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17-01-25李洪宾
李洪宾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中国传统仪礼研究专题·
传统礼仪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李洪宾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70)
礼仪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礼仪规范是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而制定的,是传统美德的表现。礼仪规范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穿着上、饮食方式上、住宿要求上、行为表现上,也体现在人们的言论表达方式上、谈话合乎礼貌上、举止符合人性上。优秀传统礼仪体现出了礼让、俭朴、诚信、恭敬、和谐、友善的形象,与当下“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必然联系,礼仪是自省和增强自我道德修养的体现,这正与当下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特别是优秀传统礼仪形式对践行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贯穿于守礼貌、尊礼仪、讲文明的礼仪中,就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借鉴优秀传统礼仪知识,增强对优秀传统礼仪知识的认知、自信与运用。应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我们会发现传统礼仪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基本一致,优秀传统礼仪的价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相统一,又联系到现实社会发现礼仪缺失问题严重,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借鉴优秀传统礼仪的知识。
优秀礼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启示
“ 仁、义、礼、智、信”是传统中国君子的行为规范 ,也是他们判断行为得失的价值准则 。现代人仍然需要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现实社会礼仪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学习传统优秀的礼仪知识,借鉴传统礼仪中优秀的成分,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彰显优秀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中践行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礼仪形式,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礼仪的发展。
一、传统礼仪的内涵
常人总是注重看得见的外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符合礼仪内在要求的东西就是礼仪的内在价值。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范畴,中国传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礼仪要求。礼仪不仅仅是用来约束人的行为,还是个人内涵的表现。
钱穆先生认为“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彭林教授认为“礼”是中国文化特殊性的一种表现[1]。礼仪是一种规范 ,正如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信,非礼勿动。”[2]就是看的事物、听到的消息、说的话语、做到的事情要符合礼仪要求,不符合礼仪的行为就不要去看、去听、去说、去做。儒家“礼”的思想体现在《三礼》和《孝经》中,《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仪礼》主要是对各种礼节、仪式的一种规定,《周礼》是周代有关“礼”的政治制度的建设,《礼记》主要是对《仪礼》中礼节仪式意义的论证、阐发、提炼和概括,《孝经》主要讲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还强调忠[3]。总之,“礼仪,是根据道德理性的要求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1]2,还是“礼节、仪式的统称,其目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用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的行为”[4]。从礼仪的内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礼仪至少有着律己、敬人的基本功能。
传统礼仪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相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24字12词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弘扬时代主旋律,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发展价值目标的实现充满希望,对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导向的引领充满向往,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道德规范的实现价值认同。这“三位一体”的倡导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现代礼仪规范的要求与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因此,现代礼仪的践行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二、优秀传统礼仪的价值
礼仪在古代社会通常表现为礼制、礼乐、礼节、礼行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社交、职场、商务、家庭及日常生活礼仪,如果从内容上来看,每个礼仪还可以再细分,如在政务礼仪中,还可以分为修饰、行政、外事、接待、社交礼仪[5]。邓声国教授在《论张惠言的〈仪礼〉研究》文章中,指出张氏的礼图诠释具有很大的特色,张氏对礼经文本诠释也很独特,这些特点体现出了礼仪有很多表现形式[6]。由于礼仪的表现形式很多,这就决定了礼仪有很多的功能。而且在传统社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体上来看,礼仪对国家具有稳定的作用,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对社会具有示范引领的效应。
在传统社会中帝王们为了恶乱的发生,常常用制定的礼仪抑制人的欲望,从而达到使社会稳定的目的。吴丽娱主编的《礼与古代社会》一书注重从礼仪活动、礼仪实践中理解中国社会,通过动态的礼制史反映礼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礼仪的制定者自觉遵重礼仪、重视礼仪要表达善的意义、信任礼仪的践行是符合社会要求,那么,礼仪的遵从者就会敬畏礼、服从礼,用真心对待礼。同时,“上好礼,则民易使也”[2]122也说明制定礼仪的人爱好礼仪,遵从的人就会自觉的践行。孔子说过:“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2]62就是用礼仪指导恭敬就会有所收获;用礼仪指导行事就不会拘谨;用礼仪指导勇猛,说话就不会尖刻。这就说明了礼仪对人们无论在心理上、行动上,还是语言上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另外,孔子选用人才也会选用先学礼乐的人,这就说明了学礼乐对人仕途的重要性。孔子更强调:“不熟知礼仪,就不能安身立命。”[2]158这也说明懂得礼仪知识有利于人安身立命。“在传统社会中礼仪常常可以决定人们的亲疏关系,是人们寻找志趣相投区分异类的准则,成为明辨是非的标准”[7],这说明礼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孟子的学生屋庐子也认为礼比食物、娶妻重要。虽然与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相异,但这更能反映出礼仪的重要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现实路径,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号),明确指出:“开展礼节礼仪教育,使礼节礼仪教育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主要方式。”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优秀传统礼仪的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相统一。无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礼仪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要营造一种人人自觉遵从礼仪的风尚,当人们出行时,要时时刻刻做出符合出行礼节的行为 ,这是与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
