开展质量变革、全面推进质量致胜战略、全面再生,重新崛起。

1. 人是影响去产能的关键因素

有人说人才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人才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核心竞争力的权威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提出管理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关键在于企业的机制和体制。我们认为,企业的机制固然重要,好的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同样如此。

但是,这都和人密不可分。没有人或者说优秀的人去设计制度、执行制度,去整合知识和技能,没有人去掌握知识和技能,企业将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靠人、靠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提升质量竞争力。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质量竞争力有两个维度:一是质量水平,包括标准和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二是发展能力,包括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质量竞争力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品牌战略以及质量管理能力有关,这些能力又和人的能力有关,所以讲提升质量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人的能力,人才才是质量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

2. 机(设备)是去产能的重要因素

如何避免设备(机器)低水平重复再投资。上海市早在2013年1月1日颁发的《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建立投资项目的自我评价制度。该规划鼓励企业建立基于项目基本情况、原材料质量、技术标准水平、计量基础、质量安全、设备(装置)先进性、质量管理能力等综合分析的项目质量评价制度,来确保项目质量安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升项目质量水平。建立项目自我质量评价制度有利于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生,有利于提升项目水平和效益,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产品质量。

3. 原材料是去产能必须充分考虑的基础性因素

原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原材料供应不足或者质量不好都会严重影响制造业发展,影响产品质量。去产能和原材料行业的关系,一是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二是如何在去产能时保护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无论是水、石油或者矿产,首先面对的就是原材料加工业,如何合理利用、节能减排,又能保证加工后的原材料质量?除了要有技术、要有创新,可能还要有战略的眼光。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资源并非十分地丰富、各类资源的需求巨大,如何以全球眼光和国际战略看待原材料供给,战略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如何平衡好产能转移、职工就业、产品出口和原材料进口的关系?如何平衡国内资源保护、原材料生产和产品出口的关系?如何考虑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和进出口拉动经济的关系?产品出口是质量战略的一部分,因此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战略,要有国家级的原材料战略规划。

4.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方法至关重要

去产能的路径主要包括资本导向的重组(比如万科企业收购案例)、政府导向的重组、自由恋爱式重组以及其他的关停并转方式。去产能用什么方式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使用不同的方式,以获得各方都满意的结果。去产能在产能严重过剩时期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产能后行业的整合问题和走向问题。要用创新驱动促进行业转型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制造工艺,如何走质量效益型道路都十分关键。

一般认为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主要有:技术创新、质量改进和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的飞跃,比如数码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摄影行业格局,胶片技术、化学显影等被淘汰。质量改进完善了创新技术,稳定和控制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当年的彩电等离子技术和液晶技术之争,因为液晶技术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解决了当初技术创新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而赢得了市场,等离子技术则始终无法解决电耗、大屏幕等质量问题而逐渐淘汰。管理提升则促进了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通过管理提升,追求卓越质量,企业的效率大幅提高,创造力和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5. 环境是优先考虑的核心因素

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修复自然环境是21世纪各个国家十分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保护地球义不容辞。去产能、去库存的发展环境也十分重要,比如政策的激励、地方政府的态度、民间资本投资环境的营造等对去产能去库存十分重要。从质量的角度讲,发展环境最重要的是完善质量法律体系,重建我国的质量法律体系是重中之重。首先要明确质量立法的若干原则,比如产品责任严格责任原则、全面保护消费者的消费者至上原则、产品责任民事诉讼和第三方调解原则;其次是明确相应的体制机制,比如建立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第三方合格评定机制、质量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产品风险管理、缺陷管理和信用管理制度;再有要加快制定消费品安全法、产品责任法、质量促进法等质量法律,加快修改标准化法、计量法、特种设备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形成促进企业发展、消费者满意的良好环境。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猜你喜欢

变革产品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变革开始了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