三、礼仪缺失的现象
如何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下提倡礼仪,成了重要的现实问题。友善弱化成为社会现实的问题,“表现在人自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6]5-6。诚信缺失问题也十分严重,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旅游中,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在一些遗址古物上乱写、乱刻、乱画,最常见的就是“某某到此一游”,随意破坏旅游设施。还有就是不顾别人隐私随便拍照,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救助。男女有失礼节地谈情说爱,不尊重当地风俗。还有一些中介以低价团名义欺骗游客,一点都不讲诚信。与人交谈说脏话,在一些公共场合明明写着禁止吸烟,但依然有人抽烟。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出国不讲礼仪,有损中国人的形象,给外国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不利于我国国家地位的提升,这都是不讲礼貌、不懂礼仪、不遵守礼的表现形式。
礼仪缺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提倡文明,怎样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坚定见义勇为品质、培育诚实守信的品格、践行孝老爱幼的善举、打造敬业奉献的精神,就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规范行为。总之,如何根据人们道德理性的要求而制定出一套礼制与行为规范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解决的课题。
四、优秀传统礼仪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优秀传统礼仪知识,取其精华,批判继承 ,创新发展 。礼仪规范从本质上讲是个人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表现。
(一)优秀传统礼仪制定的合理性
传统礼仪是根据当时社会状况而制定的,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礼仪的制定要遵照社会的发展状况,又要符合人性的发展要求。传统的礼仪形式是根据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要是用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也是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礼仪有个演变的过程,从甘怀真教授研究的有关“礼”观念的演变中,可以看出从“先秦礼观念,到西汉郊祀礼的成立,再到魏晋时期的安静观念,到《大唐开元礼》中的天神观”[8],这种观念总体上是从社会到国家的转变。这就说明礼仪是紧随观念的变化、现实的要求而制定的。《大学·中庸》写道:“传统社会礼乐制定是要坚持人的德行与社会地位的统一”,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状况,这样礼仪制度才会有人自觉遵守。因此,传统的礼仪规范是充分考虑民族风情、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而制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凝练,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是符合中国现实社会发展的。
(二)传统礼仪是美德的表现
就像易经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9]说的一样,人们只有长久地保持美德,才能减少别人的羞辱和防止遗憾的事情发生。传统社会的人们是整个家庭和家族形象的代表,如果个人被羞辱了,实际上他的整个家族也被羞辱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12孔子注重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仪约束百姓,目的就是让百姓减少羞耻之心和遵守社会规范。老子是十分强调自身、家庭、乡里、国家的德行修养 ,他认为只要这“四位一体”的德行修养都齐全了,最终可以修缮整个天下,以至于普及每个人[10]。就像古人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必然逻辑关系,都是从自我的修养开始。《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9]141就是强调君子要用礼仪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任用评议符合社会德行的人。在传统社会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这是美德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高明士等多位教授对中国隋唐、宋代、明代、清朝学礼的研究和对朝鲜、日本、德国不同时期学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礼仪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美德培养的重要途径[11]。
传统礼仪是美德的表现形式,更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美德的体现。每个人的道德表现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对他人的形象,不仅仅代表自己的形象,更代表自身的修养。所以,还要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充分展现出人们的热情诚恳之心。在生活中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彰显中华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要求人们有良好的美德修养,要把自身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做到全心全意为他人。
(三)礼仪体现出了俭朴的生活品质
林放问礼与本,孔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2]20可以看出孔子强调礼节仪式要勤俭节约,这也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有利于减少人们因礼仪的奢侈挥霍而感到巨大的生活压力。正如史记中“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12]说的那样,俭朴的礼事做好了,人们既无怨恨也无争夺。老子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是拥有慈善悲悯的心怀,二是过着俭单朴素的生活,三是怀着不敢为天下先的胸怀[10]134。老子强调生活的节俭和礼仪出行的俭朴,所以老子经常可以做到大方。礼仪还表现在人们的外表上,同时礼仪还是人后天修得的,注重外表和形式。
礼仪的俭朴与当下社会所提倡的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同出一辙。“在传统社会中,服饰一方面是人们外在的表现;另一方面是人们社会地位的体现,但最主要是人们礼仪观念的社会标志。由于传统礼制支配着社会生活,所以对服饰的影响特别深刻。”[13]就像旅行中人们的穿着要跟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要符合环境、符合社会要求,不能为了突出自我的个性而衣着不符合社会规范。俭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当下社会文明所需要的。
(四)礼仪是诚信的表现
真诚是一种品德,真诚是事物的始终。君子把真诚作为高贵的品质,君子的真诚是符合礼仪要求的。“在孔子的教学内容中有:学习经文,常常笃行,要成为忠心诚实、信守承诺的人。”[2]58可以看出忠诚和诚信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可以看出孔子对诚信的重视,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人们对诚信的要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18就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怎么能做好人哪?更不用谈讲什么礼仪了。还有易经中的“九二之孚,有喜也”[9]112。就是说坚持诚信,给人带来很多好处。孟子指出君子如果不讲诚信,就不会有好的操守[14]。古之圣人强调诚信对君子的重要性,说明了诚信是符合礼仪规范的,诚信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子指出,礼仪与忠信和诚实有关,是忠信和诚实缺失的产物,缺失礼仪更是造成祸乱的重要原因[10]84。所以人们要做到忠信、诚实才算符合礼仪规范。
礼仪表现的诚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诚信理念相统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与学习中,我们都需要诚实守信,做到知行统一。诚信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人们往往喜欢与讲诚信、守承诺的人交往。允诺别人的事情要承兑,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最大努力,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更可以说是所提倡的诚信精神。
(五)礼仪是人们彼此和谐、尊重、恭敬的展现
有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2]9。古时候,“礼”的运用十分广泛,就是说礼仪的应用应以和谐为贵,礼仪需要彼此尊重。亲爱父母,尊敬兄长,是仁德和义性的体现,也是现实中对礼仪的要求。礼仪还要求对人恭敬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2]9。恭敬是符合礼仪要求的,所以人们可以避免耻辱的发生。“作为哲学范畴的和谐,不仅仅是指事物在对立中又统一的状态,而且是事物矛盾发展的一种体现。”[15]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的状态需要相互尊敬来维持。
礼仪是人们彼此和谐、尊重、恭敬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和谐的表现。只有人们相互尊敬、相互礼让,才能达到最大的社会和谐。当人们尊敬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的时候,人类就能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是社会全面的和谐,即是符合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最终可以达到国家和谐的目的,这也是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尊敬是和谐的前提,只有相互尊敬、和谐的氛围才能形成,并持久发展。
(六)礼仪展现了仁爱、仁义、礼让的精神风貌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认为能随时随地地保持庄严状态、拥有宽宏的度量,做到真诚地待人、勤奋的学习和工作、慈惠的孝敬父母就是仁了[2]139。这五种品德是仁的体现。齐家与治国有其必然的联系,在传统社会中,国家特别注重家庭仁爱的培养,一个国家的仁爱体现在一个家庭的仁爱上,家庭仁爱、礼让,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仁爱和礼让。孔子指出礼让可以治理国家,强调必须先礼让,这才符合礼仪要求。另外,孔子认为爱人就是仁,礼需仁义[2]30。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14]110孟子把仁当作人的本心,把义看成人生的大道,可见在孟子眼里仁义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的追求,更说明了礼在人的生命中也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孟子认为礼仪符合社会规范,仁义的人能够胜过不仁义的人,更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大家支持仁义的事,就像水能灭火一样那么自然。那么可以看出符合社会礼仪的人,自然会受到大家的认同和赞美。
礼仪展现了仁爱、仁义、礼让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集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6],这就说明要把仁爱和仁义体现在礼仪中,体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友善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友善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仁爱、仁义、礼让本身就体现出了友善的要求。
(七)礼仪是自省和增强自我道德修养的集中表达
孔子无论是教育学生还是自身都强调要向贤德的人学习,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就有利于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孔子在《论语·学而》指出,他经常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事情是否讲忠信,交朋友是否讲诚信,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经常解决现实的问题。孔子以身作则,为弟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很多弟子都经常反思自己。老子坚持“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原则,他通过反思他人的行为和反省自己的作为,经常反省自己的礼仪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认为这样就可以成为明智和有智慧的人了。还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谈,坚持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原则,他认为发自内心的语言才是最美的,才是符合礼仪要求的。反正都是强调用君子的礼仪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自然地符合社会规范了。君子的修养要有始有终,要善始善终,整个人生要表里如一。修养本身就是个长久的过程,从学《诗经》开始,经过自我学习礼仪知识,到学乐的时候就会完成了。其中指出了礼仪是自学,突出了礼仪的自我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增强自我修养,践行文明礼仪,这就是要求人们要懂得更多的礼仪知识,就要增强自我礼仪知识修养。同时,重点是提高自身文明礼仪践行的素质,增强运用礼仪的本领,自觉做到自身的行为要符合礼仪规范。礼仪最重要的是要从自我做起,经常反省自己的礼仪是否规范。要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样,礼仪只有从自我一点一滴地做起,才能成功。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礼仪知识,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出符合发展的礼仪规范。充分地体现俭朴、诚信、和谐、恭敬、仁爱、仁义、礼让的基本素养,彰显优秀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文明互敬、和谐互爱、礼让恭谦、诚信友善的良好与持久的社会氛围。
[1] 彭林.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4-25.
[2] 论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95.
[3] 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7.
[4] 姜钧.礼仪知识大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1.
[5] 金正昆.政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3.
[6] 邓声国.论张惠言的《仪礼》研究[J].知与行,2014,(9):63-68.
[7] 童辉.现代青年常用知识全知道[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194.
[8] 甘怀真.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31.
[9] 易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7.
[10] 道德经[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1.
[11] 高明士.东亚传统教育与学礼学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34.
[12] 史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39.
[13]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3.
[14] 孟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24.
[15]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教局,中央电视台《国魂》摄制组.国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阅读通识读本[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78.
[16] 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0.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7-03-10
李洪宾(1990-),男,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4
A
1000-8284(2017)04-0025-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李洪宾.传统礼仪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知与行,2017,(4):25-29.